APP下载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2009-10-29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7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

姚 瑶

摘要: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任务。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不良贷款率依然偏高,清收难度继续增大;金融效率低下,运行缺乏秩序;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和建议,其目的在于加强金融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支撑性作用。

关键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支持

1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业发展的现状

金融深化程度较低。我们将银行业总资产/GDP的比率作为金融深化程度来衡量东北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2006年,东北地区金融深化程度为1.63,同期全国金融深化程度为2.11,东北地区比全国水平低48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金融深化程度与全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迟缓。2005年末,东北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国数量的比重、从业人员占全国数量的比重、资产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0%、12%和8%;2006年末,这三个数字分别为9%、12%和8%,未见提高。与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等发达省份相比,东北三省这三项指标较低。

直接融资占融资结构的比重偏低。在东北三省的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间接融资)几乎占到了全部份额。2006年辽宁省银行贷款所占比重为94.8%,吉林省为96.5%,黑龙江省为97.3%。

面向中小企业及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50%的小企业可以获得银行贷款,但在东北地区只有25%的中小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

2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良贷款率依然偏高,清收难度继续增大。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三省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偏高,潜在的金融运行风险依然较大,而且东北三省的不良贷款依然有新增的趋势。

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较弱。目前东北地区金融机构机制不够灵活,服务功能不健全,金融制度、技术和工具创新的能力和动力都严重不足。这与金融业的国际化竞争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要求是极不相适应的。

金融资源配置区域性失衡。东北吸收的外资很低,东北较低的金融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在此期间,国家确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分区域发展重点,对东部地区长期实行经济、金融、外资、人才等多方面政策倾斜,使本来就存在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在新的条件下进一步强化。

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渠道不畅。8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和国债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现代资本市场的初步框架,但资本市场的区域结构极不平衡,东北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比较缓慢,直接融资渠道过窄。

东北金融业在发展中除以上问题外,诸如: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理念落后;管理体制僵化,业务创新能力差;金融结构问题突出,结构优化的步伐滞后于总量扩张;城乡金融发展极不平衡,农村金融严重萎缩,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仍不理想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3 促进东北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把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位置。从根本上解决东北地区不良资产比例偏高的问题,有这样几种方式可供研究和选择:争取国家财政核销政策性不良贷款;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增加东北地区分支机构的核销呆坏账规模;允许地方发行政府债券,部分或全部置换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借鉴国外不良资产证券化等一些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作法,对不良资产进行打包折价出售,组建区域性专业不良资产处置机构集中处置不良资产,发展债权交易市场等;对于因企业经营不善造成的不良贷款,要采取由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运用司法手段、还本减免利息、资产置换、兼并重组、具备“三有”条件的企业制定还本付息计划后继续给予信贷支持等。

理性选择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金融创新稀缺是金融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理性选择金融创新是提高金融效率的有效路径。

金融创新应适合东北区域金融发展情况,走渐进式创新之路;深化东北地区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场化步伐,为金融创新“松绑”、“解压”;以需求适应型创新为基点,增强东北地区金融创新的供给能力;积极实施金融技术革命和大力培育专业型人才战略,为金融创新提供技术人才的支持。

创新金融服务品种,满足服务需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国有商业银行大胆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商业银行应主动为客户提供真正的金融服务,依靠改进服务、产品创新、个性化营销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服务空间;商业银行还应该积极推进现代化手段在金融服务中的运用,如利用网点资源、提供综合信息(包括金融信息、投资信息、经济政策信息等)等服务来加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服务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提升金融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满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要。

货币金融政策的区域差异化管理,缩短区域间经济差距。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实行倾斜的货币金融政策,以引导金融资源向东北流动,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其倾斜的货币政策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施倾斜的存款准备率制度,增加东北地区的资金供给能力,实施地区差别化的存款准备率制度,使东北地区的存款准备率低于东部地区,进而实现资金配置区域结构的适度平衡。

实行倾斜的利率政策,在现行条件下降低中央银行给东北地区商业银行的再贷款率和再贴现率,增加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或者通过财政对利率进行补贴,降低资金成本。

实行倾斜的信贷投向的政策,国家应规划出振兴东北的专项贷款,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型项目开发。东北地区的信贷政策主要投向应该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产业的发展。

培育发展东北地区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东北地区尚无较大的区域性资本市场,证券化融资渠道不畅,不仅弱化了东北地区的融资能力,而且加大了间接融资机构的融资压力与风险。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对促进东北地区资本形成和加快东北振兴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相关主体应积极进行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要继续培育股票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主体、多工具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投资银行,建立资产重组的中介机构,加快发展与培育、兼并、收购市场,鼓励国有企业并购,为东北国有企业的调整和重组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邱立军.振兴和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支持[D]..[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6.

[2]李扬.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6)[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程曦.东北三省发展仍存在六大问题[J].金融经济.2006.12

[4]杨德勇,吕素香.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研究.2006年1月第1版,2006:143页

[5]杜莉,王鹏,袁春旺.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生态考评.经济纵横网络版.2006.12

[6]高鸿业.评金融深化与区域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社),2007.2

[7]刘洋.发挥金融职能,助力东北振兴[N].沈阳日报.财经报道.2007-10-24.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
关于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