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犹太人逃亡电影的精神特质
2009-10-23李贤娟
李贤娟
[摘要]“逃亡电影”是指主要表现逃亡这一主题的电影,其中逃亡者与追捕者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制度或机构成为电影冲突的关键。本文运用叙事学、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以三部反映犹太人的逃亡电影为个案,以逃亡为叙事线索,从犹太人的历史、宗教信仰的角度对犹太人的逃亡电影进行探讨,从而对逃亡电影的特征进行梳理,得出逃亡电影的特征以及作为母题的逃亡是如何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
[关键词]逃亡;逃亡电影;犹太人
逃亡是一种行为方式,意为“逃走而流浪在外”。“逃亡电影”是指主要表现逃亡这一主题的电影,其中逃亡者与追捕者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制度或机构成为电影冲突的关键。在普遍意义上的逃亡电影中.我们选取了一个特殊的类型——“犹太人题材的逃亡电影”。在历史上犹太人流亡作为一个主题延续了几千年,尤其是在二战期间,他们遭受了深刻的苦难,故而他们的逃亡史更具有典型意义。
电影《逃离索比堡》改编自真实事件,德军在波兰秘密建立索比堡死亡集中营.1944年10月14日.600多名在押犹太人策划了一场大逃亡。“最终有约100人逃出这座人间炼狱”,堪称二战史上犹太人胜利逃亡的奇迹。
《逃离索比堡》作为经典且典型的逃亡电影,包含了逃亡过程中的几大相关人物链,简要列为:逃亡者、协助者、追捕者、帮凶、受益者和受害者。
逃亡者:指逃亡过程中被迫逃亡的一方,策划和实施逃亡者。在影片里即是犹太人群体,他们被纳粹党卫军抓捕后送人集中营,从而寻求逃跑。
追捕者:指逃亡过程中对逃亡者进行追捕的一方。在影片里即是德国纳粹党。他们在作为追捕者的同时也是在集中营里对他们进行管理的拘禁者。
协助者和帮凶:相对于逃亡者和追捕者.这二者是对前两者的辅助性要素。在影片里,乌克兰卫兵和坏的狱头作为帮凶是协助纳粹党管理拘禁犹太人的.而好的狱头则因为其双重身份而协助这群犹太人逃亡。
受害者和受益者:在逃亡过程中,他们不直接参与逃亡的前期策划但被纳入逃亡者出逃的一部分。在影片中他们多为女人和孩子等弱势群体,不具有和追捕者相抗衡的实力。
可以说,一次完整的逃亡过程涉及逃亡者一追捕者这一对抗关系。由追捕者的追赶行为而引起逃亡者被迫逃离.他们被抓捕以后被送入拘禁地(集中营),在集中营里受到残酷对待而寻求逃脱的方法,在克服了阻碍因素以后,逃到了安全的地方。这就是一次成功而且完整的逃亡。用图示表明则是:
追捕-被捕-逃亡-逃到安全之所
逃亡的结构性特征是基本固定的.但这不表明逃亡性文本会因此失去吸引力,结构主义的分析并不能消解受众对文本的心理反应。这一表述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逃亡作为一种行为的结构性力量。不管是完整的还是零散的结构,逃亡性在逃与追的矛盾中凸显出来。如果说形式还不能完全表述逃亡性的特征。在另一种分析中,也许可以看到逃亡的另一种特性。
《美丽人生》是由意大利喜剧导演罗伯特·贝里尼(Roberto Benigni)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前半部分叙述基多(Guido)和朵拉(Dora)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其后叙述基多、朵拉和他们儿子乔舒亚被迫害并关人集中营。
