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凶手”
2009-10-23贺春明
贺春明
案例一:2002年10月25日中午,星期五,铜山县郭集某中学一群学生在学校篮球场打篮球。一学生想体验扣篮的感觉,顺着球架爬上并拉住篮筐,导致球架倒塌,将其当场砸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2006年4月13日星期四,铜山房村某中学初三体育篮球课。在老师技术安全都讲到的情况下,男生三对三斗牛,一学生跳起抢篮板球,另一学生在其背后推其腰部,致其失去重心倒地,右臂完全性骨折。
案例三:某小学举办春季运动会,三年级学生俞某与其他同学一起观看铅球比赛。李某是运动员,在李某之前的运动员投掷完毕后,担任裁判的老师到铅球着落地丈量结果。在老师和观看的同学尚未撤离运动区域时,李某接着投出铅球,砸中尚未退出运动区俞某头部,致其头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右额额部硬膜外出血。
你能从以上真实案例看出谁是真正的“凶手”吗?责任在谁吗?说法不一,家长和学校存有很大争议,以致出现闹别扭、打官司等一系列不和谐的场面。针对这些伤害,谁是真正的“凶手”呢?从体育课内和体育课外两方面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体育课堂内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是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增强体育情感、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能力、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舞台,但也是体育事故频发的地带,以至于一些老师不敢上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项目,如:铁饼、标枪、铅球、跳山羊等,生怕影响到自己的名誉、权益等一系列贴身利益,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我认为,只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问题,伤害事故一定不会“眷顾”我们的。
1.课堂纪律的规范
课堂纪律是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具有一定约束的行为规范。因此,课堂纪律的规范是防止伤害事故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科学规范的教学,严谨的态度来规范学生的运动行为,建立健全课堂常规。
2.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素质,可有效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各项技术动作的保障,可提高学生的抗负荷能力。但是目前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连续普遍下降,抗负荷的能力也普遍低下,课堂上负荷稍大一点,就会造成部分学生超负荷运行,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拉伤、扭伤甚至骨折。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当务之急。
3.体育组织能力的提高
体育的组织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能力之一,好的组织能使课堂有序的进行,学生之间相互进行学习、切磋、爱护,出现和谐的一幕。因此,教师一定要坚决按照自己预定的计划来实施体育教学,不要把课堂秩序的混乱植入隐患;其次,对潜在的伤害事故要有预见,并加以防范,对于有双脚离地,高速运动和器械练习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针对性的预防,同时对器械项目要注意保护和帮助。
4.上课器材的检查
器材损坏程度是影响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课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本节课所使用的器材是否完好无损、是否稳定、是否结实等。如进行单杠练习时检查横杠是否光滑,有无铁锈等;如进行足球教学时,场地是否有石块、砖块、地坑等,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二、体育课外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1.加强思想教育
在体育课外的各种活动中,没有教师的监护,伤害事故往往更容易发生,思想不重视。因此,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对学生做很多思想工作,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要做危险的事情。
2.定期加固运动场上的各种器材设施
经过多次伤害事故的发生,我县各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此心有余悸,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每周检查一次场地器材,定期进行保养等,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真正把隐患置之度外。
3.各种大型学校活动加强管理
如田径运动会、篮球赛、排球赛、冬季三项赛等,要选一些责任心强的教师做裁判员,划定安全的区域,对学生宣传要到位,组织要得当,预案要备齐,争取把潜在的危险降到最小程度,甚至消失。
总之,笔者认为,学校伤害事故真正的“凶手”,除了学生身体各方面的原因外,最主要的是思想方面的原因,因此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在学校里要真正预防并做到不出现体育伤害事故,必须做到:思想要重视、行动要迅速、组织要严明、落实要到位。要把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学校的共同努力,共同打造一个安全的平台。这样才能把“凶手”拒之门外,创建平安校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房村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