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级中学生在声乐训练中的正确状态

2009-10-23杜兴明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杜兴明

摘 要:歌唱是一种技巧,是塑造“人身乐器”的最重要的途径,它由歌唱者发声器官的特定功能所决定,教师是塑造学生声乐状态的设计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挥“人身乐器”的潜力。

关键词:整体歌唱 竖起管子 打开喉咙 进入面罩

中学生学习音乐,特指声乐,因为他(她)们正处在变声期,或刚刚变过声,歌唱时,声音沉闷嘶哑,要学声乐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

歌唱是要掌握一种使人体像器乐一样活动的技巧,而歌唱不单是用嘴在唱。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习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人身乐器”的潜力,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声乐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正确的歌唱姿势

古人说:“不以规矩,难成方圆”,歌唱时,没有一个正确、规范的姿势,就很难找到正确的歌唱发声状态,所以说,正确的歌唱姿势,不仅会使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而且能给人以自然大方,轻松优美之感。

那么,在声乐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姿势有利于歌唱呢?在我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下面几种做法和要求,收效明显。

1.身体自然站立,积极放松,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站稳、脚踏实地,视觉稳定。

2.上胸自然挺起,头抬平至视平视为宜,后咽壁挺立,两眼正视前后,面部表情自然,发声时不皱眉头。不挤眉弄眼,或斜视。

3.两肩稍向后,保持双肩平衡,吸气时双肩不上提。歌唱时用“心”去歌唱,用“情”去感人。把握科学,正确的姿势,总之,不论是声乐演唱还是舞台表演,都离不开规范、得体而优美的歌唱姿态。

二、中学生歌唱呼吸的训练

我国传统声乐论著中说道:“善歌者必先调气”。“气”为声之源,“气”为歌之魂,说明了呼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正确的歌唱呼吸训练和气息的支持,就不可能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呼吸的方法有好多种,我从教学中认为正确的歌唱呼吸,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是一种有规律、夸张而和谐的呼吸方法,它能使歌者感到轻松、自然、平衡的呼吸。这种呼吸方法能充分发挥人身呼吸器官各个部位的作用,使发声器官能较持久地工作,练习时要求口鼻同吸,将气息吸到肺的下部,使横膈膜向下推移,两肋向外扩张,歌唱时横膈膜和两肋相对地保持吸气时的扩张状态,要感到气息保持在“心下脐上”(即丹田)之间为歌唱的支持点。初学的学生大多是气息僵,浅,支持力差,甚至一吸气就两肩往上端,气吸不下去,连人都长高了。遇到这种情况,我采取下列方法感觉胸腹式联合呼吸的位置。

1.让学生在家中平躺在床上,自我体会安静时的呼吸,或观察别人睡眠时的呼吸状态。

2.让学生拿鲜花或联想闻花香的感觉,体会吸气的位置。

3.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动作后,为了使学生将呼吸能应用到歌唱中,时常用硬起首来辅导、训练,让学生真正体会呼吸与发声支点的感受。

三、打开喉咙,竖起管子歌唱

无论哪种唱法,谁越是打开喉咙歌唱,谁就越能使声音明亮,有穿透力,打开喉咙,竖起管子,追求面罩,整体歌唱是每一个声乐爱好者追求的根本准则,用什么样的办法最易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呢?

1.用打喷嚏的开始动作(没有打出来,鼻腔发痒时)和半打哈欠的感觉,体会喉咙打开状态。借助打喷嚏和打哈欠,扩大鼻咽腔,实现喉器的低位置变得容易起来,即使那些喉咙本来很紧的学生,也易掌握打开喉咙的状态。

2.歌唱时使小舌提起来,喉结相对往下或稳定,体会喉咙打开状态时,发音的通畅和连贯。

3.用“噢”母音练习中声区,容易做到保持打开喉咙的歌唱感觉。

练习曲

1 3 │ 5 3 │ 1 3 │ 5 3 │ i- 1

maomaomao maomao

做到打开喉咙并不难,但是由于歌唱时繁多的咬字和字音的转换以及音高的变化都可能牵扯和干扰喉部腔体的稳定。开始练习时要选择速度较慢而词较少的曲目练习,如“花非花”、“长城谣”等。

四、歌唱的口型和咬字

我们知道,口是铸造音的模型。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口的正确张开关系到音量、音色、咬字等各个环节。既要求张大嘴巴歌唱,又要把字咬清楚,对中学生来说,常为这一矛盾解决不好而着急,甚至烦恼。大多学生嘴张不开,牙关紧咬,一旦有高音,下巴往前伸,有的甚至连人都好像提起来似的。有的嘴张大后,字咬不清楚,声音也没有了,对这种状态,教师应明确指导,要求口是上下垂直张开,略呈椭圆型,上下嘴唇略向外翘,上唇不能包住上牙,而要做到上牙露出来,下唇也不能包住下牙,露出一线下牙,否则声音就混浊不清,当然嘴张的大小要因“字”而宜。不顾字音的要求一味追求张大张圆嘴的做法是错误的。

咬字时嘴唇要积极有力,不松弛,发音转换时要做到“前动后不动”,即每一个字都要咬在嘴唇上,每一个音发在气息的“支点”芯上。

由于歌唱是一门复杂而又完美的听赏艺术,是“人身乐器”在瞬间音高,协调的结果。因此,以上诸方面的训练应该是同时、整体进行,单独的、孤立的训练和强调某一个方面都不能达到声乐训练,整体提高之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漳县一中文体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