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以排榜的名义致富
2009-10-29阚世华
阚世华
今年已是胡润连续第十年发榜了,胡润在镁光灯下帮巨贾数钱的同时,也在暗中数着自己的进账。一个原本无名的英国小伙儿凭啥能把一张“座次表”整得风生水起,并10年不衰?
今年已是胡润连续第十年发榜了。榜单外的胡润成了比榜单内的诸多富豪更惹眼的红人。10年间,胡润的各种榜单越来越丰富,他的个人名气也越来越大。胡润已成功迈入名流圈,成为“中国富人俱乐部的领队”。
那么,一个原本无名的英国小伙儿凭啥能把一张“座次表”整得风生水起,并10年不衰?
中国缘
胡润出生于卢森堡,三四岁时就会说英语、卢森堡语、德语和法语,后来又学了拉丁语和古希腊语。国内一些报道曾说胡润是贵族,“这个说法错得有点离谱,其实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英国人。”胡润在11岁时就被送到一所普通学校去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幸运地考进了伊顿。”
1989年,胡润进入杜伦大学学习语言。根据杜伦大学的课程安排,到第三年必须出国学习。1990年,胡润第一次踏上神秘的中国大地,作为一个进修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那时,中国人还不太习惯和外国人打交道,老师对胡润们都比较客气,年底根本不用考试。所在的留学生楼成了小社会,有点“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感觉。
大学毕业后,胡润加入了安达信——当时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事务所的工作给胡润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历练,使他有机会到世界的很多地方。他开始想着要去中国工作了。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上海的职位向胡润招手,胡润如愿以偿。“说实话,如果再等不到这个机会,我就考虑辞职走人了,换毕马威或其他公司再想办法到中国来。”胡润说。
首榜源于“走神”
当时,安达信在英国五大会计师事务所里大概排名第三,可在中国绝对是NO.1。上海的办公室里更是聚集了最优秀的人才,年轻高薪、心态开放、精力充沛、诙谐幽默,每个人都充满阳光。当时胡润一踏进办公室,感觉就像在度蜜月,这样的状态差不多保持了9个月。
上海的合同签了两年,这意味着到1999年9月胡润必须为自己再做一次选择。合同到期之前,人事部门就问:“要不要去香港?”、“要不要去卢森堡?”,胡润都拒绝了。最后,公司给他保留了在伦敦的职位。在一次参加培训时,胡润感觉那样的课有些无聊,“我的脑子开始天马行空。”
百无聊赖之际,突然胡润灵光乍现,想到一个好玩的话题,他觉得应该把这个概念折射到个体的人身上,人或多或少有一些窥私的欲望,如果具体的某人以及他的故事足够精彩,一定会吸引公众的兴趣,拿什么指标来反映具体的人呢?
胡润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各种想法。首先,每个人肯定都希望做一个成功的人;然后,成功一词该怎么定义呢?于是,胡润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列一份条件清单:家庭幸福、纳税多、员工多少、个人资产多少——接下来,胡润觉得家庭幸福不太可靠,外人说不清楚;纳税也很难说,当时农业领域不少是免税的;至于员工,1999年是IT逐步走红的一年,这个行业不能用人多人少来衡量。排除法将清单上的一项项勾掉后,就剩下“个人资产”。“培训课一结束,我已给自己布置了一份家庭作业。”
“谁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当这个问题被抛给安达信的中国同事时,尽管他们在会计、审计行业算得上是精英,可结果却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要是在英国,别说是金融专业人士,就算普通人也能报出十大富翁的名字。如果他们都不知道,那么几乎没有人能知道了,看来调查非常有必要,这让我打定主意要做一份榜单。”
距离返回英国还有2个月,胡润必须在2个月里把这份东西做出来。胡润先找了一位老师。接着,胡润的中文老师介绍了她的好朋友——东华大学的学生张俊来做胡润的第一位调研员。
1999年7月19日,胡润开始着手排榜。在很多人看来,制造一份榜单是疯狂的主意,何况是在只有两个人可调配的前提下,但胡润感觉这场“两个人的战争”十分有必要。“我们决定把浩大的工程分为五个步骤,投入30%的精力来寻找是否有人曾经做过榜单、是如何做的,花50%的时间来找到能跻身榜单的人,剩下20%就留给如何为这些入榜者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按照A-E五个级别为他们排列财富。”
