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初探
2009-10-23王桂荣
王桂荣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经历。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社会就业环境和本人实际情况,制定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一种瞻望。中职生从进入中职学习开始,就在设计着未来的职业目标,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中职生的就业,既面临挑战也有一定机遇,关键是中职生要摆正择业的心理位置及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在职业的竞争中获得最大的优势。
一、中职生求职择业的心理误区
1.把职业分成高低贵贱,择业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有些中职生认为在大城市工作有前途,在偏远农村没出息;认为在大公司当白领蓝领档次高,干体力活,做服务行业是侍候人,低人一等。
2.贬薄技术工作,不愿当工人
有些学生不想当技术工人,认为在生产一线操作,又苦又累,没有发展前途。
3.高不成、低不就,求职择业以自我为中心
在人才招聘市场上,我们常可看到一些毕业生,手拿自我推荐表,却不知投到哪,不是嫌工作不理想,就是嫌薪水太低,再就是上班太累,工作环境差,还有就是单位太少,工作不稳定等。
4.片面强调职业兴趣和专业对口
有些学生在择业一味追求自己的职业兴趣,强调职业要与所学专业对口,结果是坐失就业的机会,或是虽已就业,但不安心于现状的就业岗位。
5.自卑心理严重,不积极到就业市场竞争
职校生的自卑心理很重,有心理上的、生理上的、家庭中的及社会上的各种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认为中职生没有前途,无论怎么样努力也是低人一等,表现在择业上则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的退缩,没有自信。一味的在家等、靠,不能主动去竞争。
二、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1.分析自身条件
无论是长远的职业目标,还是分阶段实现的职业目标,都不能脱离自身条件。确定职业目标,要从对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出发,分析自身条件。
要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心理特点,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方面的特点,适宜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了解自己的心理发育特点,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体格体力适应的职业环境和劳动强度,甚至还有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等在就职中的优势和局限。
了解职业所需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情况。根据职业目标的需要,衡量自己的文化和专业基础是否够用,是否具有职业需要的技能证书和资格证书。
通过对自己身心发展和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的了解。良好的职业个性心理品质是可以在学习和职业实践中培养和塑造的,知识更是可以不断学习提高的。
2.把握职业环境
要了解自己就读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以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明确可能适应的职业;对于职业的就业结构和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的变化,明确自己的应变措施和策略;客观分析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分析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明确就业的目标。
3.确定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要有长远的职业目标,长远目标是一个方向、一个范围;职业生涯规划要有近期的职业目标,近期职业目标要具体可行。
中职生确定职业目标,要从自己就读的专业出发,从对应的职业群中去选择能争取到的具体就业目标,但也不能被专业框死,要根据市场和自己的实际状况灵活确定就业目标。中职生学的课程,大都是行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宽的适应性。
4.制定实现措施
实现职业生涯的长远目标,需要我们不断根据职业环境和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实现目标的措施,这些措施要有一个时间方面的期限,又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
中职生,要积极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做准备,是最重要的措施,要珍惜学习生活,懂得专业学习是职业生涯的前提,现在社会对任何职业,对从业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这就要求职校生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更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