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沙漠中的迷惘者
2009-10-29庄起敏
关键词:《白象似的群山》 海明威 主题 迷惘的一代 冰山理论
摘 要:探索海明威作品的主题,不应该忘记汇集在他身上的两个特点: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和他著名的“冰山理论”。探讨《白象似的群山》的主题亦然。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表现出来的“精神沙漠中迷惘者”的形象其实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旅欧的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而在作品表达形式上,“冰山理论”也为我们多角度探讨主题留下了余地。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堪称经典之作。其经典之处不仅在于作品用了标题化了的比喻“白象似的群山”而令人产生联想,而且与海明威其他典型的短篇小说相仿,《白象似的群山》是一篇可以多角度阐释主题的作品。
据称,《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午餐前在饭馆碰上一个刚刚做过堕胎手术的女人,聊了几句天后,顿生灵感,开始创作的一个短篇。当时,海明威十分投入,连饭都忘了吃,结果一气呵成,不计标题以1463词完成了小说。
短篇的情节并不复杂:在西班牙某处火车站的酒吧外面,一个美国男子和一个姑娘带着贴满了在各处过夜的旅馆标签的旅行包,等待从巴塞罗那开来、在此暂停2分钟后前往马德里的火车。趁等车的间隙,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谈话。整部小说实际上是由男子和姑娘的对话构成。对话显示:姑娘怀上了孩子,男子试图说服她去堕胎。开始时姑娘显得忧虑和犹豫,男子一再解释和安慰:那实在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手术,这样做是最妥善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如果姑娘本人不是真心想做,他也绝不勉强。姑娘被逼急了说:你再说我可要叫了。但最后姑娘似乎无奈地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小说结尾是男人去放旅行包等列车进站,回来时问姑娘:你觉得好些了吗?姑娘向他微笑着说现在感觉好了,没事了。值得一提的是,在与男子对话中,姑娘三次提到用“白象”比喻远方的群山,以此呼应了小说的标题“白象似的群山”。
《白象似的群山》情节简单,但比喻奥妙;近乎通篇的对话,如电影镜头般立体的文字画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尤其是作品的主题,似乎并不只是情人间为是否堕胎而发生的一场争论那么简单,因此,人们对作品主题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
主题是作者通过其作品描写的内容体现出来的一种主要的思想。这种思想既表达出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特定的含义,又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见解。任何作者创作作品不可能没有目的,他在决定作品内容时也一定会传递出某种思想,因此任何文学作品都不会没有主题,只是有的比较明显,有的相对隐晦,有的比较单一,有的相对多元。一般而言,隐晦、多元的主题反而可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因为探索主题既是对作品的理解,也是对作者及其思想的认识。
探索海明威作品的主题,不应该忘记汇集在他身上的两个基本特点: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和他关于写作的著名的“冰山理论”。探讨《白象似的群山》的主题亦然。
从文学角度讲,“迷惘的一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一战爆发后,当时美国有许多热血青年,怀着“拯救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其中包括海明威、福克纳、帕索斯等青年作家。但是,血淋淋的战争现实及其所带来的无穷灾难(他们中间不少人就负了伤),使他们看透了所谓“勇敢”、“民主”等词语的虚伪。特别是战争结束回美国后他们发现:祖国的老百姓并没有把他们当作“英雄”对待,相反美国无处不在的物质至上、“拜金主义”驱使人们忙着挣钱,忙着享受生活,而他们由于赴欧参战导致的与美国现实社会的脱节,使他们在精神上与美国疏远起来,觉得人生失去了方向。其中不少人重又回到欧洲,自发地流亡到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巴黎。在欧洲他们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达对自己国家——美国追求实利而表现出的冷漠、狭隘的无比愤怒,以及他们自己在精神上的空虚、迷惘、彷徨和失望。因而,当时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从此“迷惘的一代”成了这批旅欧美国作家(后来还包括当时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同样感到迷惘的美国作家,如菲兹杰拉德、艾略特等)的代名词。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当时的作品不可能不反映出其迷惘空虚的思想,而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发表于1927年,正是这个阶段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故事一开头,看到一对年轻伴侣在欧洲西班牙某处火车站的酒吧等车。但我们实际上既不知道他们来自何处,也不知道他们将去往何方(火车开往马德里,不等于他们一定在马德里下车),我们甚至不知道当时他们确切在什么地方。男主人公是个美国青年,但有趣的是不知道他的名字,而且整个故事都没作交代,似乎是个远离故乡、无根无底的人;姑娘的名字叫Jig,而这名字似乎也不是一个随意取的名字。Jig在英语中是指一种快速移动的舞步,以此为名给人以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形象。男女主人公的这种“无归属感”还可以从他们“随身旅行包上贴满的他们曾过夜的所有旅馆的标签”上得到佐证。整部小说是由男子和姑娘的对话构成,但大部分对话似乎都是毫无意义的琐事,唯一有实质性含义的是男子说服女子去做堕胎手术。尽管他们讨论了大半天,最后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做。男子一再对姑娘声称自己“很在意你”,“你不愿意,你可以不去(堕胎)”。但姑娘对男子在这一问题上的真正意图依然内心茫然。即使在故事最后男子问姑娘是否感到好点时姑娘说“感觉好了,我没事了”,我们依然能强烈地感觉到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这种迷惘让人感到男女主人公好像是行走在精神沙漠中的迷路者,结局空虚而悲凉,这也可以从男女主人公的一段对话中体会到:
“我们本来可以尽情欣赏这一切”,她说。“我们本来可以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但一天又一天过去,我们越来越不可能过上舒心的日子了。”
“你说什么?”
