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张铚秀
2009-10-23吴志菲
吴志菲
驻铚秀1915年7月出生于江西永新,1928年参加革命,1933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六军团第17师49团副连长,第18师53团连长,第16师47团营长,第16师2营营长,新四军第1支队2团中队长、侦察参谋、营长、团参谋长,新四军第1支队新1团团长,新四军第7师56团团长,皖江军区含和支队参谋长,新四军第7师19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19师参谋长、副师长,第9纵队26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7军80师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副军长,第26军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系中共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离休。现为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名誉会长。
张铚秀是一位叱咤风云、战功卓著的传奇将军。13岁参加革命,历经农民暴动、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斗争,是当年“皖南事变”成建制率部队突围、目前唯一健在的团职干部,也是战争经历最长的健在红军老将领之一。走近这位老人,犹如阅读一部军事史书。
大哥带领他走上革命道路
1915年7月26日,张铤秀出生在永新县怀忠乡虹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大哥张成秀是张铚秀的革命领路人,在大革命时期他就参加了农民运动,1926年曾任老居、左坊、虹桥农协会会长。1926年和1927年搞农运时,大哥经常让张铚秀替他送信到附近的左坊和老居、肖坊,张铚秀实际上成了大哥的小通信员。当时的张铚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做革命工作,他只认定大哥干的事情都是对的,只要大哥吩咐自己做什么事,他都乐意去做,而且每次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
1928年秋,张成秀等几人组织发起虹桥村农民暴动。受大哥委派,张铚秀在本村走家串户通知任务。13岁的张铚秀还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儿童团有一只用马口铁做成的号角。有一次,男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看谁能吹响那只号,一大帮男孩子鼓足气轮流吹了一遍,但没有一个吹响的,最后大家让旁观的张铚秀试试。张铚秀接过号,鼓足气,用力一吹,竟然把号欧响了口大家都很高兴,提出把号交给张铚秀保管,让他当儿童团的号兵。
一天夜里,大哥对张铚秀说:“你的号明天就用得着了。”天亮后,他按指示爬到屋后山坡上去吹号。号声阵阵,划破了寂静的天空,虹桥村暴动开始了……自从在儿童团当上小号手,张铚秀就迷上了吹号,在以后的战斗岁月里吹号成为了他的爱好。真正学会是后来到了红军游击队和主力红军以后。在长征途中张铚秀的号声还真发挥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威力。1934年8月7日红6军团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从湘赣苏区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1936年1月,红6军团红47团在湘黔边的晃县距田心坪10多里的一个隘口处,被黔军新8师第2团固守的一个石碉挡住去路。当时,张铚秀任647团1营营长。张铚秀奉命率全营向敌后猛插,绕过石碉,把驻在后面镇上的黔军1个营包围起来。
张铚秀深知,狭路相逢勇者胜。战斗打响之前,张铚秀把营部司号长和司号员全部集中起来,命令各连所有的司号员听到营部吹什么号,就跟着吹什么号,全营同时向敌发起攻击。攻击时间到了,张铚秀亲自拿过一支军号,站上一块高地,正对着田心坪吹响了冲锋号。张铚秀说:“我连吹了3遍。当第1遍号音响后,营部和各连的无数支号角,从四面八方一齐吹响。”伴着威武雄壮的集团冲锋号,激昂人心又令敌胆战心惊地喊杀声从不同方向响起。战斗只进行了不到半个小时,除几处敌人有小的抵抗外,其余的都走出营房和工事,举起枪向红军投降。
主力红军长征走后,任永新县县委委员、部长等职务的大哥张成秀仍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40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张成秀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敌人杀害,年仅35岁。
