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婚书见证过往岁月

2009-10-27

全国新书目 2009年17期
关键词:图案婚姻

刘 齐

《老结婚证书》

许芳 荆绍福主编

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6

定价:60.00元

《老结婚证书》,汇集了一百多张结婚证书,基本上是30年以前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明朝、清朝、中华民国时期的,还有一些是伪满洲国时候的……百年前的婚书中的主人公早已过世了,50年前婚书中的当事人已过了古稀之年,30年前婚书的主人公也变成了老人。人是要变老的,婚书也可以老,但婚书见证的爱情永远不会老。

现在地球上的人,可以跟这事无关,跟那事无关,但是,有一个算一个,直接间接,先来后到,都得跟婚姻发生联系。终身未婚者亦不例外,四周皆为婚姻大海,浪花飞溅,涛声入耳,躲不开。

婚姻是人生大事,口说无凭,得有证明,结婚证书就是证明。

结婚证书不但证明婚姻,也折射历史,注解社会,透露民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张纸不简单。

结婚证书从诞生到今天,其总量恐怕1000条船也载不动。事实上,它分散于各时代、各角落,沉潜着,冷落着,可惜了。

中国的沈阳有一些人,不希望永远是这个样子,他们积数年之劳作,“打捞”出一大批婚书,由明而清,而民初,而当下,历朝历代,各有代表。受“打捞”地点限制,浮出水面的婚书,其产地多在辽沈一域。还有一部分,出自京冀浙沪蒙等地。这已经很值得欣喜了,散珠碎玉聚拢起来,足够发出璀璨的光。

这些结婚证书,以及相关文字,让人目不暇接,感慨良多。

中国人的婚姻航程,漫长,艰辛,扯个婚证不容易,总得有人批准。过去是家长批准,父母包办。父母是你最亲的人,可往往又让你最不痛快,窝心。窝到自己做了家长,薪火传承,再接再厉,让下一代继续窝心。

后来,无计其数的人,主要是公家人、单位人,结婚登记,需由组织批准,上级把关。那个关,很多,很严,比如阶级出身,政治立场,现实表现,领导好恶,哪一关都不好过。过不了关,感情再深也无奈,如胶似漆也得烧了你的胶,泼了你的漆。

现在,是政府审查,国家批准,公章灼灼,国徽耀眼。这个审批级别最高,然而宽松了,只是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关键还得自己做主。老一辈可能艳羡不已,管这个叫社会进步。新一辈可能习以为常:这有什么?天经地义,本该如此。

结婚的人,没有不愿幸福的。制作婚证的人乐于帮忙,就在上面画了象征美好生活的图案。早年间,图案比较“虚”,比较“写意”,喜欢弄个花草、鸳鸯,跟小家庭幸福配套。

1949年以后,婚书装饰变了,经常采用又“大”又“实”的意象,厂房、烟囱、电站、泻洪闸、庄稼地、康拜因,不一而足。民房、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是当时百姓向往的东西,但是没人往婚书上画。那时强调奉献,先大家,后小家,先治坡,后治窝,天下人幸福了,个人才幸福。

狂热岁月,婚书又改装饰,满纸语录,既“红”且“忠”,“忠”的并非对方,而是婚恋之外的第三方。幸福没有消失,异样存在:紧跟就是幸福,敬祝就是幸福。

新世纪降临,生活形态多样了,婚证上的图案花色反倒少了。幸福不幸福,自己负责,无须靠图案提醒,无须怪罪爹妈,埋怨领导,方方面面省心,何乐而不为?

本书特设一栏,邀婚主自述或亲友叙说,这是让薄薄的婚证凸起来、活起来的重要举措。其文字共性是朴实无华,情感充沛,读了让人感动。另一个共性:回顾和叙述的路数非常接近,大都是风雨苍黄,苦尽甜来。即便过去有苦,那里边,也透着几分甜。不论老式婚姻,新式恋爱,最后几乎都说自家美满。此种情形,似可从人类理想、国民性格和心理结构中,发现依据。想起童话故事的结语:“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又想起普希金的名句:“一切终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会成为美好的怀恋。”

猜你喜欢

图案婚姻
婚姻稳定的秘诀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对婚姻的忠诚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