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修辞文增色

2009-10-23方愈玲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修辞比喻

方愈玲

摘 要:古代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也讲究文采,这是很有道理的。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写文章也是如此,一篇文章如果只是干巴巴的叙述,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必须要靠一些修辞来打扮点缀,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可见修辞对写好一篇文章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修辞 反复 比拟 比喻

古代的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这是很有道理的,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对人们写文章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论语》不但蕴含着儒家思想,而且语言含蓄、优美、精炼,因此大家把它称为古代文学的典范,刘勰的《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这样说:“言以文远”,意思是说文章因为有了文采,才能流传千古。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写文章也是如此,只有经过事事四五通的打扮,才能使文章达到精妙世无双的效果。打扮的方法各种各样,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修辞会使文章焕然一新。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一、反复表现强烈真挚的感情

反复用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运用,能表现强烈真挚的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如高尔基的海燕中有这样的句子:“……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重复使用“遮不住”这个短语,强调了海燕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心。

二、比拟让人对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比拟能让读者展开想像的翅膀,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捕捉它的意境,体味文中的深意,还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恶的事物,可以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之感。

有位学生在《平凡让我不再孤独》一文中写道:“当地上的小草东倒西歪的卧在地上时,我心里酸酸的,同病相怜的感觉油然而生,可是当太阳公公再次露出红红的笑脸时,它沐浴着阳光又精神抖擞的站在那里迎风招展。”,“东倒西歪”写出了小草受风雨袭击时受伤的样子,“精神抖擞”又写出了小草朝气蓬勃时的情态,小草就像一个人一样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比喻使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用在说明、记叙描写中,可使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让人容易接受。

有位学生在《人生》一文中这样写:“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迂回的小路,坎坷不平,也像一碗菜汤,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把人生比喻成路和菜汤,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人生的艰难坎坷,把人生这个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如果写成“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坎坷不平,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就让人想像不到如何坎坷,如何五味俱全,文采大打折扣。

有时候,这些修辞不是单独使用的,它们往往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我们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那样会陷入形式的误区,但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使自己的文章多几分姿色,多几处亮丽的风采,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捷径。为了使自己的文章丰富多彩,恰当的使用修辞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所开发中心编著的《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陕西省柞水县蔡玉窑中学

猜你喜欢

修辞比喻
比喻有话说
浅析设计中的修辞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