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2009-10-23徐和平

新闻前哨 2009年9期
关键词:勤奋学习捷径写作能力

徐和平 徐 蕾

无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业余通讯员,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惟有勤奋学习、注重积累、经常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从W=X+Y+Z说起

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的成功公式:W=X+Y+Z,即成功=刻苦学习+方法正确+不说空话。

勤奋学习首先要做到一个“勤”字。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是华罗庚的一句名言。据说,华罗庚从小贪玩。功课常不及格,人们叫他“华呆子”。从初中二年级起他才开始用功,25岁时,他就成为国际知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展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时被老师称为“智能低下的人”,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了学校。但他并不因此而丧失信心,反而以顽强的意志勤奋学习,后来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惟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真知实才,才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伟大成就。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和成功的人,是一定能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勤奋学习,就是要奋发努力,舍得吃苦。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至理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重要的是看舍不舍得吃苦。古今中外一切有作为、有成就的人,莫不具有超出常人的刻苦勤奋的毅力。著名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刻苦学习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甚至连应邀赴宴也食而不知其味。

勤奋学习,还要做到持之以恒、学以致用。学习是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需要下长功夫、细功夫、慢功夫。这种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吃透书本上的”,既要把“厚书读薄”,把握其精髓,又要善于把“薄书读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二是要“变成自己的”,学到的知识用来指导写作和工作实践。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学得满腹经纶却束之高阁并不实行,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更不能说学得好、用了功。

《第三帝国兴亡》一书的由来

提高写作能力。知识的积累尤为重要。常言道:“才干在于学习,知识在于积累”。“虚心的人天天有积累。骄傲的人天天吃老本”。古往今来,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勤奋学习和积累知识。马克思写《资本论》,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前后用了19年时间,他和助手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著作和文献档案,还搜集了大量小说、笔记资料。《资治通鉴》采用的资料达到300多种,书的一部分草稿。堆满了两间房屋。据有关资料记载,司马光在写书的数年中,几乎每天都写至深夜,未到五更又起床,在微弱的烛光下继续写作。他怕自己睡过了点,便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思就是时刻警惕自己不要贪睡。睡梦之中只要稍一动,这“警枕”便会翻滚,把司马光惊醒,他就立即起床开始写作。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和对知识的积累,司马光才写成了这部将近300卷的宏伟巨著。

《第三帝国兴亡》这本书曾被美国奉为“国书”,在世界上也有较高的声誉。据说,除了作者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外。此书所依据的史料基础也是其他书所不及的。作者在序言中介绍,这本书是从当年美国缴获的纳粹德国的485吨历史档案中提炼出来的。这真是可以同居里夫人当年提炼镭的功夫相媲美了。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征途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上,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同样的道理。提高新闻写作能力也离不开积累知识、积累资料。

积累知识的办法无非有这么几条:一条是有计划地系统地读书。一定时间选择一定的主攻方向。通过读书积累一些有用的知识。另一条是随时随地作摘抄。无论是看报还是杂志,都准备一个小本本,看到新鲜有意思的东西,可以随手记下来。一个时期再作归纳、整理。慢慢地,这些就成了你自己的知识。新闻界有位老前辈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喻,说这就像农民拾粪一样,农民出门,总随手带个粪筐,见粪就捡,成为习惯,专门出门捡粪,倒不一定能捡很多,一养成习惯,自然就积少成多。积累知识就得有农民捡粪的劲头。还有一条就是随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想。美国名记者马利根说:我时常感到,记录下自己在看见或听到某件事后产生的情感以及一瞬间的思想感受,是有益处的。这主要是因为我也许再也不会完全按照那样的方式去思索了。在组织一篇报道时,哪怕是一次谈话访问,我也总是没完没了地记录下我的所见、所听、所感、所闻、所想、所讲以及我所注意的一切。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提高新闻写作能力离不开学习、积累、观察、思考和实践。思考问题是提高写作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勤于思考与学习积累知识、观察事物、工作实践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只有思考。才能把所学的知识消化:只有思考。才能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只有思考。才能对事物有一个比较准确中肯的认识。

