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绽放在天空的铿锵玫瑰

2009-10-28

航空知识 2009年10期
关键词:女飞行员空军飞机

许 毅

新中国成立至今,空军已招收了十多万名飞行员。在这些驰骋云端的猎鹰之中,有一群特殊而美丽的身影——人民空军女飞行员。60年来,这些蓝天上的巾帼豪杰,不仅为祖国、为人民军队、为空军写下了无数传奇和骄傲,同时也把自己的曼妙身姿留在了蓝天白云之间,使共和国的天空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蔚为壮观。

拥有女飞行员最多的空军

这一天,北京西郊机场显得格外热闹。7000多名首都各界妇女代表,还有50多位各国驻华使节的夫人,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也都来了,这个从高处看上去呈手枪形的机场顿时彩旗招展、人声鼎沸。此时,北京城的中心,天安门广场上,同样聚集着首都各界的群众。两个地方,无数双眼睛,都期待地望着他们头顶的天空。就是在这样一种众人的期盼里,6架里一2飞机出现在天空中,这种后来被用作共和国第一代贰分纸币图案的活塞式双发飞机,张开优雅的翅膀向西郊机场的观众致意,然后编成整齐的纵队,向着天安门广场飞去。

这就是195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精彩一幕——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起飞盛典。

3月24日,第一批女飞行员在中南海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毛主席见到她们后关切地问:姑娘们成器不成器?空军司令刘亚楼回答:成器了,都能独立执行飞行任务了!

“细妹子不简单,飞得好高唦!”当毛主席用湖南家乡话夸奖她们时,一旁的刘少奇、周恩来和刘亚楼都开心地笑了。

空军第一批女飞行人员的培养计划是从1951年初开始的。当时,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空军从华东军政大学和航空预科总队选调了55名女学员,进入牡丹江第七航校学习。最后,确定培训14名飞行员、6名领航员、5名通信员和30名机械师。其中,14名女飞行员分别是黄碧云、邱以群、戚木木、何月娟、阮荷珍、施丽霞、陈志英、武秀梅、周真明、万婉玲、周映芝、王坚、伍竹迪和秦桂芳。

几十年过去,新中国的第二批、第三批……先后毕业,一代代女飞行员逐渐地成长起来了。

1956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二批女飞行员招收140人,最后有44名女飞行人员顺利毕业,进入航空兵运输部队服役。

1967年,第三批女飞行员经过培训,有50多名女飞行员正式编入航空兵部队。女飞行员中的两名女将军——岳喜翠、刘晓连,就出自这批学员。

1970年,第四批女飞行人员招生。分别于1973年12月和1974年12月毕业于一航校;领航员、通信员分别于1973年11月、12月毕业于十六航校。

1981年7月,空军招收第五批女飞行员共50名。1984年6月和11月,她们分别从十六航校和一航校毕业。这是空军培养的首批具有大专学历的女飞行员。

从1989年开始,空军“招飞”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参加全国高考,择优录取后,经4年本科学习可取得学位。这年夏天,空军招收了第六批女飞行人员共37名,她们于1993年7月和8月毕业,是首批具有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女飞行员。

1997年8月,空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从全国6万多名报名者中招收了第七批女飞行学员37名。这批女飞的素质较高,2000年9月,她们全部用英语顺利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答辩,2001年7月从空军第一飞行学院毕业,分配至航空兵部队。

2005年7月25日,空军第八批共35名女飞行员走进空军航空大学。这是我国首次按照“2.5+1.5”飞行学员培训方式培养的女飞行员,也是我军首批扩展到空中加油、空中侦察以及女歼击机飞行员、女航天员等目标培训的女飞行员。未来的中国女航天员有可能就出自这批女飞行员。2009年4月2日,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学员毕业典礼在空军第三飞行学院举行。现任空军政委邓昌友上将特地为16名女歼击机飞行学员颁发了毕业证书。这意味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美、英、德、俄、日等国之后,拥有战斗机女飞行员的国家之一。目前,这16名歼击机女飞行员已转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专项训练,将首次代表空军女飞行员驾驶国产战机参加空中受阅。

2008年,空军从16个省(区、市)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了30名女飞行学员,这也是空军历史上招收的第九批女飞行学员。她们承担的飞行任务再次扩展到空中加油、空中预警、电子侦察等作战保障领域。

从1951年至今,人民空军共招收、培养了9批,共300多名女飞行人员,是世界上拥有女飞行员最多,也是全世界培养女飞行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9批女飞行员风采各异,素质一批比一批更高,目标日渐高远。她们不仅分别代表了各个时期最优秀的中国女性形象,更体现了人民空军的发展壮大,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日益强盛,航空事业及航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纵横南北不让须眉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空罩培养女飞行员之初,毛泽东就嘱咐新中国的女飞行人员“要训练成人民的飞行员,不要当表演员”。

