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胜千言
2009-10-28曲利明
曲利明
走进大小书店,摄影在图书出版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各门类学科的书籍都不同程度的使用图片来表达书中的内容,纯文学类的书籍由过去的绘画插图,转向大量使用图片来丰富书中的内容已成为潮流,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摄影散文类图书,更是突破传统图书的模式,产生出一种新的图书艺术门类。
图片在普遍被大众接受的同时,滥用也严重影响到图书的质量,粗制滥造,移花接木,剪贴拼凑的图文书随处可见,长期下去,当读者感到审美疲劳,感到厌倦,这门行业也恐怕前途不妙。造成目前的现状有以下几点:
摄影在图书的地位被严重忽视。如今图书总量多,产量大,跟风多,全国每年出版28万多种图书,如按国际通用新书出版的标准,新书的内容必须占整本书70%以上,要达到这个出版标准,从全国出书的情形分析,多数已没有了图书的收藏价值。先不说书中的内容如何,基本的用图“一图是一言”都困难,摄影无技术,无法达到出版的要求。
图片技能在出版中的地位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出版单位重视文字编辑而忽视图片编辑,更多的是文字编辑当图片编辑使用,图片作为文字的图解,只是图书的调味品、附属品,没有真正将摄影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种类来认识,大多出版社没有配备专职的摄影人才。
个人喜好替代图片编辑。出版社的许多人不懂摄影,编辑对摄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图片的好坏,凭自己的感觉和爱好来确定,别人如何看不重要,自己感觉好就行。一个出版人,图片编辑,用这种思维来确定书中的图片内容,就容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分不清图片的好坏,用自己的情绪、感觉替代别人的兴趣和需求,还要让别人掏钱买你自认为好的产品,可能性不大。
摄影队伍技能不足。市场浮躁,也带来了人心浮躁,不重视人的基础的技术培养,就无法构成图书质量的保证。只知道科技带来的便捷,而忽视了基础功能的掌握,播下的是“龙种”,出来的可能是个“跳蚤”。
陈旧的出版观念影响图片编辑思维。许多出版社没有市场的概念,就如鸟笼的鸟,长期靠人喂养生存,已经忘了自己生存的法则。福建举办首次台湾图书装饰设计研讨会,从台湾与会同仁带过的交流画册与图书,除了内容的表现手法、装帧设计、印刷精美之外,图片在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8开本画册《百鸟图》,高质量的摄影技术,精制的印刷水平,将一个不起眼的题材,表现得精美无比。小题材,大制作,没有高超的摄影图片做基础,是不可能达到如此效果。一个小小的台湾岛,大大小小的出版社有上千家。从图书策划的内容,到版式设计的风格,做书人用心良苦,样样做到极致,大到摄影画册,小到图书插图,每张图片的质量都达到较高的水平,高质量的图片是图书成功非常重要的基础。
发挥摄影功能,完成图书的策划和定位,利用造型语言的形式,确立图片地位,突显摄影在出版的重要作用已迫在眉睫,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重视摄影在出版中的重要作用。将图片与文字的重要性放在同等的位置上,编辑、设计人员具备一定摄影基础知识,要有辨别图片好坏的能力,分清专业摄影图片与业余摄影照片的差别,数码技术与传统图片在不同图书中的区别和运用,充分研究读者对图片的要求,不能将图片的运用和评判标准局限在自己喜好上,避免出现理想中的图片标准,与实际需求图片相差甚远,而不知原因所在。
摄影专业人才配备应放在重要岗位考虑。图书出版并非一个类型的选题内容,涉及众多的领域与板块,不同专业学科的题材,都是由不同专业人才完成。出版单位在配备专业时,要充分考虑招收不同专业类型的毕业生,文字、摄影及其它专业人才应该合理搭配。
区分图文书与摄影散文图书的不同。图文书以文字为主导,对图片的要求不是太高,大多以文字叙述为主,图片为辅的表现形式,更多考虑读者的阅读便利,采用轻型纸、胶板纸印刷较多,对图片质量的选用上不能同等于铜板纸的印刷(但也不能忽示图片自身的造型语言)。摄影散文的图书,是作家与摄影家对同—题材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表述,相互补充的一种艺术形式,两种艺术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在一起是可以独立展示内容的主体,合在一起是从不同角度表述同一个内容的艺术形式。摄影散文图书,只凭对图片的一腔热血是不够的,没有专业的摄影技术支撑,就很难完成对整体内容的把握,从策划制作到出版成书,好坏效果会相差甚远。新的摄影散文形式更强调摄影的专业水平的运用,内容的把握,技术的发挥。
美编人员要懂得摄影语言。图书的包装,少不了设计人员参与,美术编辑除了解策划的总体要求,也要掌握一定的摄影知识,了解光影与色彩的关系,图片与绘画的区别,理解一张图片的使用标准,往往从绘画的角度考虑是不够的,不了解摄影语言,就无法在图书设计中发挥图片功能,造成图片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下降。一个懂得摄影语言的图片设计师,才能发挥图片的独特艺术风格,从而达到图片在内容的完美结合。
一图胜千言也许标准太高,胜百言。胜十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