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学生社团在德育中的积极作用

2009-10-24李新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社团德育

李新生

【摘要】 本文将针对环保社团(“绿色社团”)造就环境道德、科技社团培养创新品质、志愿服务类社团是德育实践好场地,说明大学生社团在德育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社团;德育;大学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3-000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3.004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大学生社团是以高校的专业性、学术性为背景依托,依据大学生共同的生活理念、业余爱好、专业兴趣、学术观点或其他方面的共同追求而自发结成的学生组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无论何种类型的社团活动,无不包含了思想教育的内涵。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与社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日益陶冶自己的性情,增强集体观念,训练和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社团成员在共同信念的鼓舞下,同心同德,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到对集体的责任感。

大学生社团基本可以分为六大类型:1.理论学习类社团;2.社会科学类社团;3.学术科技类社团;4.文学艺术类社团;5.志愿服务类社团;6.体育健身类社团。它们都在德育建设中有重要意义。高校政治思想类社团主要以“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和党章学习小组为主,前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三进”要求的提升,后者则与共青团组织的推优工作紧密结合。在这类社团中,聚集了大量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已成为培养青年先进分子的摇篮,它们的德育作用十分明显。本文将针对环保社团(“绿色社团”)建设环境道德、科技社团培养创新品质、志愿服务类社团是德育实践好场地,说明大学生社团在德育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 环保社团(“绿色社团”):建设环境道德

(一)普及环境保护意识(知识)

大学生环保社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环境意识,在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日益限制的情况下,必须加大力度提高国民的整体环境意识,才能逐步改变环境形势日趋恶化的状况,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其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培养大学生环境意识中的作用是其中一个便捷而有效的途径。例如,在2006年1月,北京大学绿色协会与绿满江淮一起合作对安徽南部的物种金头闭壳龟进行保护宣传,由于这次活动有专业性比较强的同学参与,所以使后期的考察报告非常专业,并递交给国家农业部渔政处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并且在考察中收缴了当地一支饲养的金头闭壳龟(由当地林业部门配合下),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

(二)探讨环保技术

大学生环保组织发展的新方向——研究型环保社团。全国各高校的环保活动正积极地开展着,通过交流,吸取他们好的创意并揉合自己的想法,努力开创更有大学生特色的环保组织,将环保事业发展壮大。启发学生将所掌握知识与环保相联系,并进行相关业务研究,鼓励创新发明,这是全新的模式。借助“研究型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亲身实践和深入思考解决当前较为复杂及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从而加深参与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例如,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协会陈 炜、戴丽丽、潘祖亭、徐哲、国辉、王昊进行的“全球气候变暖对武汉作为鸟类迁徙‘中转站地位的威胁”研究和陈炜、宋卓彦、国辉等进行的“武汉城市湖泊与城市湿地冬季鸟类资源及生境分析”, 构思合理,材料翔实,一方面普及了环境保护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被林业调查规划录用。“河南黄河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及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其中作用探讨”,为中州大学管理学院林伟武所写。同样是有新颖见解、大量事实和实际对策的好论文。

二、 科技社团:培养创新品质

科技社团成为一个成员们空间上聚合的“创新场所”,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互相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越活跃,创新的动力也就越强,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

大学教育必须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努力营造张扬个性、崇尚创新的育人环境。实践证明,加强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动手能力,打造成才通道。作为与课堂教育比翼齐飞的大学创新教育模式,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显得更为重要。科技社团的基本任务就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学校发展、教育改革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科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充分体现科技社团的思想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培养功能、示范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 对学生社团的传统定位是大学生的课外兴趣组织,是第二课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宽口径、厚基础、素质全面、适应性强,日益成为社会对大学生的普遍要求,素质教育提上议事日程。现代的教育理念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知识的容器,而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建构知识,从而应用知识,创新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社团应该定位为人才培养的参与平台和实践平台。参与平台和实践平台的搭建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塑造。科技社团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由边沿走向中心,由配角成为主角,社团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成为我们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之一。依托这样的基础平台,社团工作由专职干部和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相当的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培养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设计意识增强,自我发展的潜力得到挖掘,有利于创新模式的培养。创新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环境下,面对不断变换的对象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作用也相对弱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体。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对现实的感觉和认识的深度、广度都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所能比拟的。他们身上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会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因而容易产生创造性火花,表现出创造举动。

科技社团的活动是第二课堂自我教育的有效性所决定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活动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大学生论文集,组织学术、艺术、实践、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举办“挑战杯”等各类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之间的平等性是学生社团的一大特点,学生社团之间拥有共同的兴趣,这种与共同兴趣聚集的群体在相关知识的学习方面极易形成相互影响和自觉进步,而且由于其成员间的平等性,每个成员的创造性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这种自我教育的形式非常有效,较之教室授课的“满堂灌”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具备这种自在的优势和特点,社团成为每一个想发展自己综合素质的学生向往之地。

三、志愿服务类社团 :德育实践好场地

大学生利用节假日、周末、课余时间走上社会,从事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志愿者们基于道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不计任何物质报酬,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他人及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行为。常见的志愿服务有街头宣传(宣传交通法规、环境保护、计划生育、雷锋精神等)、便民服务(修理自行车、家用电器、义务理发)、咨询服务(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医疗咨询、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技术服务(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协助农村和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管理服务(为企业的管理出谋划策、为企业培训干部和职工)、医疗服务(送医上门、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计划生育知识、用药知识)、演出服务(送戏上门、慰问演出)、礼仪服务(开业、庆典、颁奖、剪彩)、政法服务(参加乡镇、街道的人大选举、参加案件审理等),以及“青年志愿者”行动和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这些形式时间分散,细水长流,不取报酬,使同学们与社会接触经常化,拓宽了与社会息息相通的渠道,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志愿服务型社团组织有的与所学专业有一定联系,以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如义务维修小组、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服务社服务等。这类社团群体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如: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义务维修等,使他们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强化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在活动中大学生还可以亲身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有助于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全局观念和集体观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全新的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在高校出现,如为帮助贫困学生成立的爱心社,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而成立的勤工助学协会、家教协会,交流网络知识的网友协会等。志愿社团对学生价值观的改善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高校社团中许多爱心社团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证,社团成员不仅在其中发展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的活动和讲座,从不同的角度触及中国国庆,从而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培养了奉献精神,并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大学生社团的组建和发展既有时代大背景的需要,也有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在大学校园,大学生社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据统计,60%以上的在校学生属于一个或几个社团,而9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由社团举办的某种活动。从中学时代的固定班级和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迈过18岁的门槛,大学生们很快地跨越班级、专业和年级的界限,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或需求,自由地组合在一起,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社团。随着我国大学生社团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社团在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建设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大学生社团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弘扬校园主旋律,利用课余时间,创造性开展理论教育、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目标,为广大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这十分有利于进行德育建设。

参考文献:

[1]石凤妍,徐瑛, 周红蕾. 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求是,2005,(23).

[2]夏科家.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

[3]李敏义.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2,(Z1).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J].教育科研参考,2000,(21):7.

猜你喜欢

社团德育
缤纷社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K-BOT拼插社团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