长征路上两次负伤始终不掉队
张铚秀回忆说:“刚开始长征的时候,一天要打两三仗。还要强行军,最多一天16个小时走了140里。”1934年8月23日午夜,红6军团抵达湘江右岸,准备抢渡湘江。由于红军西渡湘江的计划被湘军识破,敌人9个团的兵力及大批保安部队在湘江左岸占据了有利地形,收走全部船只,还在浅水区域设置铁丝网。而在红6军团身后,追敌第15师、16师正迅速靠拢,桂军第7军先头团已到达湘江边。红6军团没有执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果断放弃了强渡湘江的计划,迅速掉头进入纵横七八十里的阳明山区。
张铚秀所在连队走在最后,在入山之处掩护部队进山。战斗进行了近1个小时。当后卫连完成掩护任务撤出阵地时,一颗子弹打中了张铚秀的脑袋。庆幸的是,子弹从右额上面打进,只伤着骨头,没有伤着大脑。
由于伤员多,团卫生队床位有限,张铚秀伤情稍微好一点便坚决要求回到连队。过去,身强体壮的张铚秀负重走路大步流星,负伤后什么都不带还跟不上队。为了不拖后腿,张铚秀决定笨鸟先飞,“我比部队先出发一会儿,部队赶到我前面休息时,我不休息”。就这样,张铚秀抬根棍子拄着不停地走,几天下来,张铚秀越来越消瘦,但他硬是坚持了下来,没有掉队。
部队行进到嘉禾时,团里通知张铚秀留下来养伤。张铚秀坚决要求随部队前进,他说:“我参加红军,随军征战,只要活着就要革命到底。我现在是头部负伤,两条腿还能走路。”张铚秀执意不愿留下,组织上答应让他随部队一起行动。
1934年10月,红6军团历经千难万险与红3军在贵州木黄胜利会师。红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时有9000余人,木黄会师时只剩下3000多人了,红3军这时也只有4000多人。这两支原本孤军作战的队伍,一直被敌人四处追赶拦截,这次终于汇聚到一起,大家盼望着拧成一股绳,狠狠打击敌人。
会师大会上,贺龙和任弼时都表达了对两军会师的喜悦和对会师后两军并肩作战的期望。任弼时宣布红3军恢复红2军团的番号。1935年11月,红6军团又新组建红16师,张铚秀调任红16师47团1营营长。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2、红6军团于11月19日突围。转移途中,红2、红6军团决定反击尾追之敌,在湘西便水地区歼灭尾追之湘军李觉纵队16师。1936年1月5日上午,部队在上坪、对河铺之间与敌前卫第47旅打响,张铚秀带领全营战士在公路南侧与敌激战,接着奋勇夺占了北侧山头。由于敌军不断增援,战斗异常激烈,战至次日下午4时许,不得不撤出战斗。在这次反击战中,张铚秀在追击敌人时右腿中弹。
1936年3月底,红2、红6军团结束
在云贵乌蒙山区的作战,奉命渡金沙江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北上。张铚秀率领的红16师47团1营为红6军团后卫,是军团最后一支渡过金沙江的部队。经过3天3夜,主力胜利渡过金沙江。完成掩护任务后,张铚秀乘着最后一只船过了江。从中旬出发,红6军团为右纵队,经定乡、稻城、理化,又翻越了几座雪山,在理化附近与红32军(中央红军罗炳辉领导的红9军团)会合。几天后又在西康的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部队在甘孜召开了会师庆祝大会,会后,红6军团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对部队进行整编,将原来3个大师缟为4个小师,取消团的编制,每师编3个营,张铚秀任16师2营营长。1936年10月,红2、红6军团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
“皖南事变”与铁军共命运
结束长征后不久,红6军团缩编为4个小团,团直辖到连。营以上干部和部分连排干部分别调红大和步兵学校学习。张铚秀开始在步兵学校“上千大队”任中队长,后调保安红军大学(到延安后改为抗大)学习。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华北大地,抗大学员们纷纷要求奔赴抗日战场。当时叶挺、项英来到延安,为组建新四军要一批战斗骨干到江南,组织上考虑到张铚秀是从湘赣苏区来的,对南方情况比较熟悉,决定分配他到新四军去工作。从新四军成立到改编,张铚秀一直在新四军工作,与铁军共命运。
1940年11月,张铚秀任扩编组成的新1支队新1团团长。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张铚秀率领新1团为左纵队前卫。1941年1月4日,驻安徽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率皖南部队主力共9000余人向苏南转移,准备到镇江以东地区渡江北上,开赴抗日前线。5日,部队行进到茂林地区,张铚秀发现情况异常,隐约可见两侧有国民党部队出现,即派出侦察分队在两侧警戒。国民党7个师8万多兵力对新四军实施突然袭击和残酷“围剿”。7日7时,新1团到达大康王东南,即遭敌52师两个营攻击,由于张铚秀预先有思想准备和安排,即指挥全团迅速展开,敌军终于狼狈溃退。