近60年来,一代代女飞行员不负先辈的期望,驰骋于共和国的蓝天,先后完成了里-2、C-47、伊尔-12、安-26、运7等8种运输机的改装(第八批女飞还完成了国产教8亚声速双座喷气式飞机的改装),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一次次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种任务,履行着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

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第一批女飞行员王坚就执行过空运任务。1967年中队长陈志英在执行任务中遇难,她是共和国牺牲的第一位女飞行员。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也有女飞行员驾机往前方空运物资和作战人员。

1954年冬天,100多名筑路工人和百余匹骡马,被大雪围困在大兴安岭,断粮断料,情况十分危急。第一批女飞行员秦桂芳率机组冒着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连续40多天飞到灾区空投,挽救了工人和牲畜的性命。

1959年3月30日,空军女飞行员沈美珍驾驶高级Ⅲ型滑翔机,创造了8小时零9分留空时间的国家滑翔新纪录。李秀云、柴寿茹创女子双座滑翔机留空时间7小时43分的全国新纪录。

1960年夏天,湖南省大面积干旱。航空兵某部派机组在长沙执行人工降雨试验任务。机组中有女飞行员朱树云、女领航员于富兰。她们为了抓住有利降雨云层,连续奋战3个月,缓解了当地的旱情。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夏,广东新丰江水库严重缺水,直接影响了深圳、香港两地居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女飞行员王桂菊率机组苦战41天人工降雨,定点向水库增水12.2亿立方米,解决了深圳、香港的用水问题。为此,香港媒体在报道中给予了高度评价。

1963年夏,河北、河南遭到特大洪水灾害,女飞行员诸惠芬带领机组在河南抗洪救灾中奋战了十几天,任务刚结束又请战去

河北灾区空投。诸惠芬将写着“党和毛主席关怀着你们,派我们送粮食来了”的纸条塞进粮袋,迅速飞往灾区。下面遍地是水,空投场地很难找,机组降低高度,仔细搜索,终于将一袋袋粮食送到了灾区人民手中。

1984年10月1日,北京举行国庆35周年阅兵。当日天气不理想,国务院决定实施人工消云试验。邢淑华、贾亚琴等5名女飞行员参加了这次试验。由于通报准确,保证了受阅飞机准时起飞,使阅兵得以顺利进行。

60多年来,女飞行员们在历次抗震救灾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后,空军派专机送周恩来总理到灾区视察,机组中有女领航主任王善富、女通信长任庆芬;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后,第一个驾机送首长到达灾区现场的是女飞行员武秀梅。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共有9名女飞行员执行了抗震救灾空运任务。

联合军事演习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女飞行员在历次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中,也表现出优秀的军人素质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世纪80年代初,华北某地进行了重大军事演习。女飞行员们除担任空运任务外,还奉命执行大机群编队空降任务。参加这次大机群编队飞行的有15号机女机长王淑艳和17号机的女机长王蕴华。

在世界瞩目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中,参加过运输任务的有女领航长于富兰、飞行员于志等。

海上航空磁测,是一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查明海底地质结构和资源情况,保卫我国大陆架海底不受侵犯,开发我国沿海石油资源,都具有重大意义。女飞行员连续多年参加了这项工作……

一代又一代的女飞行员,就这样驾驶着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辽阔天空,她们参加过西线平叛、西沙作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科研试飞和航测、物探等国防尖端科学试验等行动;圆满完成了紧急出动、军事演习、战备运输、专机飞行、抢险救灾、人工降雨(雪)、人工消云(雾)、飞播造林、飞播灭虫、森林灭火等各项任务。在祖国的蓝天上,留下了一条特别而美丽的航迹。

英雄辈出的优秀群体

一部空军女飞史,就是一部中国女性征服蓝天的英雄史。在这部英雄史话中,下面的这些名字让人印象尤其深刻,可歌可敬。

岳喜翠——第一位女飞行员将军。

2003年7月28日,第三批女飞行员岳喜翠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成为我国第一位女飞行员将军。她曾展翅蓝天36年,安全飞行6000多小时,是我国飞行年龄最长、飞行时间最多的女飞行员,并以自己的飞行在我国航空气象史上填补了人工降雪和人工消雨两项空白,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78年,岳喜翠带领机组冒着生命危险,在北疆连续飞行两个小时,播撒催化剂90千克,成功实现了我国第一次人工降雪。对于当时的经历,岳喜翠回忆说:“人工降雪我们没有搞过,降雪之前弄来了好些资料,看美国的人工降雪录相,接着就自己干。第一次上去就降了46厘米,近半米深呢!”

