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的表情
2009-10-24张蓉
张 蓉
1、2006年11月,台湾商务印书馆“现代文学典藏系列”出版《鲍尔吉·原野散文选》。读时,我略感迷糊。竖排繁体字让一切书都像我儿时读过的《说岳全传》。封底一段文字吸引我,抄在这里:
“鲍尔吉·原野的语言功力令人称奇,所选篇章纵横开合,灵光四现,将细腻豪放、洗练优美冶于一炉,毫无困难且诗意斐然。最吸引人的是将自己纯朴的人格与悲悯的爱心跃然纸上,让读者回味不已。”
这段话抓住鲍尔吉·原野其人其文的两个要点:语言与人格。
2、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夸赞一件东西,先以其材料证明它的好。真材实料,是人们过去对产品最高的评价。
材料对文学还有意义吗?有,但它不是题材,题材决定新闻性、猎奇性与影视改编性,与文学价值无关。材料当然也不是纸笔和鼠标键盘,文学的根本构成是语言。
鲍尔吉·原野对语言上的修练遣使达到了时代的高度。浅白,如石壁淌下的泉水一般清亮颤动;准确,像燕子飞入泥巢;生动,人间百态如在眼前。他把细腻奔放同置笔端,把真诚幽默协调纸上,把人物白描与诗意传递并驾齐驱,此种功力殊为难得。人知道,细腻易失于滞积,奔放常疏于点染,不恰当的幽默与真诚绝缘,而偏执的真诚近于强迫症。散文家拙于人物刻划,诗意应该成为各种文体写作的最高境界。鲍尔吉·原野轻松完好地做到了,当然对他来说免不了艰难的探索,然后左右逢源。
难怪有人调侃鲍尔吉·原野是“汉学家”,一个蒙古人靠写汉字谋饭,是机缘幸会。鲍尔吉·原野的母语是蒙古语,他靠勤奋与天赋,找到异质语言中珍贵的花朵,盛开于笔下。
3、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海出版一套“随感录”丛书,通篇哲理短句,风靡一时。作者是周国平、何怀宏、萌萌等哲学博士。鲍尔吉·原野也出了一本《脱口而出》,虽然他没有什么学术背景。法国一家报纸依据他的文字配以漫画连载,称他为“格言家”。那时候,鲍尔吉·原野感到了苦闷,他觉得格言是榨干生活之后的结晶体,没有泥土的松软和湿润,是语言的谋杀者。于是他逆流而上,在1994年出版散文集《善良是一棵矮树》,展现生动的细节和丰沛的诗意。有人考评这部书使鲍尔吉·原野跻身中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行列。书中的景物和人物苍茫大气,朴素厚重。之后,他出版的《思想起》以宁静的姿态、流水般的笔触描写人心当中的清澈,使读者把玩赞叹。让他获得更多读者的散文集是《掌心化雪》,销量经年不衰,现在还有人津津乐道。
4、作家周晓枫说:“鲍尔吉·原野写的东西不像一个人写的。”作品如同联合体。在生活中,他也像联合体——纯朴、豪放、敏感、懦弱、睿智、愚笨。他酷爱长跑,掐表。多年来一直妄想达到12分跑3000公尺的标准,可惜差距越来越大,今年最好成绩连2900公尺都没达到。为了跑,他研究最大储备心率、最大耗氧量(梅脱)、血红细胞与携氧量等学术问题。跑步造成他膝盖半月板损伤,脚趾甲掉了两个。体育医学称之为“负运动成瘾性”,属轻微精神病的一种。鲍尔吉·原野沉迷于音乐。对音乐,他的耳朵像兔子一样警觉。最爱的属蒙古民歌。当他遇上酒之后,常常去找另一样东西——蒙古歌,不请自唱,委婉深情让人感动。作家刘亮程说:“原野喝酒之后旁若无人,和新疆的蒙古人一样,眼睛看着远处,心也在远处。”
