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郊结合部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

2009-10-28吕佐鹏

甘肃教育 2009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吕佐鹏

〔关键词〕 城郊结合部;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09—02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有报道显示,在全国两亿多中小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着学习、考试、人际交往、环境适应、与父母沟通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许多学生因生活条件、环境的复杂性和家庭教育不健全而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笔者在进行心理测验时发现,学校中约有30%左右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和行为障碍等。如何针对城郊结合部的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城郊结合部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 学习障碍。城郊结合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目的不明确,学习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差。

2. 不良情绪和性格。存在嫉妒、悲观、易怒等不良情绪,同时,他们还有自卑、忧虑、孤僻、冷漠、任性等不良性格。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遇事缺乏耐心,喜欢逃避。

3. 交往障碍。存在较明显的交往障碍,表现在羞怯、逃避课堂讨论、不主动发言、不善于与同学沟通等方面。

4. 品行障碍。品行有障碍的学生有经常攻击他人、打架、逃学、说谎、偷窃等表现。

5. 竞争意识不强。由于成长的环境和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意志品质薄弱,竞争意识不强,协作精神欠佳。

二、原因分析

1. 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在城郊结合部这一特殊的地域里,人口结构比较复杂,有当地居民,有外来务工人员。与市区相比,这一地域的社会文化氛围差,“小农经济”意识仍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之甚少,通常没有教育子女的相关知识。另外,由于一些网吧、电子游戏厅的泛滥也造成社区文化环境的恶化,以至于影响了在这一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的心理健康。

2. 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城郊结合部学生的父母大多是农民,自身的知识水平不高,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经济条件、居住条件较差,父母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欠佳,经常打骂孩子。时间久了,就会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易怒、偏激、孤僻、冷漠的性格特征,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家庭不和谐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多元化观念下,离异家庭比例上升,父母离异、再婚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如果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和帮助,就会终身生活在家庭破裂的阴影中,产生心理障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低,因而对一些事情缺乏全面认识,对社

会上一些消极现象认识不够,有时会对自身产生影响,产生心理问题。

三、应对策略

1. 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育环境对约束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为其成员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

班集体凝聚力越大,成员的亲和力越强,其内部成员的学习和生活就会感到越轻松。因此要通过多样化的集体活动,创设学生交往和交流的舞台,提供角色体验机会,形成自主性的情谊关系,构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氛围,最大限度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班级成员的思想素质。

2. 加强心理疏导、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理与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这使得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疑惑、敏感、好奇与焦虑,所以,要对他们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以增进其对自我的了解,强化其对自我的信心,最终塑造健康的人格。采取主动的工作姿态,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理解、尊重学生,这样才能疏导学生的心理冲突和情绪,让他们真正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集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集体辅导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因为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年龄大体一致,生理心理发展程度大致相同,有些心理问题可能大同小异。个别辅导是以个别学生为对象,给学生以爱心、耐心、信心,以沟通、咨询、谈话或其他活动手段,使学生获得帮助。个别辅导时,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经常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困惑和发展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3.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开辟多种途径,通过活动让学生自我教育,提高自信心,培养意志力,增加耐挫力,学会交往。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课堂为主渠道,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内容和学科特点,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研究与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更多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和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4.取得家长配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其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有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是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要和家长配合,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定期召开家长会,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反馈给家长,并邀请有关专家讲课,教给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走出教育子女的误区。

5.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怎么会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