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应注重转变学习方式
2009-10-23王贵山
王贵山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1.把机会让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而是通过思考“悟”出来的,通过活动“生产”出来的,这就需要各种机会让学生去思考、实践和表达,让学生能够体验到通过自己感悟获得知识的喜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
例如:在高一《经济生活》第二课《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
内容简介:七爷一行人在药材市场先是高价购买黄连100斤,继而放出口风说还需要1000斤,并持币待购,各药商见有利可图纷纷收进黄连,结果几天内市场上黄连泛滥,价格狂降,七爷等人此时购进大宗黄连,节省了大批银两。
——节选自《大宅门》
问题思考:
(1)七爷为什么要放出口风说还需要1000斤黄连?
(2)为什么几天后市场上黄连多了,价格下降了?
(3)黄连的价格高能高过人参的价格吗?低能低过萝卜的价格吗?
(4)从上面的生活材料中,你能够总结什么经济规律吗?
2.把辩论带进课堂,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喜欢辩论是学生的天性,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辩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我利用新教材所编排的“探究活动”、“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名词点击”、“综合探究”等等,开展课堂辩论,学生在辩论中学到知识,培养了能力。课堂不怕有争论,有了争论,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学生相互争论说明学生在思考,说明学生“动”起来了,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例如:在高一《经济生活》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中,利用课本P24“探究活动”开展辩论。本探究活动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辨析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正确对待求异消费心理。
背景材料:小林的服装总是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右一个小兜,兜上还有许多铁环,走起路来丁当作响。别小看他这身服饰,价格可高哩。
辩题:是什么消费心理驱使小林购买这套服装?你如何看待他的消费行为?
经过辩论,最终形成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这种求异消费心理,应该提倡,因为它是人们个性的展示,同时还能够推动企业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观点二:这种求异消费心理,应该拒绝,因为由这种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过分标新立异,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观点三:这种求异消费心理,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展示个性消费行为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老师:(归纳总结)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重视生活经验,把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
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活动和校本教材开发等等实践活动,课前、课中或课外布置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调查、讨论、设计方案等等,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促进学生善于合作学习
1.重视评价中的肯定与激励,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
要使学生善于合作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老师在刚刚引入合作学习策略时要充分重视评价中激励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有一种获得成功的成就感,从而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谊,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
2.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高效地进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合作技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正面传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学生善于探究学习
1.增进学生角色意识
探究活动是由“互助小组”共同完成的,这就需要增进学生的角色意识,努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环节让学生来承担和参与,让学生收集和整理并总结结论,老师只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对学生可以完成的教学环节不能一味包办。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基本要求。在新教材教学中,老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
3.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探究活动的结论由学生充分讨论论证后得出,老师对其正确性应作出引导性判断,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进行鼓励,对结论不同的学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千万不能全盘否定。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