“我说我们本来可以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中的一切。”
“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不,我们不能。”
“我们可以拥有整个世界。”
“不,我们不能。”
“我们可以到处去逛逛。”
“不,我们不能。这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
“是我们的。”
“不,不是。一旦他们把它拿走,你便永远失去它了。” (翟象俊译)
“我们本来可以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但现在“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我们可以到处去逛逛”,男女主人公的这种“精神沙漠中的迷惘者”的形象其实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旅欧的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是我们可以从《白象似的群山》中读到的主题思想。
其实,探讨作品的主题,除了必须联系作者内心思想以外,还应该考虑到作者的写作手法。不同的写作手法会使作品的主题表现得比较明显或者相对隐晦,给读者留下不同推断的余地。
众所周知,海明威将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在海面以下。海面下面的部分就是作家没有写出的部分,是要让读者自己感受的东西。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冰山理论”。首先是从作者角度,“冰山理论”主张一种不加评价的真实。在海明威看来,作家好比一台照相机,其作用就是真实地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加任何修饰与评论,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意义,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海明威作品在形容词与副词等修饰词上如此惜字如金了。海明威认为作者的真正力量在于他是否有能力去“发现真实的东西,真实的写作”(Booz:31)。另一个方面,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冰山理论”将发现海面底下八分之七东西的任务交于读者,这不仅考验读者的理解力,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多角度地体会作品以及通过作品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对一个事物认识的多样性本来就符合客观世界的实际,冰山的八分之七究竟应该是什么正是阅读海明威给读者带来的乐趣。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为我们讨论《白象似的群山》的主题留下了自由的空间。《白象似的群山》这座“冰山”的八分之七究竟表达了怎样的内涵?读者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比如关于白象的比喻。姑娘三次提到用“白象”比喻远方的群山,有人这样解读:“白象”(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比喻“昂贵但并不需要的东西”。因此,小说借姑娘口三次提到“白象”,是否比喻姑娘腹中的胎儿。但也有人认为:假如把白象解释为女孩腹中的胎儿,未免太过落实。于是,又有人提出:姑娘为男子所付出的感情以及为重新得到男子的欢心而做出决定流产的努力,其结果即如白象,代价很大但却毫无用处。还有人认为:“从这个比喻中我们也无法知道更多的一些什么,甚至,乍看起来,(下转第65页)(上接第59页)这个比喻是不着边际,无足轻重,无关主题的。……而这篇小说之所以如此余味无穷,完全在于作者在作品中所运用的省略、空白的艺术。这种艺术手法给予小说多重解释的可能,也就使得小说具有多义性。”(水清浅的博客)
探究海明威隐藏在海面底下的那八分之七冰山确实给读者以很大的挑战,但这种挑战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探讨《白象似的群山》的主题,在内容上,我们不应该忘记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其思想一定会反映到其作品之中;在表达形式上,不应该忘记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对八分之七冰山的认识可以是多角度的。因此,本文提出“男女主人公的“精神沙漠中的迷惘者”的形象正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真实写照,也只是对《白象似的群山》主题的一种探讨。
作者简介:庄起敏,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教授,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语用学、翻译学与文学。
参考文献:
[1] Booz, Elisabeth B.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82.
[2] 虞建华. 大学英语诵读文选[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 董衡巽. 美国文学简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责任编辑:水 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