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幻编织的迷宫

2009-10-29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真实世界皇宫博尔赫斯

葛 辉

博尔赫斯的《皇宫的寓言》有许多难解之谜。在近乎迷幻的文字意象中一座迷宫耸立其间,是什么诱惑我们执著地走入这座迷宫——博尔赫斯的盛名?他思想的博大,还是语言的迷幻魔力?本文试图解构这座迷宫,将博尔赫斯的思想真实地展现。

一、梦的解析

《皇宫的寓言》近似梦的实录。整篇文章由一个个破碎的意象链接而成,这些文字意象就像意识流电影,将一个个没有关联的画面任意地剪裁、拼接,画面间流动的是梦境意识流。

梦的特点是随意性、跳跃性和非逻辑性。梦中的事件或场景没有因果关联,《皇宫的寓言》突出地表现了这些特点。在小说的第一段:那一天,皇帝带着诗人参观宫殿,经过台阶,进入花园,园中有镜子和刺柏,仿佛迷宫般复杂,这是第一个场景;突然间,到了半夜,观星象、捉乌龟,穿过前庭、天井、书房、六角形房间,这是第二场景;一天早晨,小舟、河流、小岛、天子、刽子手,这是第三场景;每行百步一座宝塔,“肉眼看来,它们的颜色都是相同的……色泽的逐渐变化是那么细微,而塔又是那么多”①。这是第四场景。四个场景没有任何联系,仿佛腾云驾雾般交相出现,描述的语言也是杂乱无章,逻辑混乱。这些表明,小说叙事方式为梦的幻境中的潜意识流。

为什么我们不能想象这是梦的实录呢?有诸多原因困惑住我们的辨识力。

梦境的描写增加了博尔赫斯文本的多重解读,这些多样的阐释丰富了原文的内涵,加深了博尔赫斯思想的深度,使我们很难看清原文的庐山真面目。梦的主要特点是非理性形式,它使《皇宫的寓言》有无限的阐释性,梦的非理性特征不仅使理性逻辑裹足不前,也使文本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人们只能驻足观看其外在的形式,在形式中迷失了方向;梦的另一特点是视觉画面的跳跃效果。这些没有关联的跳跃画面,在每个人的心中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勾起不同的想象,且每人经历不同,自然会添上自我创造的成分,使得《皇宫的寓言》如寓言般难以理解。

博尔赫斯为什么要以梦的形式来写《皇宫的寓言》呢?这其中蕴藏着深意。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寐。”梦中经常出现的人或事往往是白天常想的。《皇宫的寓言》就是博尔赫斯长期深思熟虑的必然结果,是他关于人生、艺术、政治和世界的思考在梦中的幻现。如果这些思想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必然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这无疑和博尔赫斯想表达的世界观相矛盾。惟有依赖梦境意识流,将一组组画面串接起来,才最适宜反映他的非理性思想。

梦的非理性形式适合表达博尔赫斯的非理性思想。梦境中的意象是他想说,用文字无法说清的。“现实和梦幻合而为一,或者说,现实是梦幻的一个外形。”②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幻境,人类理性认知的世界是不真实的,这是对理性世界的颠覆。人类的理性认知判断力受到他的质疑。“现实和梦幻合而为一”③,在他看来,现实和梦幻已经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现实就是梦幻,而梦幻才是现实。这再次表达了他的非理性主义世界观。对真实世界的认识,绝不能相信人类的理性判断力,以非理性的方式才能进入真实世界。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说清以何种非理性方式才能打通真实之境。

梦的解析使我们看清了《皇宫的寓言》的真面目,博尔赫斯以梦幻方式讽刺现实,表达了他对永恒、时间、艺术的哲思。

二、迷宫的结构

梦的实录的特殊形式使得文本解读困难重重。用逻辑方式分析显得牵强附会,梦的实录有它自身的结构特征。

行云流水般的梦幻意识流是整篇文章的主线。梦幻意识流的非逻辑性、跳跃性、随意性使得单个场景支离破碎。令人惊奇的是整篇文章有一种完整的气势和氛围。每个具象中抽出的思想,又能勾勒出一幅博尔赫斯思想的田园诗。从那跳跃不定的画面中蹦出的思想火花不时闪烁着,使得整篇文章流光溢彩。在那一幅幅神秘莫测的画面中穿插着博尔赫斯的思考,那是梦中的思,完全摈弃了主观意识的刻意干预,自然的发自内心的真诚感悟。