鲍尔吉·原野心地纯净,像儿童一样好奇,也像儿童一样喜欢捕捉有趣与美的一切。他的散文集《银说话》,写蒙古人的内心世界而非表相。他们谦卑、恭顺、单纯,与博大的草原相谐一致。这本书让许多人流下了眼泪,如席慕蓉与腾格尔。鲍尔吉·原野所擅其实并非文字手段,而是一往情深的大爱。他去年出版散文集《草木精神》,一百多篇作品全写自然,这对中国作家而言极为少见。写水、植物、土地和动物,笔下葱笼温润。没有爱,写不了也写不好大自然。散文集很难凸现作者的人格,透射纯朴的人格尤其不容易。偏狭的人假装大度,贫乏的人摆放学识,没有真也没有美。人们在鲍尔吉·原野的作品中看出纯朴善良,这是超越文字的大美,也是他独特的风景。
5、 鲍尔吉·原野读书多而杂。十几年前,朋友们喝酒,有人问鲁迅在五四当天做什么,他说:“那一天是星期日,鲁迅上午为一个姓徐的朋友父亲吊丧,掏了三块大洋。下午有孙伏园、刘半农来串门。这是日记所载。没提及五四运动的事。”
过后有人查鲁迅日记,果然不差,称他记忆力超人。
鲍尔吉·原野说:“当时我很得意,日后乃至现今却很不安。作家安身立命不靠记忆力,靠心灵。卖弄学识是可耻的。”
鲍尔吉·原野的文章没有“大文化”的痕迹,他不用典,显露一片鲜活的生活。读书为了什么?他回答:“读好书营养心灵,而不是像小偷一样寻找写作的题材。”
他认为,自然、草木、孩子对人的教诲远远超过书。读书读得不近人情、读得不可爱的人占多数。写作也会让人狂妄,让人不知好歹,让人偏狭冷漠。健康纯朴的生活态度能够矫治这些病,让人过上好日子。
鲍尔吉·原野以善意看待生活,与劳动者一拍即合。他愿意帮助素不相识的窘困人,说“能帮人是幸运,并非人人都有这种机会。”1996年,武汉举办一个慈善广场晚会,以鲍尔吉·原野的一篇文章为主题——《跟穷人一起上路》。当主持人朗诵完这篇文章之后,在场两三万观众的喝采声接连不断。
6 、在生活中,鲍尔吉·原野是幽默的人。其谈吐可使不同的人们开怀大笑。他敏锐的观察模仿能力令人捧腹。著名学者楼肇明说:“鲍尔吉·原野骨子里是嘎达梅林,表面是巴拉根仓。”此评甚为精当。巴拉根仓是蒙古人民家喻户晓的机智人物,鲍尔吉·原野颇有其丰采。
鲍尔吉·原野的幽默属于急智型,触景生“料”,广涉古今,又温和善意。其思维特点在“快”。快,除去迅捷、锋利的含义外,又有愉悦之意。鲍尔吉·原野的表现,不比喜剧演员逊色,或可胜一筹。在机智背后,他有一颗柔软的心肠。鲍尔吉·原野在听音乐的时候,譬如斯美塔娜《我的祖国》,会不止一流下眼泪。台湾作家张晓风评鲍尔吉·原野的作品:“我读其文,如入其乡,如登其堂。和每一个居民把臂交谈,看见他们的泪痕,辨听他们的低喟,并且感受一路吹来的万里长风。鲍尔吉·原野写活了他所属的原野。”
对一个优秀的作家而言,他所掌握的高超的表现能力来自于温良广阔的心。有爱才有一切。台湾作家王鼎钧盛赞鲍尔吉·原野的散文为“玉散文”,湿润而久远。“玉”的比喻如同蒙古人对白银的热爱,银子民间、含蕴、清白,又有一层说不出的光芒。
接触鲍尔吉·原野的散文和人,如同看到白银的表情,明亮而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