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个性化应用

2009-10-23徐文莲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审美性教育性开放性

徐文莲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标准要求集教育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审美性原则以及个性化原则于一体,本文试从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营造适宜的学教氛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特色自我等五个方面,联系教学实际,对课程教学原则进行了深层次的解析。

关键词:解析 教育性 开放性 创造性 审美性 个性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集教育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审美性原则以及个性化原则于一体。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这些教学原则的要义,如何深入领悟这些教学原则的内涵,试作粗浅解析如下:

一、突出教育性原则,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1.把握关键,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一方面要从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做起,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并落实到自己做人的基本要求的建设上来,做到语言文明与举止文明,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与理解他人等等;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人生目标,把自己的人生发展需求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观念的教育、群众思想的教育、劳动思想的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2.把握基点,教育学生学会学习。

学校应该教什么?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新教材要求促使教学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更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学会”,而要让学生“会学”,即不仅要教会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信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从课本外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使用和利用信息,甚至创造信息的能力。

3.把握准则,教育学生学会生活。

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利用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培养和磨砺坚强的意志。爱人与被爱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感激、学会感动、学会知恩、学会关心、学会被爱。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但更要现实地认识社会生活的真实内容。学会生活还要求学生有一颗平常心,具有做一名平凡劳动者的心态。

二、贯彻开放性原则,营造适宜的学教氛围

1.开放教学思想,提供学教前提。

在价值观方面,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囿限于对学生的常规教育,而应该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在教学观方面,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形式的逐新与猎奇,而必须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切实落到实处,积极投身于“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创建活动中去。

2.开放教学手段,沟通学教桥梁。

课堂教学呼唤教学手段的改革。现代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包括有视觉手段,如投影、幻灯片;听觉手段如录音、广播,视听手段如电影、电视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教学的实践证明这样一个事实——运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有效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3.开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展。

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价值倾向应是多方面的,单一的教学内容只能体现某一种价值倾向,只能满足少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的概念,明确要求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教材而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广泛挖掘各种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丰富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学习的社会资源材料,在充分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把握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方法。

三、体现创新性原则,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1.开展主体性教学,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

开展主体性教学有利于营造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是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通过这种特征的教学,可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目的,学生能够自觉地走进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并帮助他们冲破旧思想、旧观念的种种束缚,主动而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2.培养问题意识,注重思维意识的培养。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要教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究“知其所以然”,甚至要培养学生“使其然或不然”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3.明确学习目标,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培养创新思维训练的习惯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换位思考、多角度审视、反向思考、综合感知、合理想象与假设和逻辑推理等都是培养这一思维习惯的有益尝试。

四、强调审美性原则,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适时而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甚至是创造美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材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外,教材还列举了许多典型的人、物、事,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可感性极强的艺术形象,创设了许许多多动人心魄的意境。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充分发挥教材中“美”的教育素材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感受美,陶冶其情操,美化其心灵。

五、注重个性化原则,发展学生的特色自我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色,最重要的是教师自己必须明确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所应扮演的角色。首先,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增强他们进行思考活动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它还可以引导学生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开发自己的潜在智力。其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实践的指导者。教师要立足于引导其个性的充分发挥,侧重于培养其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能力。最后,教师应是以身作则的示范者。教师本身就是一本鲜活的教材,其一举、一动、一言以及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塑造和行为的建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课程整合与开发的教科研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城南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性教育性开放性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浅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