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划生育”一节创新教学

2009-10-23李运秀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计划生育创新教学策略

李运秀

摘 要:本课依据教材实际,借助多媒体,创新地进行了自制漫画等课件设计及运用。通过丰富的活动开展,较好地实现了本节教材的“三维目标”,师生新型关系得以建立。

关键词:创新教学 策略

“计划生育”是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第一章第四节内容。教材编排旨在通过“资料分析”“探究”“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和晚育的意义,理解并识记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认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观点。

但教材某些内容较为抽象,教学引言若采用直观图片,则效果更佳。“晚育的意义”文字部分则显繁杂,若以表格辅之,则一目了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观点如“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等与本节教材联系紧密,课堂中若能开展相关辩论活动,则更能渲染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基于上述考虑,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具的优势,精心备课,使该节课上得非常精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本堂课也曾在达县中学生物赛课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现将该节课教学策略、教学程序介绍如下:

一、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进行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抢答、辩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法指导

主要通过以下三点方法来引导学生乐学、会学。

(1)自主性学习方法:通过阅读自学法,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2)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资料分析、讨论、数学推算等突破重点、难点。

(3)合作学习,展开讨论、辩论。

这样的学法指导,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

二、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首先让全班学生齐声朗读郭沫若先生《女神》诗句(点击课件)。然后教师问:你从这些深情的诗句中想到了什么?

随后引导学生观看自制漫画——“太挤了!”(课件展示:在小小地球上,挤满了无数人,一些人因无立足之地而掉离地球)教师启发性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预示着什么样的后果?

教师由“诗”“漫画”很自然地引出并板书本节课题(用精心设计的课件导课,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

2.导学达标

(1)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①分组、讨论、发言

在引导学生阅读P18表格后将相邻的4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小组对教材中的资料“问题”进行讨论。之后请3位学生发言,教师予以评价。

通过分组讨论,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②开展辩论:人多力量大

继讨论后教师组织辩论赛。点击课件播放辩论分组情况及观点。(即:正方——第1、2、3小组同学,观点:人多力量大。反方——第4、5、6小组同学,观点:人多不一定力量大。)然后请正反双方派出代表展开辩论。教师则认真倾听,适时鼓励并补充说明。待三轮辩论后,指导学生互评,之后教师再评。(注:课前一周分好组,学生做准备。)

③小结

人多力量大,要依时期而论。人口的急剧膨胀将会给生物圈造成沉重的压力,也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该辩论不仅紧扣该小节知识,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而且较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小节知识教学)。

(2)计划生育

①指导阅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课件展示:a.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什么?b.法定结婚年龄具体多少岁?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要求分别是什么?)阅读教材P19计划生育内容,进行自主性学习。

②抢答

阅读完毕请学生对课件展示的问题进行抢答。(气氛热烈!争先恐后回答)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予以积极引导和鼓励性评价。

③讨论

继抢答后,教师结合实际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两个问题(点击课件:a.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老年化怎么办?b.你能为我国目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做些事情吗?随后请4个代表发言,教师予以评价。)

这样的讨论题,可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爱他人并能学以致用。

过渡语:下面让我们通过探究来理解晚育的重要意义。

(3)探究晚育的意义

①开展探究活动

a.方法:数学推算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0探究内容,使学生明白探究方法。

b.分组、明确目标

点击课件,播放分组情况及目标要求,即:第一小组:计算A夫妇;第二小组:计算B夫妇;第三至七小组:分别推算16岁、17岁、18岁、19岁、20岁各种女性在两种情况下的生育情况。

c.设计表格

根据目标要求安排学生设计表格。学生活动时,教师巡回检查,并予以指导。

d.展示表格

请各组选派两名代表上台展示并汇报表格(通过实物展示台),教师予以鼓励性评价。

e.师示范表格(点击课件)

f.填写表格

根据表格计算结果,教师巡视后请各组1~2名代表在展示台上填写结果。然后针对所填的结果进行生生互评,最后教师再评。

g.说出晚育意义

针对计算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说出晚育的意义。

②分组讨论发言

组织学生讨论教材P20的问题,之后请3名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做评价。

③小结探究方法及过程。(课件展示)

该项探究活动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原则。让学生获取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可使他们终生受益。

3.巩固达标

(1)总结:引导学生重温本节重点内容。

(2)练习反馈:启发学生完成“随堂练习”(点击课件,展示练习)

三、教学点评

1.本课借助多媒体,运用启发式教法,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伙伴,教与学互动统一,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

四、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将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完美结合,从而使教学效果更优化。我们不主张整堂课都依赖课件,将黑板弃之不用,学生“应接不暇”,疏于做笔记,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我们也不认同:不考虑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因循守旧,完全靠“一张嘴,一支笔”授课,学生学起来枯燥、厌烦,教师教起来“力不从心”,正所谓“费力不讨好”!

参考文献:

《课程标准新教案》

作者单位:四川达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计划生育创新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