在逃亡电影里.逃亡者和追捕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弱势的逃亡者正是在面对强势的追捕者时需要奋力逃脱、突破重重阻力才能逃到安全之地获得逃亡的胜利。然而在《美丽人生》里面,游戏主题类似于《勇敢者的游戏》《死亡游戏》这样的电影,游戏与现实问的界限模糊不清,在游戏里(同样也是在现实里)“玩家”只需遵守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完成游戏,获得胜利。贝里尼将逃亡比做游戏正是巧妙地消解掉了追捕者和逃亡者之间的不平等,逃亡者和追捕者成为地位相当的游戏“玩家”。在游戏中“玩家”充满了乐趣和希望.游戏的目的是获得胜利,这与现实中逃亡的胜利——保存生命并最终获得安全一致。影片结尾美国大兵的坦克开进集中营宣告了战争的结束,并给予逃亡者——这里不仅指身处游戏中的乔舒亚也指在集中营里幸存下来的犹太人——胜利的旗帜。,
贝里尼不仅有意地将犹太民族的逃亡比做一场游戏.他也将这场犹太民族的浩劫虚化为一个梦境.影片的开头就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画面展示的是在雾气迷茫中父亲抱着儿子向前走着,直到消失不见。或许对基多以及那些被关押的犹太人而言,在恍惚中他们觉得确实这就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就像基多抱着熟睡的孩子说的那样,“明天梦就会醒了”,他们等待着梦醒的那天,等待着游戏的胜利。当肉身之苦只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时,现世就是美丽的人生。
如果说《逃离索比堡》里的犹太人在面对降临其身的灾难时不再等待上帝的救赎而寻求自身的解放,那么在《辛德勒的名单》里这群犹太人则更像是几千年前出埃及记里面的犹太人.他们需要有一个带领他们逃出深渊的摩西.他们等待的是上帝的拯救。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有着浓厚的宗教意味,斯皮尔伯格显然不愿将此片呈现为单纯的犹太人在二战中遭到迫害的画面,也不愿仅仅为一个德国的白种男人的救助行为唱颂歌,犹太民族在几千年的流散史里被驱赶、被追捕而形成对苦难的理解是其他民族不能简单看待的。因而我们可以将本片看成现代版的《出埃及记》,《旧约》上的“出埃及记”记录了犹太人逃离埃及人的压迫,在摩西的带领下去到上帝许诺的“流奶与蜜”之地迦南建立自己的王国。“出埃及记”这个寓意犹太民族救赎的神圣象征,在《辛德勒的名单》里由斯坦恩带领逃离德国纳粹集中营的迫害、逃离死亡的威胁。被重新激活并赋予新意,在影片的最后,通过犹太人颠沛流离不断迁徙的画面和悲怆而赋予神圣感的歌曲民歌合唱曲“金城耶路撒冷”(Jerusalem of Gold)的印衬下,这一过程变成了对具体历史图景的超越。一个大远景镜头:斯坦恩和其他幸存下来的犹太人排成一排从地平线上走来.这群苦难深重的古老民族正拖着沉重却又坚定的步伐。走向重新获得希望和光明的未来。走向那个上帝许诺的家园。
尽管三部电影均未在犹太人的宗教方面多下笔墨.但是不难看出犹太人作为电影的最大主角显露出的文化历史性。二战让这样一个族群重新凸显出来。携带着他们特殊的历史和宗教信仰。
犹太民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逃亡”事件和犹太民族的深层文化机理有莫大的关系。最早的逃亡事件来自于希伯来圣经里的《出埃及记》,在以色列早期的历史叙述中,他们在埃及被迫为奴,埃及王“派监工辖制他们,加重担苦害他们”,让他们“因做苦工而觉得命苦”,正在他们受到非人的待遇而不堪忍受时,摩西在上帝的召唤下带领他的族人逃出埃及。犹太人的“逃亡”伴随其历史不断闪现,在逃亡旅程中其信仰不断加同。
“犹太人是一个宗教的民族,他们首先是由于传统的犹太人自我概念,而且也由于较有限的历史因素而形成的社会宗教统一体。”因而我们能借影片得以一窥犹太人的宗教文化信仰。作为在美国电影业占据龙头位置的犹太人,他们
