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2009-10-23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鼓励实验课动手

刘 戎

摘 要:怎样才算上好科学实验课,不是看这节课学生有没有动手,而是要看学生动手的同时是不是动脑了。要做到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那作为科学教师就要做到每个实验认真对待,不同的实验用不同的方法对待,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照着课本做实验。

关键词:动手 鼓励 培养 实验课

小学科学课的特点是几乎每节课都需要学生动动手做做实验。可实验课真是难上,一部分学生在老师发下实验材料后,毫无兴趣地照着书上的模式做,一部分学生是把实验材料当玩具玩,学生实验时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探究。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上好科学实验课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前亲自动手做一做,精心准备好实验

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教材,重点关注实验。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结果都是清清楚楚的,不会有什么改变,也不能盲目地认为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殊不知,我们都会犯眼高手低的毛病。当学生在实验中由于器材或操作等多方面的原因,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而不能按照你的思路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我们就会后悔,课前为什么没注意这一点呢?因此,我提倡课前亲自动手做一做实验。比如在探究“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关系”的实验中,用课本中的操作方法去做好像没有问题,其实在教师先动手做的过程当中,我们就会发现问题。选的接触面粗糙,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很容易就读出,而如果选的接触面是非常光滑的桌面,滚动摩擦力从测力计上显示的读数非常接近0,不好读出大小。教师做过以后,心里就有了底,在这里就可以提前设计好实验并准备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开始实验时,我故意让学生选用光滑的桌面,果然学生发现了滚动摩擦力的读数问题,这时我因势利导问学生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有的小组采用增加载重量的办法,有的小组采用改变接触面的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讲做到了有备无患,课堂上不会因为事先没有准备而手忙脚乱,有效地控制了课堂效果,灵活地运用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中大胆放手,适时鼓励学生自己创设实验

实验课强调学生自主地操作活动,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探索知识,领悟科学的真谛,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放手,不“放”何来自主?老师教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学生又何来兴趣可言,又何来探究可言。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处处限制他们,使他们处于被动地位,反而学不好。教师放了手,让学生处在主动地位,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描述,整理加工事实材料,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就都有了。

在合适的实验课中,我大胆尝试“放”,只介绍一下新的仪器及用途,注意事项等,充分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究。一段时间后,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思维活跃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如在学习《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各种器材、生活经验、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操作。其结果,学生不仅完成了书中的实验,还想出了与教材不同的实验方法。他们认为,在玻璃管里滴几滴红墨水,操作起来较难,不易使里外空气隔绝开来。有同学大胆想出了用气球套在烧瓶口上,然后把烧瓶放在热水中加热,不多时气球就慢慢地充气,渐渐地膨胀起来;把烧瓶移到凉的地方,原来已充气的气球就慢慢瘪了下去。多绝妙的实验设计!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研究讨论、设计实验,不唯书,不唯师,学生是完全能够想出书本中没有的、甚至胜于书本的创意。

三、课外开展多种渠道实验,培养学生热爱探究的习惯

学生要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之前,我就带领学生在学校的植物园里种一些凤仙花的种子,然后要求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又如在五年级教学《观察月相》这一课时,提前一个月,让学生自己独立观察每晚的月亮,并要求仔细认真地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到真正上课时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汇报和评比,让学生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做事情有耐心和恒心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

真正好的科学实验课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让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研究任务前,会提出问题,会制订一个周到的计划,会付诸研究活动;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科学课》杂志.2008年7-12期

2.鄢超云.《朴素物理理论与儿童科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3.杨九俊.《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鼓励实验课动手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