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雯《水流心不竞》赏析

2009-10-23张小波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不争诗化情思

张小波

《水流心不竞》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优美纯净且富含哲理的小品散文,优美得像诗纯净得似画。有着浓郁的情思之味,能在诗化醉美的语言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回归那份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篇散文的妙处正在于它的画一般的意境与诗一样的情韵,让我们在物欲名利面前品味到淡然自若,怡然自得。

散文讲求神韵,神凝韵浓。作者首先用充满诗意的笔点画出一个纯美的涧溪情境:有“浓荫掩覆,绿草鲜丽”的清新悦目,有溪水“流过时冲激奔撞:浪花进溅腾回,声势夺人”的雄浑豪气;“临近溪畔,万籁俱寂。只闻一片水声喧哗”,这里没有城市的聒噪,也没有红尘的滚滚。此时此刻,只身置于纯美的涧溪世界,怎能不有“盖过一切”的感受呢?只好“情不自禁全副身心投入”,让那尘世的一切“万念俱随波逐波而去”,寻得心灵的栖息,诗意地“一瞬间便荡尽积郁块垒,涤清凡虑俗思”。文学作品的感情格调,反映着作者的主观情趣,它离不开特定的客观现实,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交接激起的内心情致与思绪变化,如饮甘霖般呈现,意味深长。笔锋顺泻而下,把读者带到一种情绪中:“凝视水流在面前冲激回旋,落叶自肩头飘坠疾转。恍惚自己便是那中流砥柱的岩石,屏息劳尘,泰然自若。”表达自己对人世间的理智。不被世俗所燥动,心灵坚如磐石。自有洞天似仙境;“逝者如斯”,面对时光的流逝,常人慨叹得失:而“我”却是“浸润于淙淙声中”“心灵临流自照,澄澈明净”“悠然畅达”,这难道不是与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争的结局?人,就是要诗意地生活,栖居大地,向往宁静是对生命的认真审视,拥有宁静便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

作者用诗化的手法抒写,让读者笼罩在浓浓的诗意中。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在这情景交融里,以引用古诗及化用诗句而烘托了情思的氛围。如:第四自然段中引用“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如须意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写出了幽静。在这份宁静中可以享受到心灵的自由,在这份悠闲中可以任意的放飞心情。

附原文:

水琉心不竞

艾雯

从庭院迁来楼居,总有一份难以排解的曲抑感。发现涧溪,是一种补偿;补偿没有泥土供我栽种的遗憾,却有亲近流水的喜悦。

溪水来自山上,穿越公园。崖岸浓荫掩覆,绿草鲜丽。水并不深宏,只绿溪床中岩石堆叠,流过时冲激奔撞,浪花进溅腾回。声势夺人。临近溪畔,万籁俱寂。只闻一片水声喧哗,充塞四野,盖过一切。

凡是暗好而身心爽朗的日子,“朝水”已成为我必修的早课。拣一块石岩独坐水中央,或是背倚那如屏巨石迎流伫立。记得初谒涧溪,为声势所震撼,总是情不自禁全副身心投入,万念俱随波逐流而去。一瞬间便荡尽积郁块垒,涤清凡虑俗思。离开时,步履轻盈,胸中已毫无执著和星牵。

有时盘居石上,凝视水流在面前冲激回旋,落叶自肩头飘坠疾转。恍惚自己便是那中流砥柱的岩石。屏息劳尘。泰然自若。截断众流。寂然不动,真个“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如须意自闲。”深深领略到那种:“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境界。

有时静坐岩石,浸润于淙淙声中。朝阳甫映溪水,心灵临流自照。澄澈明净。情思顺流舒展,悠然畅达,又觉得自己正是:“浅石寒流,清漪细响。虑淡闲静之人,寂然若无”中那个虑淡闲静之人。寂然若无,若无若有。似水荣华,似水才名,怎又及得上似水闲情!

涧水奔湍激腾。史缘经过之处岩石阻挡。必须冲越。若溪床平坦,也就纡徐湉湲,泱泱自在,生命之流又何尚不如此:一生总会经历不少坎坷,不得不挣扎、超越,而这其间也自有风行水面,清漪荡漾的光景。水流经之处,润泽大地,灌溉草木,一片生意。但水管一路奔流向前,虽利万物而不争。在这争权夺利的世上,也还有些人孜孜不倦的从事研究、发明、创造、著作,造福人类,美化心灵,阐扬人性。但做的人只是由于自己的志趣、理念,只是因为喜欢和关怀,而有所作为。心甘情愿地贡献自己。毕生以赴,却是“为而不争”。

为而不争。水流心不竞。物欲名利不能沾染高洁情操,世俗凡庸不能侵犯个人尊严。清介一生,竟是淡然自若,怡然自得。

相处日久,我那不竞之心已与流水交融默契,息息相通。涧水向前奔流,永不停留。生命走向未来,孜孜不倦。一凭它红衰绿减,苒苒物华体。惟有清溪水,无语自东流。

(选自《中国散文精品·当代卷(上)》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年7月第二次印刷)

猜你喜欢

不争诗化情思
新词入诗重在“诗化”
张之洞的“三不争”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艾草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十月情思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
不争的函谷古道
不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