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材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009-10-23董稚慧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新教材探究活动

董稚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编写的特点和意图,学好用好新教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就本人的学习体会、教学实践浅谈四个方面供大家探讨。

一、改革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有效学习,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我们一定要变教学过程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而且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六年制第七册《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当同学们读到“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时,我便点拨大家看看插图,仔细观察图上男孩的动作、眼神。想象他此时的内心活动。并把你的想象在插图旁边写下来,设计这个读写练笔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也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同学们纷纷执笔在手,一吐为快。对文中的男孩心理活动的真实、细腻,充分反映了男孩对钓到手的大鲈鱼的不舍,对父亲的乞求,甚至不满。如此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

新教材不仅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而且重视语言的感悟和积累。教材的课后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外,还十分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际运用能力。语文实践活动与教材有一定联系,形式活泼有趣,有的活动可以引进课堂,有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

为了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一定要突出自主性、从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到学习的自主权。活动中要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如开展调查“我们的周围与环境”这一实践活动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和调查内容。成立调查小组,选择校园、新村、工厂、居委会等单位,根据调查内容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指导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收集调查资料、填表格等形式进行调查并做好资料的统计、分类、整理工作。最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方式来表现活动的成果。如调查报告、建议书、手抄报等。由此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中要为师生创设自主的空间

新教材除大部分是必学、必读、必做的内容外,还安排了一部分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部分抄写下来”“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和伙伴讨论”。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弹性,为学生留出选择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我们要积极为创设新的空间,促进学生在这个自由、美好的空间里,调动积极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感知生活,丰富积累

以前的教学限于课堂,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拘泥于课堂,学校的高墙将外面多彩的生活世界隔绝,因此,语文学习一直在幽暗低谷中徘徊。所以,我们更应该走出课堂,让学生充分感悟生活。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去充分感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感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阅读主体本身的体验感受。而这种感悟往往与一个人的阅历紧密相关。就种阅历除了人们自身经历的生活世界外,更主要的是通过阅读积累而成。语言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积累主要是常规的阅读学习。在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和习惯养成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词句。课外积累主要是延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开阔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心融其境,才能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总之,以上几方面的做法,是我们当前如何把握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滨河路小学

猜你喜欢

新教材探究活动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