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增长教学模式的构建
2009-10-23金春彬
金春彬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探索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优化实践教学结构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部分。
1.基本实验技能层次理论
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正确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随堂实验、认知实习,在灵活的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设计能力层次
在实验体系上,将过去一直以来分散的、独立进行的每一个实验有机地串联起来,从实验方案的设计、试剂配制、实验材料的培养、实验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的写作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时实行开放式的实验,不统一限定全班的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以2~3人为一组,由学生根据实验材料生长发育状况确定实验时间和内容,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教学,在试剂和设备许可的情况下,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实验报告为综合的论文,学生的成绩按综合论文和动手考核评定。通过让学生完全自主的完成这些实验,使学生的各项实验技术得到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综合实验的能力。
3.创新能力层次
创新能力层次是具有生产实践的探索性、创新性较强的实验。以实验室为主,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构建增长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
1.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是认知性的实践教学过程,目的是建立对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认知实习即新生入学参观实习,在新生入学后组织新生到教学实习基地、农场、现代畜牧养殖场进行参观实习,邀请专家现场讲解,使新生在专业学习之前获取宝贵信息,对专业现状、发展前景、就业领域等初步了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对实验教学进行整体化的系统安排,打破传统的课程界限,保证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重在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实验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到更多、更广、更实际的专业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第一线的生产环境,获得一定的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在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和组织形式上都更加灵活,尽力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养成职业素质,拓宽专业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学校教学的一次专业知识综合性实践,学生参加毕业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增长才干,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校评价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改革教学政策的重要依据。将毕业实习的组织形式由集中实习改为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实习与教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分散实习是目前有效的实习模式,有利于实习的安排,但对于分散形式的实习教学,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习要求和监督检查。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