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说书稿审读中的逗号问题

2009-10-26范剑华

中国编辑 2009年5期
关键词:顿号逗号主句

范剑华

[摘要]逗号是一种点号,它的作用是表明语气上的停顿。在实际的说话或作文中,有些时候是否需要停顿是没有一定之规的。表现在逗号的使用上。有些场合就可用可不用,出现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自由度,甚至有时可用逗号也可用其他点号如顿号等。对于逗号的这个特点,编辑在书稿的审读加工中不可不加以把握。

[关键词]逗号自由度换用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逗号是最常用的点号。出现的频率极高。关于它的用法,1995年12月,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修订版《标点符号用法》分别用四段话来表述:“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这个文件是以GB/T15834--1995号公布的国家标准。是标点符号用法的“法规”。但是,在审读加工中面对体裁、内容和风格千姿百态的书稿,编辑要按照国标的要求把握好逗号的用法。还是不那么容易的。比如,逗号的自由度很高,在许多场合的使用是可用可不用的。有的场合可用在此处也可用在彼处,甚至有时候可用逗号也可用其他点号如顿号等,不影响基本的表意作用。这样的现象编辑如何认识和把握,对做好审读加工是很重要的。笔者在这里仅对其中的一些现象作简单的观察和分析。

一、在话题主语与述语之间的逗号。常常是可用可不用的

请看两个例句:

《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第2版)的引进出版无疑为我国语言学界带来了福音,帮助更多的语言学研究者学习最新、最权威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文汇报2008年9月25日第9版)

本丛书的出版。采取成熟一批出一批的方式,一时难以完全显示学科的系统性。我们打算在出版到一定数量后,再来分类配套,如语音的、语法的、词汇的、文字的,等等。(《百种语文小丛书编辑委员会说明》,见刘一玲著《标点符号用法90题》。语文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这里两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词都是“出版”,前者在“出版”后面不加表示停顿的逗号。后者在“出版”后面加了表示停顿的逗号,这样的两种情况在表意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如果前者加了逗号,不仅句意没变,而且语气也更舒缓;而后者如果不加逗号。意义没有变化,语气上也没有感觉急促。

根据平时的观察,这种可以加逗号停顿也可以不加逗号不停顿的情况。主要跟话题主语有关。一般来说,如果话题主语不是很长很复杂,它与后面的述语之间的停顿是自由的。其间的逗号可加也可不加。但是如果话题主语比较长或者比较复杂,那么还是习惯于加上逗号,让语气舒缓一下。这种情形从语用和句子策略上都可以得到解释。比较常见的可以这样自由使用的逗号前面的动词。往往是“出版、问世、解决、学习、完成”之类的用在主语位置上的动词,它们作为话题句子的主语,被后面的述语加以评述。

二、指称性主语与述语之间的逗号也存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形

请看例句:

县委书记深深感到这次任务的光荣和艰巨,决心

县委常委和参加县委中心组学习的政府、人大、政协全体班子成员,深深感到这次任务的光荣和艰巨,决心……[《公文病误矫正指南(增订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

这两个句子,前句主语“县委书记”较短。后面可以不加逗号,直接接入述语;后句主语“县委常委和参加县委中心组学习的政府、人大、政协全体班子成员”较长,加上逗号使语气停顿一下。但是,如果后句不加逗号,似乎也不能算错误。因为句子的意思和结构都没有变化,只是语气上显得太长,没有办法一口气说完。

三、用“以及”之类的连接词语表示并列的各个词语项,“以及”前的逗号也是可用可不用的

“以及”的前面有时加上逗号,有时不加逗号,也是要看前面词语的长短。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网站的“字词选讲”栏目列举的例句有这么两句:

他是什么时候走的以及他怎么回来的都没有对我说过。

他问了我许多问题:在那里生活习惯不习惯。工作忙不忙。以及那里的气候怎么样,等等。

这里很明显。甚至连语句的长短都差得不多。但是一个在“以及”的前面有停顿用了逗号,一个没有停顿不用逗号,都是合格句子。这里的主要原因可能除了个人习惯以外,还有句子的长短和语气的急促舒缓。

四、时间、处所等词语的后面,用不用逗号要不要停顿自由度似乎最大

时间、处所词语和关联词语后面加不加逗号表示停顿,自由度似乎最大。例如: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当作两个不同的领域。(黄展熹编著《社会政策》,前言,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如果说协同安排策略调整的是机构之间的决策和控制权的话。那么市民参与策略调整的是机构和案主之间的决策和控制权。(同上书)

以上两例。“很多时候”的后面如果加了逗号。也是可以的;现在不加,也是合格句子。同理,在“如果说”和“那么”的后面如果加上逗号,句子语气更加从容一些,当然更好;但是现在不加,句子也是个合格句。可见在这类时间处所和关联词语后面。逗号往往是可加可不加的。它们其实是自由的。

我们在实际语料中发现,不仅不同的作者对此有不同的处理,就是同一个作者在几乎相同的场合。对此的处理也是很随意的。例如:

1860年6月4日他在巴黎写信给友人:/“我几乎与世隔绝。”

1854年12月25日,他从苏黎世给友人写信:/“……生命的意志再次在我内心汹涌澎湃,这是先前从未有过的!”(赵鑫珊著《瓦格纳·尼采·希特勒》,文汇出版社2007年8月第l版,句中斜杠为本文作者所加,表示原文的另起段落)

就是这样在同一页上的紧密相连的两个句子。作者在时间词语的后面。一处有停顿,一处没有停顿,可见作者处理起来是随意的。原因可能是这个停顿本来就不大重要,如果作者感觉前面说了很多话,需要顿一下。那就加个逗号,否则就一路叙述下去了。

