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09-10-23胡永红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一题梯形习题

胡永红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那么应如何设计开放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条件开放

在设计开放题时要冲破原来的设计模式,可以是条件不足,或没有给出条件,需要学生根据部分问题情景,填充合理条件或者让学生自己根据一道题,自己变换已知条件,由一题进行多种训练的方法。例如:每人每天大约吃大米480克,一个食堂有60人,一个月大约需要大米多少千克?

这里的一个月可以按31天计算,也可以按30天、29天、28天计算。教师不但要满足学生怎么填,而且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填,使学生的思维灵活、畅通、合理。

还可以给出多余性的条件,也可给以隐含规律和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去筛选或寻找条件,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问题开放

传统的习题中,问题一般是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找条件,然后把条件综合起来解决问题,形成了比较单一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开放性习题的设计中,可设计一些需先提问题再解决问题。根据同样的条件往往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比较开阔。例如:王宏每分钟打字120个,李强每分钟打字110个,(先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引导学生综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联想,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让不同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充分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三、解法开放

“一题多解”是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策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探索,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各部门知识间的纵、横方向的内在联系,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在问题解答出现开放的同时,还能受到一些基本数学思想的熏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挖掘一些行之有效的一题多解例题和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向学生提出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这个问题。然后分小组动手操作学具,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结果是:(1)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3)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把一个梯形剪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5)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6)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三角形。通过一系列的剪拼活动,使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通过学生努力探索,求异创新,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为使学生思路扩散,有时可在原问题基础上作进一步要求,如加问一问,“你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看谁想的多”“看谁想的巧”等等。只要是学生的解题策略合理、正确,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如果能独辟蹊径,那更要提倡。

四、问题情境开放

为结合学校举行的“元旦”游园活动,老师应该给学生上一节元旦游园活动课。学生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同时对活动中的方案设计也抱有积极的热情,当老师提出举行元旦活动可能会碰到哪些数学问题:(1)整个活动几时开始,几时结束,一共经过多少时间?(2)共有哪些活动项目?各个项目活动时间大致是多少?(3)活动经费有多少?活动经费如何使用?活动满分是几分?得多少分会得奖?共有哪几个获奖等级?有哪些奖品?奖品如何分配?……学生提的问题与老师事先考虑的并不完全一致,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要充分捕捉学生的问题展开讨论,于是老师积极鼓励同学善于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进行解决。同学们几个合作,任选其中1~2个问题进行设计,设计形式由学生来定,可以是线段图,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图案或文字等。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作业,大胆表述了自己的想法。在设计方案中,学生聪明才智得到高度发挥,个性得到弘扬。这样的教学能捕捉学生不断表现出来的思维火花,让它燃烧。由于作业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很有创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主体意识得到了体现,自觉地参与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简单的收集、分析、处理、交流信息。

综上所述,开放性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创设了机会,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空间,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而且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保持与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西团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一题梯形习题
玩转梯形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梯形达人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