次日,新1团与老1团一道涉水向榔桥河守敌52师攻击,经激战强行登岸建立了桥头堡阵地,打开了向东北方向突围的道路。下午4时,新1团在行进中突然接到支队命令,回撤向西北方向军部所在地靠拢。新1团重新回头攻占已被敌占领的裘岭一线阵地。当晚,支队与军部失掉联系,傅秋涛司令员当即决定单独突围。由新1团掩护支队队部和老1团突围,然后尾随老1团突围。张钰秀指挥全团与敌激战一整夜,天明后发现老1团部分部队尚未突出去,而突破口已被敌40师重兵封锁,1营又与团部,失掉联系,他决定新1团坚守磅山及董家山制高点,伺机突围。他把老1团、支队特务营和支部机关等单位人员收拢起来,把马夫、挑夫、伙夫都组织起来投入战斗。战斗中,张铚秀端一把机枪向敌人扫射,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
从战斗打响开始,张铚秀率1200名战士与敌整整激战8天8夜,700多名战士阵亡,团政委负伤、参谋长牺牲,张铚秀率余下数百名战士与敌周旋,边战斗边突围。突围途中,给养完全中断,只得靠采撷野菜掺和着有限的粮食充饥。队伍踏着沉重的步履夜行晓宿,翻山越岭,涉水渡河,边走边收拢兄弟部队被打散的同志。
在荒山野岭中隐蔽行军,时而分散时而集中,白天蹲山头,看地势判方向,夜深人静才进入纵横交错的山林小道,常常是三五天才能找到一些食物充饥。饥饿、疲劳延缓了行军速度。张铚秀带领新一团一直冲杀到长江边,2月底他们终于到达巢(湖)无(为)根据地时,全团仅剩下200多人,这是“皖南事变”中剩下的唯一的建制部队。按路程计算,从皖南地区到繁昌的江岸边,不过百多里路,然而,新1团却走了1个多月。作为“皖南事变”的亲历者,张锤秀经常回忆起这段悲壮的历史,并用来教育后人,他说:“‘皖南事变牺牲了那么多同志,为的就是能让更多的人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铁军精神,这是我们的传家宝。”
《英雄儿女》原型取自他指挥的一场战斗
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党挑起内战,同盟军变成了敌军。张铚秀又奔赴解放战争的战场,从1945年10月至1949年3月渡江战役前夕,他先后任副师长、师长。随部队从安徽皖江打山东,又从山东打到安徽、上海。行程数万里,参加了著名的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淞沪等战役。
1950年11月,张铚秀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役。电影《英雄儿女》就是取材于张铚秀担任一线指挥的一场战斗。1951年1月,美军为了挽回第4次战役的失败局面,对志愿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将我军逐到“三八线”以北。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掩护二线兵团集结,志愿军准备发起第五次战役,26军奉命在“三八线”以南阻击敌人。战斗开始前,张铚秀和军长、政委研究作战计划,最终决定在“三八线”以南设3道防线,由张铚秀担任一线指挥。3月16日,历时38天的第26军“三八线”阻击战打响了。美军凭借飞机、大炮、坦克,疯狂向26军阵地进攻,张铚秀灵活运用战术,将士们打得勇猛顽强,许多阵地和敌人来回争夺,最后以肉搏战守住自己的阵地。
在38天的阻击战中,许多高地创造了典型范例。3月25日上午8时,美3师乘坐装甲车等沿公路由南向北朝212高地开来,26军某部7班在打退敌人连续进攻后,仅剩下一位名叫秦建彬的战士没受伤。临近傍晚,凶狠的敌人又组织了5个加强排向212高地发起第3次进攻,秦建彬带领两个轻伤的同志,用手榴弹打退了敌人。秦建彬一面监视着敌人最容易上来的地方,一面把党证、日记和心爱的纪念品用油布包好埋到地下,然后把手榴弹拉出弦,准备在最紧要关头与敌人同归于尽。
太阳下山了,山下的敌人听了一阵,以为山上没人了,两个连的敌人蜂拥而上,一个敌人爬到离工事只有10多米时,发现秦建彬握着手榴弹瞪大眼睛站在那里,不敢上来,只是招着手叫他投降。秦建彬急中生智,顺手从掩体中拔出炸坦克的爆破筒,拉了导火索投向敌人。一声巨响过后,敌人被炸得粉碎。任务完成后7班立了集体一等功,秦建彬荣获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三八线”阻击战胜利后,26军威震朝鲜,志愿军司令部向全军发了通报,祖国和朝鲜的许多记者、作家都来采访。后来巴金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一篇名为《团圆》的小说,电影工作者又以小说情节为主线,以26军的212高地战斗为背景,创作了电影《英雄儿女》,而英雄“王成”的战斗场面基本上就是以秦建彬的事迹为原型的。
打了大半辈子的仗,张铚秀最偏爱一身戎装,最喜欢讲的是炮火连天的战斗故事。
听着老红军生动的讲述,我突然觉得老将军刀刻般的脸庞,就是一部读不完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