梦幻意识流的流动增加了每个画面的迷幻色彩,使得文本内场景间的横向比较失去了意义。每一个画面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画面之间没有前后因承关系。在空间的多重性之中,时间的概念显得含糊不清。小说中使用的时间是“一天”、“到了半夜”、“一天早晨”、“某日”,这是梦中经常出现的时间交错的典型特征。时间的错位、空间的迷幻、现实和梦幻的交替,改变了现实世界时空的明晰,表达了他对世界的迷惑。

梦幻意识流的结构特点适于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梦的非理性的表达是潜意识的幻力。非理性表达相对于理性思维,不同于语言表达,语言思维的逻辑性失去了作用,这时潜意识作了主人,它的幻力使大脑感受到视觉幻象。视觉幻象没有因果必然性,但它是我们日常经验的变形。没有日常经验,幻象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些看似莫名的幻象中蕴藏着日常意识流动的结果。据此推断,《皇宫的寓言》的迷幻中深藏着博尔赫斯的精神追求,对生命意义的迷惘。

没有出口的圆形迷宫。《皇宫的寓言》的圆形迷宫中安置了金属镜子和错综复杂的刺柏围篱,迷宫中仿佛被施了魔法,进入了迷宫就永远不能走出来。迷宫中的典型幻象是花园、流水、小河、亭台楼阁和宝塔。迷宫中“因为这些笔直的林荫路实际上是弯路,始终不断地微微弯曲着(这些路构成了秘密的圆圈路)”④。弧形圆圈意味着完美,它象征着生命之路,从起点到终点走过完整的圆圈,灵魂重新回到故乡。世界是迷幻的圆圈,没有出口的迷宫,困惑了世人视眼。圆形的迷宫消解了时空的明确性,在迷宫中时间意识淡化了。博尔赫斯说“这就是我领悟生活的方式,一种持续不断的迷惑,不断的分叉的迷宫”⑤。

博尔赫斯梦境中的迷宫是虚幻的。虚幻中有着强大的魔力,它消解了时空的幻力,力证了时空的迷幻色彩,表达了他的哲学思考,对世界的疑惑。按照时间惯性发展的井然有序的世界,在迷宫中显得荒诞。“现实是梦幻的一个外形。”⑥只有透过迷宫的重重围障,才能找到博尔赫斯指向的真实世界。

三、迷宫之谜

迷宫的重要特征是形式的错综复杂。它以形式取代内容,现实世界中的迷宫形式多于内容,人们游戏于形式之间。艺术也如迷宫般,以形式取胜,艺术的种类繁多,各种艺术有不同的艺术形式。艺术以形式包含着内容,内容依附于形式之中,艺术世界就是迷宫。在艺术世界中时空是虚幻的,艺术世界仿真了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生活世界都是梦幻的表象。这是博尔赫斯迷宫中的第一重世界——迷幻的艺术世界。他认为:“那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是:这是一首诗,里面耸立着这座宏伟的皇宫”⑦,诗句的魔幻力超越了诗人本身,甚至诗人自身也置身于诗的皇宫中。这是对诗的梦幻的解构。