怎样才能在10多亿的茫茫人海中寻找到这些隐身富豪呢?几天过去了,在苦苦寻找中胡润的思路也一点点清晰起来,他开始锁定挖掘这些富豪的渠道:上证交易所里的A股公司、慈善机构的捐赠名录、大学校园里的损助者、商业杂志的封面故事、高端政治家的会面、军队商人、人物年鉴、红色资本家、娱乐业明星、纳税金额、每个行业最大的前十名公司——一共列出20种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胡润找到了张朝阳。他还找到了红色资本家的代表人物荣毅仁、中国最大私营企业之一希望集团的刘永行兄弟、上海滩上有名的“杨百万”杨怀定以及第一个拥有法拉利跑车的中国人李晓华等。
除了公开的财富数字之外,还需要赋予这些富翁们一些有血有肉的故事,胡润选定的内容包括年龄、出身、生肖、家庭状况、第一桶金是怎么得到的、主要涉足哪些行业、有什么趣闻。如同一个孩子在摆弄自己心爱的积木,胡润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构架后,《百富榜》就像一座大厦在他的手中慢慢成型。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排榜工作基本就告一段落,从8月11日开始,我就着手把中文翻译成英文。”
另立门户
为什么第一次榜单要选择在国外媒体上用英文发布?“制造这份财富榜是对我在中国数年生活和工作经历的一次总结和回顾,是回英国前为自己布置的一份回家作业。我的力量有限,因此它肯定不是最全面的。但我认为,这给外国人看绝对绰绰有余,也为他们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途径。”胡润解释说。
第一次制榜时,正逢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所以,胡润选择了50位富豪入榜,希望通过“50年,50人”的概念传递出一个正在变化和腾飞中的新中国形象。
1999年9月1日,胡润如期回到英国。“到了家静下心来,就开始考虑通过什么渠道交出我的成绩单。最初的想法是到一个大学的讲台用演讲的方式来吸引一些听众,可这样似乎不那么有趣,联想到国外曾经发布过类似的榜单,我能不能也来尝试一把呢?我当时翻了黄页,通过114查到了主编们的电话。”
9月10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财富》、《商业周刊》、《福布斯》等专业财经媒体先后收到了一份胡润发出的传真。上面写着:“我是一名安达信公司的会计师,在工作之余做了这份‘中国大陆50强。10月1日,中国就要成立50周年了,如果把成功以拥有财富的多少来定义的话,那么这50人就是中国大陆最成功的人。他们的故事能让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50年的历史,如果贵刊有兴趣的话,请和我联系。”
《福布斯》是当初所有接到传真的媒体中反应最积极的,第二天就和胡润取得联系并达成合作。
2000年初,因互联网的泡沫破灭,胡润的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那时就索性请了月假,不拿工资,再次回到中国,还是请上次的那个大学生来帮忙,希望为新的一年打造一份全新的榜单。”
两年的榜单做下来后,胡润发现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于是在2000年9月,胡润毅然辞去在安达信的工作,希望能在这方面进行深度挖掘。
在顺利合作四年后,《福布斯》高层造访上海,宣布将在其85年的历史中首次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胡润与《福布斯》也就此分手。
之后,胡润找到了“欧洲货币机构投资”。这是一家本部位于英国伦敦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拥有160多份出版物,主要针对银行、金融衍生产品及投资等领域,恰好其旗下刊物《欧洲货币》当时也希望寻找一种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可以说,我们一拍即合,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2003年10月,胡润在上海正式发布了中国《百富榜》,同时还扩充了内容。推出IT、地产、金融三张各50人的附属富豪榜单。其“新东家”——《欧洲货币》的合作方式让胡润感觉非常踏实,“他们确确实实支付了现金,我们那一年多的合作十分愉快。”
中国富豪们经常抱怨榜单上的数字不准,要么称财富曝光将威胁到他们的财产安全,媒体们则讨论为什么首富的脸不断在变。胡润解释说:“我们的工作远非无懈可击,在现在的条件下,有些收入不能靠纳税额来计算,有些数字因为拿不到确切的资料只能靠估计,但我们能确保有60%~70%的准确性。由于计算方式的差异,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误差。”
“胡润百富榜,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中国百年企业的招牌。”在胡润看来,其实自己现在也是一名创业者。除了制作各种榜单,胡润的团队还从事各种会议、活动的组织及举办。对于百富杂志的广告及会议所赚取的利润,胡润还是比较满意的。(摘自:《中国新时代》2009年第6期 编辑:张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