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约塞连的“反英雄”形象

2009-10-23

电影文学 2009年15期
关键词:电影剧本电影改编海勒

王 岩

[摘要]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是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反战喜剧片。它根据美国黑色幽默大师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虽然改编剧本对小说的情节略有改动,但其中主要人物约塞连(John Yossarian)的“反英雄”形象依然和小说中一样鲜明生动,值得探讨。本文从小说文本和电影剧本的角度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约瑟夫·海勒;电影改编;电影剧本;反英雄;黑色幽默

一、约塞连的性格与思想

1约塞连的“反英雄”形象,表现在性格上的特征是玩世不恭、好恶作剧以及贪生怕死。约塞连因不想执行卡斯卡特上校规定的飞行任务,佯装肝病住进医院,依照“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规定.上尉军官有权力审查中队士兵的信件.穷极无聊的约塞连除了审查信件外,还更改了信件的内容及署名,从这里我们可以察觉到他的个性玩世不恭,喜欢搞怪,而且怪异的幽默感随时可见。

2约塞连的反英雄人物性格在思想上体现的是反体制、反威权。约塞连的性格中确实存有反对不合理体制的想法.因为在军中制服代表着服从与纪律,而这些都一一被约塞连打破.不沦是拒穿制服或是逃亡瑞典,但何尝不能看做是海勒借故想要表达自己对美国现行社会体制的不满呢?约塞连在思想上所表现的另一性格特征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当约塞连和克莱文杰还在美国本土的空军基地里接受基本训练的时候,单纯的克莱文杰想为谢司科普夫少尉提供有关改进训练阅兵方式的建议,约塞连则对克莱文杰提出忠告.因为谢司科普夫少尉是不会听从他的劝告的。聪明的约塞连当然猜得到谢司科普夫的鬼主意,他知道克莱文杰如果执意要得罪上级,将来受苦的还是自己。果然,不听劝告的克来文杰后来自食恶果,得罪了谢司科普夫少尉以至后来被迫接受审判。

3在人际关系上,约塞连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有影响力、重视友情。表面看来,海勒在描写约塞连的时候,总是显得那样轻浮又贪生怕死。可事实上,如果读者懂得深一层去思考,再观察约塞连对于朋友的死亡所做出的反应,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个人对于朋友之情的重视。例如,他对于斯诺登、奈特利、麦克沃特等人的死亡的激烈反应,对奥尔的失踪感到难过,平日对丹尼卡医生的照顾等等。另外,当约塞连思念死去的朋友时,约瑟夫·海勒又做了以下的描述:他望着厄尔巴岛,眼睛不由自主地在天空中寻找一片萝h状的蓬松白云、克莱文杰就是在这样的一片白云中消失的。他凝视着意大利本土那片雾茫茫的天际,在心中思念起奥尔来。克莱文杰和奥尔,他们到哪里去了?战争总是无情的,而战火总会波及无辜。约塞连既不像美国传统电影里在西部拓荒中屡战屡胜的西部牛仔,也不像在商场中平步青云、一夜就圆了美国梦的转轮老手。他根本就不是美国正统文化认可的那种正儿八经的英雄,而是完全像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大肆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之中的典型形象“精神上高度背叛,行为上畏缩不前的小丑”,他代表的是美国电影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

二、约塞连在电影中所呈现的意义

1“反英雄”的英雄。约塞连的逃离战场并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勇敢挣脱命运的锁链。在一般读者的观念中或者在一般写实主义战争文学作品中,主角人物的表现一定是十分英勇、不怕死,并时时准备为国捐躯。但是在现代主义文学的角度来看,尤其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这种被归类为后现代文学“黑色幽默派”的作品当中,其人物塑造方式便符合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反英雄人物的大量出现。表面上看,约塞连三番两次为躲避出轰炸任务而伪装肝病躲人医院,是个十足的胆小鬼。但我们可以从情节的发展中,透过作者的笔触了解到,刚加入战场的约塞连其实是循规蹈矩地接受上级命令。只不过因为在战争的过程中,卡斯卡特上校不断因个人私欲,罔顾弟兄性命,不断提高飞行次数,让许多人回不了家,甚至一个接着一个相继送命.这些看在约塞连的眼里.他更加确定这场战争的荒唐与可笑,于是转眼间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飞行员,变成一个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的懦夫,他变得害怕出任务;每当出轰炸任务时,也不管有没有击中目标,总是以迅雷不急掩耳的速度将战斗机开回基地。

约塞连逃避战役,只不过是因为他确实了解到战争的不义与无意义。他知道其实真正的敌人并不是德国军队,而是自己中队的长官们,也就是美国人的官僚体制,于是他才选择逃避。选择逃避战役的约塞连与卡斯卡特和柯恩中校订下了无耻而下流的契约——以英雄的名义被送回美国,但必须在公开场合中,为这两个恬不知耻的败类歌功颂德一番。这时,他又彻底彻尾地成为一个真正的懦夫。后来约塞连的良知告诉自己,此举无异是成为军事官僚体系的帮凶,只会葬送更多美军弟兄的性命;良心发现的他,反悔自己与卡斯卡特上校等人的交易.但他也不愿意被送上军事法庭而且听说好朋友奥尔其实没死,而是平安逃到瑞典的消息,这个事实更加激发起他离开这场无聊的战争的决心,于是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选择逃亡。像逃亡这样的行为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可能代表着懦弱、不负责任或者等同于开小差或擅离职守,但是对于约塞连来说,这才是一种真正对自我负责的态度。也使得约塞连成为一个真正的“反英雄”的英雄。