艺术和政治的关系。《皇宫的寓言》中诗人和国王有着多重象征意味。诗人既象征着艺术,也代表着博尔赫斯本人。诗人游历皇宫的迷宫,已经分不清艺术世界、现实世界和梦幻世界的界限,一切都交织在一起,时空感觉再次错位。皇帝象征着现实世界的政治权力,这是博尔赫斯迷宫的第二重世界。诗人的诗作里“包括每一件著名的瓷器,以及每件瓷器上的每一幅画;还包含着暮色和晨曦,包含着从无穷无尽的过去直到今天在里面居住过的凡人、神、龙种的光辉朝代的每一个不幸的和快乐的时刻。”⑧诗的艺术世界超越了现实世界,于是皇帝也无法忍受了,“所有的人听完这首诗作后都默不作声,可是皇帝却叫嚷起来:‘你抢走了我的皇宫!于是刽子手的钢刀就砍下了诗人的脑袋。”⑨艺术的自由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当艺术的自由表达和政治利益相冲突时,艺术往往成了政治的牺牲品。生活世界是由权力统治的,社会秩序是权力力量分配的结果。博尔赫斯意识深处向往着艺术的自由之境,可是,它又是那么的遥远和虚幻。博尔赫斯的艺术和政治观受到时代的局限,两次世界大战、人性的摧残、民主的践踏,深深地影响了他。“如果说博尔赫斯藐视马里内蒂及未来主义,攻击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嘲笑勃雷东企图从革命的艺术里找到一条出路,那么他对于纳粹主义,则进行了更为激烈的政治批判。”⑩博尔赫斯在《家庭》杂志上严厉谴责纳粹主义对德国文化的摧残,在评述德国种族主义小学课本《不要相信犹太人的誓言》中“至于课本本身,翻译一下这几句诗就足够了:德国元首为德国儿童所爱戴;天堂里的上帝也被他们爱,犹太人受鄙视”,“德国人行走,犹太人爬行”{11}(《家庭》,1937年5月20日)。博尔赫斯表现了强烈的反纳粹倾向。事实上,他向往的是民主政治和无政府主义。在《皇宫的寓言》中诗人因为诗作招来了杀身之祸,在政治面前,艺术是没有真正自由的,诗人是艺术的殉道者。

语言和真实世界的关系。这是博尔赫斯迷宫的第三重世界。在《皇宫的寓言》的最后一章,“这种传说,当然,不过仅仅是文学虚构”,“他的作品湮没了,因为它应当湮没。他的后代仍然在寻找这个包含着整个宇宙的字,但是永远不会找到。”{12}语言究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使人类更清楚地认清了世界,还是迷幻了世界,博尔赫斯产生了质疑,就像诗中虚构的世界。人类有了语言,才拥有了世界,语言使人类思维,辨析世界。没有了语言,人类的意识(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5页)将混沌一片,落入原始的荒芜。语言开启了人的世界,然而语言也阻碍了人心灵的自由表达。博尔赫斯认为“现实是梦幻的一个外形”{13}。这是宣布语言遭遇的世界的虚幻性。对于语言世界之外的世界,人类一无所知。那个世界恰是博尔赫斯想要探索的真实世界。在真实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有一座迷宫,博尔赫斯和我们都处于其中。博尔赫斯在疑惑,在苦恼,我们却游戏迷宫之中——这就是《皇宫的寓言》启示我们的谜。

四、走出迷宫

“博尔赫斯梦幻”编织的迷宫耸立在世界之中。在迷宫之下深藏着真实的世界,只有文字消解后,迷宫的幻象才能消失,真实世界才会突兀眼前。

迷宫是语言构造的理性世界。语言带来了理性和认知能力,同时也遮蔽了人心灵中本有的灵明。因此,博尔赫斯认为“现实是梦幻的一个外形”。{14}在他看来,现实就是梦幻,而真实世界却被梦幻世界所遮蔽。禅宗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5}指的是心中的灵明从来未被染垢,它一直清净无为,灵明只是被人的意识所掩盖了。

博尔赫斯告诉我们,由语言带来的知性能力永远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惟有消解了语言后,梦幻编织的迷宫才会消失,本质世界和生命智慧才会降临人间。

作者简介:葛 辉,扬州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生,南京人口学院讲师。

①②③④⑥⑦⑧⑨{12}{13}{14} 豪·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48,

247,247,247,248,248,248,248,249,248,248页。

⑤⑩{11} 埃米尔·罗德里格斯·莫内加尔:《博尔赫斯传》,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48,294,294页。

{15} 慧能:《六祖坛经》,选自不慧:《白话佛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9页。

(责任编辑:吕晓东)

猜你喜欢

真实世界皇宫博尔赫斯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参麦宁肺方治疗22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对话
清代皇宫的预防医学
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纽带
皇宫的大门
虚拟现实:另一个真实世界
各国皇宫大对比
作家们的作家
——读《博尔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