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 激活创新思维
2009-10-23杨秀娟刘海平
杨秀娟 刘海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丰富性,从而诱发学生多思善想,主动、有个性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跨越于时空的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其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1.借助媒体,提供想象的源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接触事物又有限的缘故,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受到已有知识储备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媒体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运用已有表象进行想象的能力。
如:学习《莫高窟》时,我播放了许多介绍莫高窟风景的录像;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我带领学生浏览了许多有关的网站……这些相关知识的渗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见闻,还可以积累学生的表象储备,为学生的创造想象提供源泉。
2.借助媒体,创设想象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想象,需要一定的情境或条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去创设。而多媒体色彩鲜艳、声象同步、亦动亦静的直观优势可以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便利。
如教学《月光曲》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他们伴着《月光曲》的旋律进行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悠扬美妙,跌宕起伏的乐曲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同学们很快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不仅走进了课文的情境,也走进了音乐的情境。
3.设计作业,培养想象能力
只有创造性地教,才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学。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教师创造性设计的教学过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者运用媒体让学生欣赏完桂林山水的美景后,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把眼中的美景通过自己神奇的笔把它写成一篇优美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假如你是摄影师,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歌唱家,你又会怎么做?”再引导学生用“假如我是……我会……”来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有的学生说:“假如我是歌唱家,当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我一定会高歌一曲。”有的学生说:“假如我是摄影师,我一定把桂林的山山水水拍下来,带回家让全家人分享。”还有的说:“假如我是画家,我一定把桂林的山山水水画下来,让它变成永恒的记忆。”……通过这样的训练,就好象是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答案当然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这充分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孩子的个性充分张扬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灵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害怕作文,而且经常陷入千篇一律的泥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较好地改变了这一局面。
首先,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面对无限广阔的写作对象,生动丰富的写作资料。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可以在教师信箱上发表帖子,然后让教师阅读、修改。学生会获得类同于“发表”的成就感,因此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高。信息量的增强,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资源,学生作文中新鲜的、有个性、有灵气的东西就越来越多。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使学生在表达感情方面无须设防。在实体写作环境中,学生不敢写、不便写、不好写的内容通过自己申请的虚拟角色,例如:小狐狸、玫瑰等,可以真正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写自己不敢写的,写自己不便写的,写平时不好写的,表达真实的自己,展露真实的个性,真正实现“童言无忌——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实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重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
最后,网络的对话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沟通、交换意见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Email等方式与老师、同学、网友取得联系,在互不设防的情况下,他们沟通、争论,而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性最鲜明,感情最真实。
三、运用信息技术,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信息技术以其直观形象、资源丰富、速度快等特点诱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北风和小鱼》(苏教版一年级)当画面出现北风和小鱼对话场景时,教者问小朋友:“为什么小鱼不怕北风呢?”“当河面结冰时,小鱼为什么还能在水底捉迷藏?”……连珠炮一般的问题在学生们迫切的心情中被提了出来。当学生迫切想解决又无法解决的时候,“电脑老师”及时来帮忙了。网络的资源丰富性和迅速性使学生很快解决了问题,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了满足。慢慢地,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培养,思维越来越活跃,而且不断冒出创新的火花。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以自己创新地教引发学生创新地学,以创新培养创新,就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合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