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玉皇阁藻井的绘画特点及历史文化信息
2009-10-22杨云水
杨云水
诺邓玉皇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重修),距今180年整。玉皇阁藻井28星宿重彩画位于玉皇阁殿堂中央顶端,由32块木板按八卦方位拼合成穹隆状天花板,上面画了28种动物,每种动物分别代表相应的星座,180年过去了,28星宿图仍然鲜艳如初。这组壁画集宗教、天文学、玄学、绘画艺术于一体,价值非比寻常。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在云南其他地方有类似的壁画遗存。探究其绘画艺术价值和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古代中原文化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及清代云南重彩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组重彩画具有以下特点。
一、绘画的强烈宗教教化功利性
诺邓玉皇阁为典型的道教建筑。道教在中国思想史和宗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组壁画是道教徒为了弘扬道教、扩展其影响与势力,以绘画艺术形式渲染、增加宗教的感染力和神秘感,同时,也是为了表现道教的美妙的幻想、空灵与超脱尘俗的情操。道教和其他宗教一样,在其传承和表现过程中无不依托于美术,美术作为一种艺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宗教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因此得到发展。道教美术,不如佛教美术那样有独立的体系和辉煌的成就。道教美术主要是将道、气、虚、实、天、地、阴、阳等道教观念引入和渗透于世俗美术中。道教绘画的早期作品,出现在东汉魏晋时代的神兽镜上的天皇太帝(元始天尊的前身)、西王母、东王公等仙人玉女,另外在山东、河南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出现黄帝、老子、骑兽仙人、日月星辰、龙虎、凤凰、龟蛇等朴素的图像;它们均出自教理上未成熟的道教神仙故事。盛唐道观就有《五星八卦二十八宿图》壁画。玉皇阁藻井28星宿图是典型的传统工笔鸟兽重彩画,它描绘动物品种繁多,所绘动物或伫立,或飞翔,或凝神觅捕,各尽其致,各异其趣。壁画反映出少数民族艺人高超娴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造诣,是极有价值的清代美术作品。这组重彩画与玉皇阁这座宏伟的木斗拱建筑和雕塑交相辉映,具有强烈宗教教化功利性,体现了云南古代少数民族的智慧和才情。
二、绘画创意的夸张怪诞性
玉皇阁藻井28星宿重彩画造型夸张怪诞,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最具想象力的原创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表现,这组壁画保留了大量古代艺术家原始绘画思维的模式与遗韵。中国古代的四方:东、西、南、北,对应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星宿,代表着古代四大神兽和祥瑞,它们被载于中国最早的地理书《山海经》。青龙是古代东方多民族的图腾整合在一起的意象,是由马头、鹿角、蛇身、鹰爪、鸟尾构成。实际它是东方民族的多元化的集聚。《山海经》上的异兽、奇鸟、异鱼和怪蛇、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等等在玉皇阁藻井28星宿重彩动物画中都有影子,在这组壁画中,有一条腾云驾雾并栩栩如生的凤头蛟神兽,这种别具匠心的创意在我国古代绘画中是极其罕见的。还有鹿角马、鼠头狐等别具一格的怪兽。
无论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还是在西方现代美学中,怪诞美都占着特殊的地位,只是当代美学却很少予以重视。玉皇阁藻井28星宿重彩动物画怪诞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体现古人对各种动物的特殊偏爱,他们将自然界多姿多彩的动物人格化,反映出古人独特的美学趣味。这使我们联想到清代乾隆时期的“扬州八怪”,他们在书法和绘画上别开生面,以怪取胜。在八大山人的绘画中就有这样一幅杰作,画面上的一只鸟竟然像人一样瞪着白眼,目空一切。这种鸟本来是不存在的,却有力地表达了画家对异族统治者的高度蔑视和仇恨。按《山海经》中的怪兽推理,每一种神兽都有精气附于体内,都有善恶吉凶方面的表征,玉皇阁藻井28星宿重彩动物画中共有10头怪兽,它们分别是:
马嘴狗、鹿角马、鼠头狐、凤头蛟、红蝙蝠、獬、白猴、獐头兔、龙头狼、红耳红嘴白脚猪。这些神兽在道家玄学上有善恶吉凶方面的表征。
即便就是正常的动物画,都在其各个部们特征上作了异乎寻常的夸张描绘,这种丰富的想象和不拘泥于对自然物象的摹拟和再现,使每个动物形象的特点更加突出感人。显然,用这种怪诞手法所寄托的深刻寓意和产生的强烈效果,是一般的写实作品所难以达到的。
三、绘画的较强美感和装饰性
毫无疑问,玉皇阁藻井28星宿图是典型的传统工笔重彩画,它贯注了作者的宗教思想情感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修养,整个画面位于玉皇阁大殿中央顶部,有着很强的装饰和渲染宗教的神秘色彩的效果。每幅画颜料都采自天然矿石(朱砂、红土、孔雀石、青金石、雄黄等)和植物颜料,使画面出现丰富的视觉效果。所有动物生动鲜活,不失神韵。笔墨潇洒,不拘泥于形式,以形达意。在历时18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该组壁画绘画作品的多次积色形成的丰富的层次感,正是这种层次感让绘画呈现出浓丽的特质。
玉皇阁藻井28星宿重彩动物画有很强的装饰性,这种装饰画是别具特色的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玉皇阁藻井28星宿重彩画无论从选题、构图、色彩、造型上都体现着装饰对象的要求,艺术家毫无拘束的探求,大胆的运用形式美的规律,用夸张、变形等手法来美化阁楼的顶部。对动物形象的夸张使其形体更优美动人,更具特征性,更具有艺术的魅力,趣味也更浓,感染力也越强。这组重彩画在色彩上吸引、激发和调动了观众的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效果,其色彩的错落推移,使画幅活泼、轻快、和谐,给人以振奋、醒目、跳动的感受。体现了装饰画所具有的构图、造型和色彩三位一体巧妙配合,达到完美的协调统一,诺邓古代民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先考虑了神兽、星座方位的细节,还考虑到了主体以外的整个装饰背景,因为观者只能远距离观赏这组壁画(现在近距离观赏是因为文革时对玉皇阁建筑的破坏性改造形成),画面活动的动物以及背景能使观众产生愉悦的装饰美感。但是,整个装饰背景中的某些细节部分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们还具有潜在的含义,在多幅图上配有白边的红、蓝、深绿三种云彩行云缭绕,这种用色技巧体现了画家从对自然的感悟,反映着中国传统审美情趣,每幅画线条、笔墨、色彩、形象之间的关系十分协调。这种表现手法对现代重彩画的创作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艺术家在这组画在创作过程中首先在画板上涂上一层白色的“底色”,待晾干后再在其上创作。在木板边上涂上红色的框边中间用黑色勾勒分界轮廓线使之与底色对比度鲜明、清晰醒目。
从单幅画分析,每幅画有四个构件,一是底色,二是主体动物,三是与动物相呼应的景物,四是对应的星座图。构思简洁、色彩鲜明、生动传神,表现作者精湛的绘画技巧。有的画面有平缓山势,有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青草,有山间溪水潺潺,有牛羊漫步山野,嬉戏的獐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给人以亲切感。
四、绘画构图的神秘性(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信息)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在天文观测方面。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在中国古天文学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它把连续通过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称为二十八星宿,每个星宿都有自己的属性和代表物,这也许是中国人对自然万物的一种信仰,但同时也是对天文观测的一种手段而根据二十八星宿出现的方位,又把它们分为青龙七宿、朱雀七宿、白虎七宿、玄武七宿。古代占星家又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二十八星宿在玄学中应用甚广,涵盖地理、择日、易学、占卜等。
道教神学信仰和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道教的兴起是星宿学的一个转折点。道教对二十八星宿有了新的解释(道教出现后,亦把四象二十八宿纳入它的宗教体系中,例如玄武就被演变为所谓真武大帝)。道教根据四神二十八星宿的方位编排了许多图阵,将之演变成了风水学。用以推论日时吉凶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从整体上而言,这组壁画由32块木板按八卦方位拼合而成,分别画有蛟、龙、貉、兔、狐、虎、豹、獬、牛、蝠、鼠、燕、猪、狳、狼、狗、雉、鸡、乌、猴、猿、犴、羊、獐、马、鹿、蛇、蚓等二十八种动物。这二十八种动物被分到四个星区:
(一)东方苍龙星区七星座
1、角星座,在图中为“凤头蛟”;2、亢星座,在图中为“凤脚龙”;3、氐星座:图中为“貉”;4、房星座:图中为“兔”;5、心星座:图中为“狐”;6、尾星座:图中为“虎”;7、箕星座:图中为“豹”。
(二)北方玄武星区七星座
1、斗星座:图中为“獬”;2、牛星座:图中为“牛”;3、女星座:图中为“蝠”;4、虚星座:图中为“鼠”;5、危星座:图中为“燕”;6、室星座:图中为“猪”;7、壁星座:图中为“狳”。
(三)西方白虎星区七星座
1、奎星座:图中为“狼”;2、娄星座:图中为“狗”;3、胃星座:图中为“雉”;4、昴星座:图中为“鸡”;5、毕星座:图中为“乌”;6、觜星座:图中为“猴”;7、参星座:图中为“猿”。
(四)南方朱雀星区七星座
1、井星座:图中为“犴”;2、鬼星座:图中为“羊”;3、柳星座:图中为“獐”;4、星星座:图中为“马”; 5、张星座:图中为“鹿”;6、翌星座:图中为“蛇”;7、轸星座:图中为“蚓”。
每个星座有若干颗行星,通过几千年的历史和经验的沉积,道家对不同时期、不同星座中行星的出现和它的亮度的解读形成了一整套的预测理论,比如,为东方七宿之首的角星,有二星,为一等星,其光为白色,象征着造化万物,天下太平。又比如,北方玄武星区中斗星座六颗星(又称“北斗”),其意代表天下太平,国富民安。西方白虎星区的娄星,其星明象征国泰民安,否则兵乱四起。
随着地球公转和自转,在不同的季节中各星辰的变化在道家那里也被赋予了不同的解读,比如在春季,就有这样的口诀看天象作天气预测: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在整个三十二块木板壁画中,有五块遗失,尚存二十七块,这二十七块中,绘有二十八种动物,对应二十八个星座。表象上看是遗失五块,笔者认为原本就没有。而是原塑有玉皇大帝的像所遮掩。从大堂往上观看,玉皇大帝与二十八个星座浑然一体,增添了不少神秘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画家用这种夸张与写实结合的艺术语言给人一种梦幻神奇、似懂非懂的感觉,具有较强的美感和装饰性;二,由于艺术具有形象和情感的特殊感染力,道教徒便以这种艺术作为宣扬道教礼义的手段,强化人们的宗教心理和宗教情感;三,这种表现手法为玄学和道教的多义性、歧义性、变异性提供了生动的形象资料;四,古人用这些原始粗犷、率真稚拙的形象表达自己对人与自然,对天、地、人关系的理解,是中国传统道教历史文化的积累;五,这种绘画风格体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代不守成法,狂放怪异的画风。
总而言之,玉皇阁藻井28星宿重彩画体现了云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在吸收中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非凡智慧和才能。这组绘画无论从选题、构图、色彩、造型上的艺术特点和成就对我们今天的创作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附:千年白族村——诺邓简介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诺邓村,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南端的云龙县,东距大理市160公里。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此置“比苏县”以开发盐业生产,南诏时期的《蛮书》已记载“有细诺邓井”。明代云南四提举司之一的“五井盐课提举司”治所即在这里,并形成了以诺邓为中心的东向大理、南至保山、西接腾冲缅甸、北连丽江西藏的“盐(茶)马古道”。
诺邓是云南历久未变的最古老的村名,是白族最早的经济重镇,有滇西最集中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明清文化遗踪。诺邓村现存有一百多座依山构建、形式多变、风格典雅的古代民居院落,还有玉皇阁、文庙、武庙、龙王庙、棂星门等众多明清时期的庙宇建筑和盐井、盐局、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以及驿路、街巷、盐马古道等古代建筑,是印证古代云南盐业经济兴盛和明清文化教育发展的活教材,也是中华民族主体文化、政治、经济自古以来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一统相联、一脉流传的生动展示。
(民族文化论坛主持 廖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