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经济来了
2009-10-27姜奇平
《后现代经济:
网络时代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姜奇平著
中信出版社2009.7
定价:45.00元
本书站在历史“终结”与“开始”的切换点上,以价值、交换、货币、资本、组织、制度、福利等方面为线索,扬弃现代性经济学,对工业化进行反思,深刻剖析了“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现代性经济的解构和建构。本文选编自该书序言。
后现代主义者预言了美国金融危机。鲍德里亚形容这种危机的形势是:“货币不可兑换黄金,符号不可兑换参照。”“参照价值为了唯一的价值结构游戏的利益而被摧毁。”
事实证明,历史的终结是东西方共同的“终结”——是它们所趋同的工业化历史的“终结”。终结的对象,是工业化本身,是坚固本身!这一切都是因为——后现代的历史“开始”了。
工业化的存在方式就是“坚固”。坚固就是大而集中,以房地美、房利美为代表的坚固力量在做大做强后做死,极富象征意味地代表着大规模生产时代的夕阳西下。后现代以碎片的方式存在,正好与坚固相反。在后现代经济中,每个碎片就是一个参照点,而每个参照点都是地球的中心。在碎片化生存中,每个把自己当做人,以自己为本的人,将不再允许代理人操控这个世界,将不再允许这个世界脱离自己实实在在的利益参照点。碎片化生存以每个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代理人为中心,确定世界的游戏规则。工业化历史的“终结”,就是后现代历史的“开始”。
《后现代经济》站在历史“终结”与“开始”的切换点上,告诉你价值选择的方向。《后现代经济》强调东西方“第二次浪潮”的坚固理念必须转变,它特别强调:
——虚拟的信息对于坚固的货币的价值优先性。比如,透明化的信息要优先于不透明的华尔街,信息的虚拟经济高于金融的虚拟经济。
——小对于大的价值优先性。比如,微不足道的个人的选择权要优先于庞大的投资银行代理人的力量,中小企业网商集群高于患大企业病的传统企业。
——碎片化生存对于宏大叙事的价值优先性。比如,分散的股民的真实利益表达要优先于为利益集团代言的宏大叙事,Web 2.0高于一对多的广播模式。
——强调个性化生产对于大规模制造的价值优先性。比如,每个人切合具体情境的理财要优先于集体涨落的共振,个人创意高于低附加值的“中国制造”。
——强调日常体验对于中间代理人的价值优先性。比如,个人的良好体验要优先于代理人的自我中心。
——强调目的性对于工具性的价值优先性。比如,追求幸福高于追求金钱。
《后现代经济》显示,现代性思想中一切坚固的东西,都抵挡不住更高的“第三次浪潮”的解构与建构,经济也一样:
——抽象事物烟消云散后具体事物凸显出来。比如,经济将变得更加感性化、审美化,人们将不再盯着“我们”的股指这样的抽象符号,而是专注于“我”的具体生活。
——一般事物烟消云散后个别事物凸显出来。比如,自由不再意味着我们的一般选择,而是我的独特选择,多样化的品种带来多样化的选择,品种不经济将变成品种经济。
——机械性事物烟消云散后有机性事物凸显出来。比如,人们不再受制于僵化的正式组织、正式制度,创新与灵捷柔性将使组织像个体一样成为有机体,跨越变革鸿沟。
——非生命性的价值烟消云散后生命性的价值凸显出来。比如,人们将从崇拜做大做强的恐龙级异化体,转向亲近以人为本的一切灵活的事物。
《后现代经济》核心就是帮助你理解“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这枚硬币的反面:“信息网络中的个性化何以可能。”那些碎片化的东西,原来就是你心中的个性化选择。只有经得起互联网的自由和公正审查的东西,才能得到未来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