2反战思想的散播者。约塞连的许多作为无形中散播着不想执行战斗任务的反战种子。例如,他装病逃避战役躲到医院里.每次住院都至少十天或半个月;另外,约塞连意志坚决,不想再为这场无聊的战争牺牲性命;他一直认定到处都有人要置他于死地。他总是提着枪杆倒退着走路,他不断地去找丹尼卡医生、梅杰中校商量怎样解除他的轰炸任务的事情。种种的行径渐渐地影响其他士兵的战斗情绪,无怪乎米洛对他抱怨:官兵们已经开始抱怨了,因为约塞连只考虑到他自身的安全,而像米洛、卡斯卡特上校、柯恩中校和前一等兵温特格林这些人却都在全力以赴要打赢场战争。这未免太不公平了,已经执行70次任务的人也开始抱怨了,因为他们现在又得飞满80次了。而危险的是他们之中的某些人,可能也会学习约塞连带着枪开始倒退着走路。士气变得越来越低落.这全是约塞连一手造成的,米洛指控约塞连在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胆敢滥用自由、独立等传统权利,并进而危及到这些权利本身的价值。自从约塞连从卡斯卡特上校和柯恩中校两人口中得知,这场对德国人的战争所要效忠的对象竟然不是美国,而是那些将自己认定等同于国家的官僚们,这愈发使得他要逃避所有的战役。

3人道主义者。从在战地里所接触到的各种不同的苦难者身上,他看到世界存在着荒诞与苦难的本质,这些都激起了他想要保护和帮助受苦难的人们,他甚至开始质疑人类本身是制造一切苦难的始作俑者。小说中写到当约塞连开小差从基地偷溜。搭乘米洛专用的军需机飞到罗马去寻找奈特利妓女的妹妹.米洛在飞机上对约塞连不停地唠叨,约塞连则满脑子想的都是奈特利的妓女,还有克拉夫

特、奥尔、奈特利、邓巴、基德萨普森、麦克沃特以及他在意大利、埃及和北非见过的那些贫穷、愚笨、疾病缠身的人们,他知道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也有这样的人。斯诺登和奈特利妓女的妹妹.使他感到良心不安:约塞连觉得他现在已经明白,奈特利的妓女为什么认为他该对奈特利的死负责,而要杀死他。他为什么不该这样做呢?这是成年男人的世界.而各种非自然的灾祸却全部都降临在她和其他所有年纪较轻的人头上,所以,他们自然有充分的权利谴责他和其他所有年纪较大的人,就像正处于悲伤之中的她要为降临在她的小妹妹和其他所有孩子头上的种种人为苦难而遭受谴责一样。

约塞连继续想着人世间其他受到苦难的儿童和人们,并且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在非洲某些地方,仍有成年的奴隶贩子偷偷带走幼小的男孩,然后卖掉赚钱。而那些买主则对他们开肠破肚,然后吃掉他们。约塞连感到不可思议,这些孩子怎么能够承受如此野蛮的残害,却未曾流露出丝毫的惧怕和痛苦。他认定这不是他们的忍受力特别强,再不然,就是这种习俗早已消失,因为他觉得无论人们对荣华富贵或长生不老的渴望多么强烈.都不至于拿孩子们的痛苦去换取这些东西。当约塞连为了寻找奈特利的妓女的妹妹,独自行走在阴湿寒冷的罗马的街道上时.他看到了一幕令人心酸的景象,深深地撼动着他的心,而且他也深深地为这些无辜的人们感到怜悯同情。一个穿着薄衬衫和薄裤子的男孩,赤着脚从黑暗中走了出来,他有着一头黑发而且需要整理整理了,他还需要鞋子和袜子。他一脸病容,面色苍白,一副凄惨的模样。他走在湿漉漉的人行道上,这男孩的穷困,深深地打动了约塞连,让他打从心底赋予这个男孩无限的同情,但约塞连又想一拳将这个病恹恹的男孩打离这个世界,因为这个男孩让他想到了其他在意大利境内痛苦的生命。

三、结语

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成功地塑造了约塞连这样一个浸透着存在主义的“反英雄”形象,约塞连身兼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和取消斗争的消极因素,约塞连是荒诞与疯狂社会的清醒者,亲眼目睹的许许多多事实,促使他痛苦地进行思考。尽管他本质上是个极端个人主义者,最终走上了不顾他人,保全自己生命的道路,但他还是有一定的社会理想、社会意识和正义感的,对于疯狂的世界.他一直进行道义上的批判。对于下层人物的不幸.他也怀着深深的同情。然而,在本质上,约塞连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因此,在保全自己的过程中,他变得胆小如鼠,因为他早已决定“要么永远生存,要么在求得永远生存的努力中死去”,这就是约塞连的理想。

约塞连对政府和社会的不满并不说明他是个为民请命的英雄。后现代主义作品里是没有英雄的.它的人物甚至是“反英雄”的。人物的存在是因为他们存在。他们的悲与喜已经淡化,好与坏难以分开,有的甚至仅仅“是场景中一个可以替代的暂时性角色,他丧失了悲剧的气息,而多了些游戏成分。”透过电影中约塞连的形象,我们看到的是在疯狂的世界里备受挤压而苟延残喘的卑微人们,约塞连那看似潇洒的嬉笑,引来的正是更大的灾难。而他最终逃往自由的天地瑞典.这正是海勒想要表达的主旨。约塞连和其他人物之间所发生的事件以及他对于人、事、物的观感和态度,从他的性格、思想,行为与人际关系三方面来体现其黑色幽默的人物特征.进而凸显他的“反英雄”形象。

猜你喜欢

电影剧本电影改编海勒
海勒妙释“偏见”
海勒妙释“偏见”
电影剧本创作的艺术性分析
2018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启事发布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以《归来》为例探讨文学电影改编艺术
救人者待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