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初三数学复习策略
2009-10-23任爱英
任爱英
初三现阶段即将结束新课,转入紧张的中考复习,后期复习是学生进入初中毕业和高中升学的关键阶段,复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考试的结果,那么对于那些三年来数学底子薄,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在最后的时期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呢?近两年,所教这类学生较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作为教师应明确复习的指导思想。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所以在中考复习时,对中差生来说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能够使他们在这几方面有所提高,不能做过高要求。
复习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是认真学习大纲和考纲,以及中考说明和复习导引,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应知应会点,哪些要让学生理解的,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哪些又是让学生灵活运用的,教师要对复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
系统复习,以本为本,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现在中考命题的趋向,主要以基础题为主,难度较高的题毕竟是少数。所出的试题以考查“双基”为主,基础知识覆盖面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或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或拓展。所以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第一阶段的数学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在复习的过程中以导引为主线,将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按照导引中所归纳的实数与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图形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统计与概率六大版块进行整合分类练习,努力做到懂一题,知一类,切忌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求快、求深、求难。并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课本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重要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强化运算能力。从今年的中考开始,数学考试将取消使用计算器,这对基础知识不牢固、运算能力差的考生来说无疑是失去了一条拐杖。在七、八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部分学生一直依赖于计算器进行计算,运算能力大打折扣,而在中考时,120分的试卷,有100分左右的试题是需要计算的,所以在复习时要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重视运算的正确性和解题的规范性,从“小”做文章,可帮助学生在考试时减少不必要的丢分。
重视数学中的基本方法。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所用的配方法、判别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实质,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其次应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思想,在初中的试题中,明确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成函数解析式,或者隐含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同学们应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再如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题型,难度较大,如可以把图式三角形放到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它们图形上的相互关系,熟练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复习中,我们不能忽视一些非智力因素对复习效果的影响。中考对学生的考查是全面的,既有知识能力方面的,也有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方面的。在复习的整个阶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这方面的训练:1.认真审题。不论题目难与易,都应该完整看完题目以后再开始解题,这是审题的最基本要求,养成严谨细心的审题习惯。2.格式规范。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如数据的单位、应用题中的“解”、“设”与“答”,分式方程的检验等等。如果对这些细节掉以轻心,在考试时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丢分。3.“小题大做”、“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在考试中只要自己会做的题目不要做错;对最后的综合题,不要产生畏惧心理,其时有些综合题中的小问题是很容易解的。要做到大题小做,即能把大题分解成若干小题,步步为营,各各击破,不轻言放弃。
总之,中考数学的复习一定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于他们的合理的复习策略,持之以恒,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