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鸡化瘀颗粒毒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9-10-29曹蕴虹刘淑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7期
关键词:急性毒性

曹蕴虹 刘淑兰 姜 琪

摘要:目的:观察金鸡化瘀颗粒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急性毒性、最大给药量及长期毒性测定金鸡化瘀颗粒毒性作用。结果:金鸡化瘀颗粒最大给药量为临床成人1日口服量的560.44倍,长期毒性实验对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重要组织形态学观察未见病理学改变。结论:金鸡化瘀颗粒毒性低微,长期用药安全。

关键词:金鸡化瘀颗粒;急性毒性;最大给药量;长期毒性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品

金鸡化瘀颗粒:黑龙江三精千鹤望奎制药有限公司制备,国药准字B20020485号。10-20g/次,3次/d。

1.2 实验动物

纯系昆明小白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黑动字第P00101006号。

Wistar大鼠,体重200±20g,雌雄各半;均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医动字第09-3-3号。

2 实验方法

2.1 急性毒性实验

2.1.1实验方法。取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兼用,体重20±2g,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动物。每组给1个剂量,分别为2.496g/kg,1.248g/kg,0.624g/kg,0.312g/kg,0.156g/kg(成人每日最大剂量的等效剂量)。实验前小鼠禁食12h后,记录受试小鼠活动、行为及死亡等情况。1周后处死进行尸检。

2.1.2 实验结果。按上述剂量给药的各组小鼠,于给药当日见小鼠活动、行为正常,l周内未见死亡及其它异常发生。处死后尸检,各组小鼠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经肉眼观察无异常改变,故无法测出金鸡化瘀颗粒LD5O,故作最大给药量实验。

2.2 最大给药量实验

2.2.1 实验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兼用,体重20±2g。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2组:金鸡化瘀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小鼠。实验前小鼠禁食12h后,用2.55g/ml(最大浓度)的金鸡化瘀颗粒0.4ml/10g鼠重1次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连续观察1周,记录受试小鼠行为、活动、摄食量、体重、粪便、死亡等,未死亡小鼠于1周后处死进行尸检。

2.2.2实验结果

按102g/kg剂量金鸡化瘀颗粒给药的20只小鼠,当日及以后见小鼠活动、行为无异常,摄食量、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周内无死亡及其它异常发生。2组同时处死进行尸检。金鸡化瘀颗粒组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经肉眼观察未见异常改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因此金鸡化瘀颗粒小鼠经口给药的最大耐受量为102g/kg。如按临床成人每日口服45g(最高剂量和最低剂量的平均数)计算,则最大耐受量为临床成人1日口服量的560.44倍,等效剂量的158.67倍。

3长期毒性实验

3.1实验方法

取Wistar大鼠6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蒸馏水、8.64g/kg和4.32g/kg(成人每日最大剂量的等效剂量的4倍量)的金鸡化瘀颗粒。灌胃给药,给药容量1ml/100g鼠重,1次/d,连续60d。服药期间观察动物行为、活动,记录进食量和体重。最后1次给药的次日,每组各剖杀10只动物,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脏器系数测定,各脏器作病理学检查。各组余留的10只动物,饲养观察3周后剖杀,并测定各项指标。

3.2实验结果

3.2.1各组大鼠饲料消耗和体重增长,2个月中各组大鼠饲料消耗和体重增长的变化,结果见表1

金鸡化瘀颗粒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之间,饲料消耗和体重增长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金鸡化瘀颗粒对大鼠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3.2.2各组大鼠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见表2

各组大鼠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金鸡化瘀颗粒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金鸡化瘀颗粒对血液各系细胞无不良影响。

3.2.3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见表3。

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且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金鸡化瘀颗粒对肝功能、肾功能、蛋白质代谢、胆固醇、血糖等无不良影响。

3.2.4各组大鼠主要脏器和体重比值(脏器系数)结果见表4

表4是各组大鼠的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的测定结果。金鸡化瘀颗粒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3.2.5各组大鼠脏器的病理学检查

金鸡化瘀颗粒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心、肝、脾、肺、肾、肾上腺、卵巢、子宫、胸腺等脏器组织学结构正常,未见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出血等损伤性病理改变。

3.2.6恢复期各组大鼠的检测

恢复期各组大鼠的饲料消耗和体重增长,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含量,血清学指标,脏器系数。均在正常范围,且对照组和金鸡化瘀颗粒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表明金鸡化瘀颗粒无迟缓性毒性。

参考文献

[1]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

[2]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3]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4]中药新药研究指南[S].国家药监局,1998.

作者简介:刘淑兰,女,(1956-)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检索中心工作,主要从事中医药科技情报科研、检索、查新工作。

猜你喜欢

急性毒性
聚维酮碘对中华绒鳌蟹蟹种急性毒性实验和概率回归分析
海南槟榔提取物急性毒性研究及保健饮料开发
重金属Cu2+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重金属Hg2+、Cu2+、Cd2+对渤海湾卤虫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
天津港口疏浚淤泥悬浮物对海洋动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三种药物对孔雀鱼的急性毒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