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的青海向您招手

2009-10-24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1期
关键词:青海旅游

高 昌

一切热爱自然的人都会在这片大地上实现自己对身心自由的渴望,并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获得非凡的力量和启示。

2008年12月24日,青海省旅游局局长吴大伟在西宁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谈起青海极具垄断性和原生态性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多姿多彩、内涵厚重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及特色旅游产品,还有环西宁夏都旅游圈、绵绵祁连美景旅游线、三江源生态探秘旅游线和昆仑文化溯源旅游线“一圈三线”精品旅游线路的构想,以及青海日渐建设完善、配套齐全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等等等等,吴局长如数家珍,非常自豪。记者听来更是如同畅饮清醇香馥的青稞美酒,久久沉醉,回味无穷。

吴局长介绍说,青海是雄伟神奇的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一个独具特色、震撼人心的大美之地,全省面积7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的地方。青海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世居民族6个,其中土族、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正是因为青海独特地理条件、青海独特民族文化、青海独特民族习俗,成就了青海旅游资源的丰富性。

青海自然风光的独特在于她位居神秘的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自然景色雄浑壮观、粗犷奔放。这里有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等中国乃至世界著名山脉,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雪峰连绵,冰川广布,气势磅礴;这里是哺育华夏儿女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三江源”之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有许多咸、淡水湖泊,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面积4500平方公里,以其湖面的开阔、湖水的纯净、众多的鸟类和环湖美丽的牧场而引起人们的向往;这里还有中国海拔最高、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有柱高峰峻、现鬼斧神工之妙境的坎布拉国家地质、森林公园,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美誉的省级旅游度假区;青海有3300多万顷天然草原,风光优美,西部有千里戈壁,中国古代诗人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赞叹它的壮丽;在青海的草原、戈壁和群山之中,有着种类众多、数量众多的珍奇野生动植物,可可西里藏羚羊飞奔,野驴成群,高原特有的中藏药材是医药保健和高类别生物药品的理想原料,显示了一个良好的高原自然生态环境。吴局长激情澎湃地说:“青海的自然风光以其多样性体现了大自然的这样一种内在精神:和谐、完美、充满生机,同时它也体现了高原人所具有的那种完美的个性:豪放的气质、细腻的情感和坦诚浪漫的胸怀。一切热爱自然的人都会在这片大地上实现自己对身心自由的渴望,并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获得非凡的力量和启示。”

他告诉记者,青藏高原决不是一块人类文明的荒漠,相反,当代国际上许多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已有越来越多的理由相信,青藏高原不仅开发历史悠久,而且它很可能是人类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青海发掘的历史文化遗址和众多出土文物证明,青海的历史文化同中国中原地区一样悠久,并且一脉相承。青海的藏传佛教文化充满了神秘的魅力,它不仅说明了青海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各种信教民众对真善美的至诚追求和信仰,更显示了他们在建筑、绘画、雕塑、文学以及医学、天文、地理等诸多方面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和同仁热贡艺术就是其特色代表。青海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藏族、土族、撒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世代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组成了一个感情深厚、民风纯朴的和睦大家庭。而每个民族又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风情万般的人文画卷,特别是土族、撒拉族是青海所独有的世居民族,民风淳朴,富有诱惑力。同时,青海还有世界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青藏铁路等现代人文景观和亚洲级别最高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文体节庆活动。

独特的高原气候,是青海又一特色资源。盛夏季节全国各地热浪滚滚、酷暑难耐之时,这里却是凉风习习、清爽宜人,被称为夏都。而在奥运效应的撬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在被激发出了解北京、了解中国的愿望的同时,也被激发出探访“迎迎”故乡、探秘青海昆仑玉、探查奥运冠军“生产车间”——到青海观光旅游的欲望。

吴局长自信地说,如果说,到四川旅游感受的是秀美,到云南旅游感受的是俊美,到青海感受到的则是壮美。有人说,青海是男子汉必须来旅游的地方。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大山、大湖、大漠。到青海旅游可以激励他们开拓进取、笑对人生的精神。身心疲惫就可以去青海释放,可以到青海去净化。青海既是大众旅游的好地方,又是中高端旅游的好去处。青藏铁路的开通,把青海湖、塔尔寺、三江源、可可西里、藏羚羊等青海带有浓厚地域地貌特征的名称连在了一起,为打造青海特色旅游品牌创造了坚实的基础,青海由此显著地缩短了和世界的距离,也使到青海旅游成为一种时尚。近年来,通过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借助一系列文化经贸活动平台以及实施高原旅游名省建设战略,青海知名度不断提高,全省旅游业发展一年一个台阶。

记者问道: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给外地人走向秘境青海搭起了一架桥梁,但是,也有一些游客是选择路过青海直达西藏,青海的很多优势资源项目被当成了“过路站台”,面对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西藏游线路,青海省是否有某种被忽略的感觉?在旅游文化线路的搭建方面有没有新的设想?从政府这方面来讲,有没有整体的旅游推广政策出台?