在制作影片时,往往以犹太人千年的痛苦遭遇为题材。通过影片的制作和发行,使得犹太民族作为一个鲜明的形象树立在世人面前,而对犹太人来说.这些影片赋予了凝聚犹太民族的集体意识的一个极其鲜活的影像,《辛德勒的名单》的导演斯皮尔伯格与其他离散的以及在以色列的犹太人一样.都以众所周知的“二战”屠杀600万欧洲犹太人这一历史事件作为民族独特的历史记忆,并不时地强化这一记忆。
在遭遇痛苦挫折之时。尤其是在受到生命的威胁时.人总是选择躲避或被迫离开。因此,“逃亡”作为母题,反映了人类自身具有的趋利避害心理。人类总是希望由危险的情境过渡到安全的情境。这是一种“由此岸向彼岸”的情境的过渡过程,是人类的共同文化心理的抽象化。在作为母题的“逃亡”中,逃亡包含二个层面上的意义。
1为了摆脱不堪忍受的肉体摧残而进行的肉身的逃亡:
2为了摆脱对灵魂残忍的折磨而进行的的精神逃亡(它与肉身逃亡构成了诸多文本的“逃亡”结构):
人类自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之后。纯粹的肉身逃亡(如摆脱动物追赶)就逐渐减少了。在文本的表述中。大多数逃亡都是夹杂着政治的、宗教的、个体自由的等等精神意义。这也使得逃亡的形式愈加复杂起来。借用刘小枫《拯救与逍遥》里对西方和东方精神概念的划分,我们可将逃亡分为“作为救赎的逃亡”和“作为自由的逃亡”。
在作为救赎的逃亡中.逃亡者把肉体的受苦看成精神的救赎,在世是苦难的,但仍然选择这样的世界,因为自己受苦是上帝对自己惩罚,那么在肉体的受罚之时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拯救。希腊神话里的俄底浦斯王在得知自己的命运之后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进行了自我放逐,这本质上也是一种作为救赎的逃亡,他以其肉身的受苦来接受生命的歉然.在自我流放的过程里,他承受命运的煎熬。在作为自由的逃亡里,逃亡即是寻找出路,希求得到自由,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政治上的逃亡即是因遭受政治迫害而力求寻找到一条重获自由之路,在逃亡中重新得到自我肯定.典型的是《飞越疯人院》《逃离索比堡》《肖申克的救赎》。
归根到底“审美和救赎的精神差异,是自然生命的赞歌与神恩生命的福音的精神差异,超脱怡乐与承受不幸的精神差异,遁离抑或分担人类苦楚的精神差异。”
反观我们选取的三部影片,在犹太人的逃亡里,《逃离索比堡》多属于肉体的救赎,它延续的是犹太人自“出埃及记”以来对自由的争取;《辛德勒的名单》多属于精神的救赎,它延续的是犹太人白“出埃及记”里对上帝的信仰以及后来的弥赛亚救赎思想;而电影《美丽人生》则处于肉体的救赎和精神的救赎之间,以一种反讽来达到对逃亡的内涵阐释。
银幕不是一扇透明的窗户,但光影会让我们产生“窥视”历史的幻觉。通过对这三部以犹太人的逃亡为主题的电影的分析,我们看到了逃亡电影本身作为形式是一场逃亡者和追捕者之间的拉锯战.然而在其中更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作为犹太人的逃亡,他们在逃亡过程中所展现的心态和其中渗透出来的犹太民族的信仰和文化。我们在观影的瞬间仿佛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历史.看到了犹太民族的苦难和他们坚定的信仰,同时通过对犹太民族精神的梳理,我们看到逃亡作为一个母题是全人类的共有精神状况.逃亡所体现出来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从受苦里得到救赎的精神成为最耀眼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的进程。而其后留下的则是我们自己内心那挥之不去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