“那次降雪用的是伊尔,14飞机,降雪是在夜里。天还没亮,当时能见度不足1华里。飞机一离地,起落架一收,就象进入万丈深渊。飞到5000米高,飞机还没出云,可见云层的厚度。起码有几千米厚!

“记得是进疆降雪的第十天,那次特别成功。地面不断传来报告:现在下雪了——下大雪了——雪越来越大——下起了鹅毛大雪!”

刘晓连——第一位被授勋的女飞行员。

“功勋飞行员”是飞行员的最高荣誉。刘晓连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女飞行员。刘晓连20岁就担任机长、团飞行参谋,32岁荣立一等功。她先后飞过7种机型,是目前中国军队飞机型最多的女飞行员。2004年7月,刘晓连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共和国第二位女飞行员将军。

1982年9月20日,刘晓连机组遇到的那一次空中特情,绝对是女飞行员飞行史上最惊险的一次,堪称中国航空史上的一项奇迹。那天,刘晓连正带领机组在华北地区上空执行空运任务。飞机起飞不久,在700米空中突然被一架歼击机撞上,飞机的机头下部被削掉,7个机组成员来不及弄清是怎么回事,已被震昏过去,飞机在急速下坠……

刘晓连第一个清醒过来,只觉得胸部撕裂般的疼痛,腰部好像断了一样。此时,飞机正在侧滑坠落,强大的气流夹着液压油劈头盖脸地向机组人员袭来,她从右边的中央操纵台上顽强爬起,双手紧紧拽住驾驶盘,将飞机奋力改平。

这时,座舱仪表大部分失灵,发动机油门杆完全失效,内外联络也中断了。中国女性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在这一刻给予了她惊人的力量。飞机在急速地下降,刘晓连清醒地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尽力保持飞机的平衡和高度,防止撞山、坠地,同时要迅速找到机场。她和苏醒过来的副驾驶常继堂忍住痛苦,凭记忆寻找机场……

一条灰白色的跑道终于出现在机翼前下方,刘晓连果断下令:“放起落架,准备迫降!”这时,由于机身严重变形,主起落架机械手柄像被钉死一般,一动不动,空中机械师紧急报告:“主起落架放不下来!”

刘晓连想到,起落架放不下,在跑道上迫降是不行的……飞机的高度离地面越来越低,时间不允许她有半点犹豫,她果断地下达了“草地迫降”的口令。飞机像一只挣断拉线的风筝,忽忽悠悠地向草地飘来。这时,起落架在机组人员的努力下,终于放了下来。

飞机着陆后,开始滑跑。刘晓连突然发现兄弟部队的几架歼击机准备着陆,而自己的飞机却一个劲地向左边跑道上偏。千钧一发之际,刘晓连和常继堂几乎同时站立起来,伸直腿,蹬满舵,用尽平生力气,蹬住右舵将驾驶盘前推到底。刘晓连明白,在机头擦地的情况下,飞机迫降,双腿随时可能被撞断。但她心一横:“腿要完就完吧,豁出去了!”双手紧紧握住驾驶盘,蹬舵的脚一动也不动,双腿像钢钉铁铸一般,死死用劲顶着、顶着……

9时38分,奇迹出现了。飞机改变了滑跑方向,为歼击机安全着陆让开了通道,在离跑道边缘7米多处停了下来。机组人员的生命保住了、飞机保全了、一场可能与着陆歼击机相撞的严重事故避免了!

张玉梅——第一位女试飞员。

试飞员是飞行员中千里挑一的佼佼者。1984年,第三批女飞行员张玉梅以优良的素质和过硬的技艺,而成为人民空军的第一位女试飞员。在她10多年的试飞生涯中,出色地完成了我国第一代某新型飞机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和国产运7飞机的出厂定型等数十项重大科研项目的试飞任务。

还有,第一位女专机长汪云、第一位飞行女师长程晓健、第一位女硕士飞行员靳文雅以及第一对母女飞行员董锁箴、刘宇环……

近6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新中国的9批女飞员英雄辈出。她们中有350多人次荣立一、二等功;有的是全国党代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有的是全国妇代会代表;有的是全国、全军三八红旗手;有的是全国、全军和空军英雄模范代表;还有的是“全国十大女杰和“功勋女飞行员”……

她们是绽放在共和国蓝天的铿锵玫瑰,绚烂而夺目。

责任编辑:思空

猜你喜欢

女飞行员空军飞机
飞机失踪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空军行动
法国空军
乘坐飞机
“这波老姐贼稳”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女飞行员
余旭 烈士走好
壮阔蓝天绽放铿锵玫瑰
神奇飞机变变变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