吴局长说:“我认为忽略青海是遗憾的。青海是青藏高原的重要部分,西宁是青藏铁路的起点。藏传佛教是在青海重新复兴的,藏羚羊、藏毯等等藏字打头的文化符号,实际也是主要以青海最突出。目前在《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我们和西藏签订了《青藏两省区旅游合作协议》和《青藏两省区旅游合作方案》,建立了定期磋商机制,在推进青藏线旅游规划编制、联合促销、共同构筑旅游绿色通道等方面达成共识,发挥青藏铁路优势,共同打造‘青藏线旅游经济带。”目前青海重点推的旅游线路,主要是“一圈三线”——说到这里,吴局长拉记者来到青海省地图前,耐心地指给记者看:“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将围绕‘一圈三线来开发建设,‘一圈指以西宁为中心的200公里范围内旅游圈,‘三线是指南线的三江源头之旅,中线的柴达木、可可西里之旅,北线的门源、祁连风光之旅。高原风光、绿色生态与民俗风情、文化体育的结合是青海旅游的一大特色。‘十一五时期,我省将重点建设环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圈、环青海湖风光和体育旅游圈、青藏铁路世界屋脊旅游带、黄河上游水上明珠旅游带和三江源生态旅游区,开发环青海湖旅游线、碧水丹山清清黄河旅游线、唐蕃古道旅游线、世界屋脊汽车探险青藏旅游线、宗教朝圣旅游线等精品线路。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仍以观光型旅游为主,加之地理、交通等因素,使游客来青海省旅游‘旅长游短。省旅游局高度重视此项问题,近年来在规划、宣传、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全方位大力度宣传,扩大青海的知名度,提升青海形象,积极培育民族、民俗、文化、体育旅游,不断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力度,提高景区品位,以此延长游客在青停留时间,促进经济发展。 西宁和格尔木是我省仅有的两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我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和集散地,两市的旅游业发展均按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优先发展。”

接着上一话题,吴局长清醒而坦率地谈起青海旅游业在近年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他说:“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在数量规模、科学规划、宣传促销、区域合作、行业管理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旅游业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层次不高、体制不顺、整合不够、总量不大、企业不强、效益不佳、品牌不响仍然是旅游业的基本现状,与国内旅游强省和周边省区相比,与青海旅游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我省旅游业在资源挖掘、景区景点建设、市场发育、主体培育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谈到这种“差距”,他举了一个旅游产品的例子——很多景区景点缺乏代表本景区特色的“旗帜性”旅游商品,普遍销售的一些雷同的“舶来品”,让人感觉不到“青海特色”“景区形象”。小转经筒没转几下摇把掉了下来,纪念品带回家底座和所托工艺品被颠簸得分了“家”等,有的旅游商品经不住“把玩”,纪念品经不住长途跋涉考验。还有的旅游商品虽让人钟情,却因易碎、庞大、沉重等不便远途携带。再如,藏药企业呼啦啦上了很多,产品让游客有些“雾里看花”。奥运盛名之下的青海昆仑玉产品卖价不断走高,经销这一商品的大商小贩和店铺也多了起来,但由于缺乏辨识能力,有些游客对良莠不齐的经销点望而却步。其实,青海富集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为“青海制造”旅游商品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据吴局长介绍,青海省目前正在聚合力量,促成多元化投资研发、产销路径,促成管理部门、景区以及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联动和配合,促成“聚合效应”,推进产业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和销售规范化发展,积极引导一批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地方著名商标、代表青海形象的知名产品进入旅游商品市场,重点发展藏药、藏毯、绒毛、昆仑玉、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等商品,形成地方特色产品系列、民族特色产品系列、建立旅游纪念品体系。当前,青海旅游业正在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现实机遇,国家支持青海等地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机遇,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的时代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层次招商、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大力实施“高原旅游名省战略”和“生态立省战略”,着力加强旅游项目和招商引资,并通过旅游发展基金的扶持、吸引民营资本进入旅游开发利用领域等措施,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加快推进青海湖、青藏线、三江源等重点景区建设;着力加大对外宣传,创新促销方式,引进消费、撬动消费,举办国际山地生态旅游发展高峰论坛,推出三江源思源之旅、报恩之旅,突出宣传青海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做出的贡献,展示中国关爱自然、科学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着力培育消费热点,重点开发生态旅游、健康旅游、特种旅游、自驾车旅游、会议会展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特色产品,扩大旅游有效供给;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做出积极贡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美丽的青海向您招手。自信、开放、创新的新青海敞开她那博大的胸怀,期待一切关注青海、向往青海的各界人士,走进青海、了解青海、感受青海、投资青海。大美青海欢迎您!

猜你喜欢

青海旅游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我们一起“云旅游”
青海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丹青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美术展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小A去旅游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