可以说,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成为敏锐的观察者和优秀的干部。毛主席曾说过:“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我们在写作实践中也体会到这样一点:注意观察事物常常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而那些思考过的事物,反复求之的东西,当他们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及时捕捉住它;那些从来没有思考过的事物,我们漠不关心的东西,有时就是摆在我们面前,也可能视而不见。再说,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开始的。感性认识有它直接、生动的一面,同时也有它表面、肤浅的一面。有些天天接触的东西,不去思考它。也很难悟出其中的道理。一个学生,天天要上课,天天要复习,做作业。但不见得能总结出学习的周期:有的人,一天不知看多少次表,但不见得能掌握时间运筹的规律;许多人爱读书,甚至手不释卷,但许多人却不会读书。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

道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么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要想成为“聪明”、“有经验”、“有才能”的人,就必须善于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取理性的精华。理性思维的重要就在于它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化为一般,具体化为抽象,过程化为规律了。可以说,我们在新闻写作中提炼主题和观点的过程,就是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勤思考的过程。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并不是凭“天才脑瓜”和灵感一下子就写成的,往往要经过反复思考、反复推敲、深思熟虑才能完成。

学会打拳的唯一捷径就是动手练习打拳

有一次到部队采访,有个通讯员问我,学写新闻报道有什么捷径可走。我对他讲:没有。如果有的话,唯一捷径就是勇于实践、多写多练,就像一个拳师能够学会打拳的唯一捷径就是动手练习打拳一样。

首先,要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做任何事情,如果难字当头,怕苦怕累,再简单的事也会变易为难。写报道说难也不难,只要你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刻苦钻研,多写多练,就会变难为易。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写新闻报道也是这样,如果不敢闯,不敢试,就写不好报道,就出不了成果。就会被写作过程中的拦路虎难住。马克思说得好:“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写新闻报道也是同样的道理,能否达到光辉的顶点,取决于有没有勇于实践和敢于攀登的精神。

其次,要持之以恒,“不教一日闲过”。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九十多岁以后仍每天挥笔作画,一日至少画五幅。他曾书“不教一日闲过”自勉。他在85岁生日那天,因忙于接客,不曾作画,第二天顾不上吃午饭,又追画了一张,以补昨日的闲过。“不教一日闲过”这句话,也可以用来作为我们初学写作的同志的座右铭。俄国戏剧奠基人、著名的文学家果戈里,写作非常勤奋。他说:“一个作家,应像画家一样,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他又说:“必须每天写作,如果一天没有写,怎么办呢?”他答道:“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遍地写下去,等你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果戈里的话对于我们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很发人深省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深入生活实践。因为生活是一部“无字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有一次读到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不觉发笑,心想:“明月”怎么会叫?“黄犬”怎么能卧于花心?于是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到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飞来飞去。他这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而他给人家改错了。王安石是“目下十行,书穷万卷”的读书人,却不知自然界有“明月”鸟、“黄犬”虫。这不奇怪,因为生活是一部“无字书”,一个真有学问和知识的人,除了博览群书外。还要不断地深入生活实践。作为新闻工作者和业余通讯员,要提高写作能力,概莫能外。

把总结作为反思问题的过程

总结的过程,既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反思问题的过程。我有个习惯,就是写过的报道底稿,都分类保存。稿子见报后,我一般要将见报稿与原稿对照反复看,主要是看自己的写作水平、思想水平与部门主任和总编辑存在哪些差距。如果当初自己比较满意的稿子,过一个时期自己又不满意,这说明自己有了进步。这种上下对比、前后对比的方法,也是一种总结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初学写作的同志不妨一试。

猜你喜欢

勤奋学习捷径写作能力
屈原苦读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上了985才发现,拼命读书是大多数人的捷径
抛弃捷径
坚持勤奋学习 不断提高执政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