五、表示主观意愿的句子,逗号是否加在主句动词后面或者宾语小句主语后面也是自由的

请看例句:

我们认为这些内容,对广大读者广见闻是有裨益的。(刘一玲著《标点符号用法90题》)

我们相信这本论文集,将为开展其他专项汉语测试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赵金铭序,见齐沪扬、方绪军主编《专项汉语测试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年4月第1版)

上述例句中,宾语小句主语后面是逗号。假如把逗号前移到主句动词“认为”、“相信”的后面,句意没有任何变化。句子照样成立,可见这个逗号的位置是自由的。根据我们的观察。这类逗号可以前移也可以

置后的词语是有一定限制的,一般是表示主观意愿的动词及其宾语,而这个宾语又是后面宾语小句的主语,逗号可以在主句动词后。也可以在宾句主语后面。如果这个主语比较长或者比较复杂,那么逗号一般放在主句动词的后面,使得句子看上去比较匀称。例如:

我相信。《海派文化丛书》的出版可以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新的内容,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上海的建设增强精神助推力。同时,也可为希望全面了解上海的中外人士,提供一套具有系统性、权威性、可读性而又图文并茂的图书。(李伦新总序,见钱乃荣著《上海方言》。文汇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这个句子里的逗号,可以有两个位置,一个是在主句动词“相信”后面。还有一个是在宾语小句主语“《海派文化丛书》的出版”后面,例句在主句动词“相信”的后面加上逗号,由于宾语小句是个并列复句的形式,成分比较多,因此,在“相信”后面让它停顿一下。是比较合适的。使得说话人的主观意愿得到了强调和突出。如果把这个逗号加在“出版”的后面。句子还是正确的,但是主观意愿的强调不及前面的用法。还有人在例句这种句子形式里在“出版”之类的词语后面再加一个逗号,句子也是成立的。而且叙述的层次和重点似乎更加清晰。

六、逗号在很多情况下还可以与顿号互相换用。表现出相当的自由度

逗号与顿号是两个不同的点号,它们各有自己的使用领域。上文引国标列举了4种用逗号的情形,而对用顿号的情形国标只列举了一种,即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因此,在很多场合顿号和逗号不能互相换用。比如,在对仗比较整齐的词语之间应选用顿号。在语气连贯的词句之间一般也适合用顿号,在并列成分较多并且分别在不同的层级上并列的句子里。宜分别用逗号和顿号区分开来。

由于逗号和顿号都是表现句子内部词语之间的停顿。只是顿号强调所停顿的词语是“并列”的,这就为两者的分野和在有些情况下的换用提供了可能。能够换用的情形,据我们观察,大概有以下几类:(1)中文数字“一、二、三、四”等的后面是否一定要用顿号,不能用逗号?似乎一直是肯定的。但是,我们看到,这些数字后面用逗号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反之,在“第一、第二、第三”和“其一、其二、其三”等习惯上用逗号的地方,现在也常见到用顿号之例,是否一概斥之为错误,也是值得考虑的。(2)并列成分之间距离较大,可以用顿号。也可以用逗号。但是以用逗号为多。例如:

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用于”后面有5个述宾词组。都是并列关系,用顿号是可以的,但是由于它们有附加成分,词语增多,用逗号似乎更加妥帖一些,因此一般情况下宜用逗号。

另外。对待一组并列的名词作主语。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还是顿号,说法也是各不相同的。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二十八条列举逗号误用的5种情形第一种时说: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顿号。而误用了逗号。例如:

笑声,歌声,嬉闹声,响彻了山谷。(前2个逗号应改为顿号,第3个逗号应删去。)(见新闻出版行业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系列图书《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第二版),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版。第598页)

按照这个说法。这里应该改用顿号。但是,我们在另外的场合见到。同样的情况却用了逗号。例如:

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许多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徐迟《黄山记》)

这个例句,林穗芳在所著的《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把它作为逗号的正确用例。它与前例结构相同,用的是逗号不是顿号,可见在这样的句子里,逗号和顿号其实是可以互相换用的,不一定要非此即彼。

我们在上面考察了书稿审读中逗号的可用可不用的情形。为什么逗号会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我们试想,可能与标点符号的性质有关。从标点符号的发展历史可以知道,它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随着文字表达的精确化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从甲骨文里的断句标志到后来文言文的句读符号。一直到随着现代白话文运动而借鉴西方语文发展起来的现代标点符号,文句的表意越来越精确。标点符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表意的精确和标点符号的细分是正相关的。因此,衡量标点符号是否要用及如何使用的标准,应当是表意的要求,要看表达的意思是否清楚,是否精确。如果用不用标点符号对所要表达的意义没有影响,那么就可以肯定这里不必使用标点符号:如果这里可以用甲号也可以用乙号而对所要表达的意义没有影响,那么就可以肯定这里甲号和乙号是可以换用的。同时,逗号是一种点号。它的作用是表明语气上的停顿。在实际的说话或作文中,有些时候是否需要停顿是没有一定之规的。这样就使得有些停顿可停可不停,可停在此处也可停在彼处。并且在意义上没有差别。表现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那些表示停顿的点号就可用可不用,出现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自由度。对于逗号的这个特点,编辑在书稿的审读加工中不可不加以把握。

猜你喜欢

顿号逗号主句
顿号的自我介绍
宾语从句考点梳理(二)
逗号
别小看了顿号
逗号里的奥秘
自傲的逗号
糊涂的顿号
谈并列句与复合句的反意疑问句
谈并列句与复合句的反意疑问句
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考怎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