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弥渡
2009-10-22叶华荫
叶华荫
沐浴了数日的风雨之后,太阳重回头顶,依旧像过去那样火辣辣地照耀着今年6月3日的天空和大地。这天上午,我有幸同大理州作家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一道去弥渡县,准备进行为期3天的采风活动。
这天,一辆18座的小客车,把我和张乃光、杨泽文、杨义龙、李智红等作家的距离拉近了。面对各路文坛高手,我本打算像一条鱼那样,在弥渡的山水村落之间谦逊地闭着嘴做一回穿梭,但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之中,又不得不时常张开嘴偶尔放出几个气泡,用以泄漏内心的感念与思考,也不在乎它的深刻或肤浅……
从收费站下了高速公路进入弥渡境内,就仿佛一个人从自家院落去到了另一户人家的院里,眼中的山水树木多有不同——小巧玲珑的松树满坡满凹,近处的山形也顿觉低矮、圆润、饱满。大自然在到处张扬女性的柔美,迫使我脑海中闪现出过去观看过的“弥渡花灯”里那些动人的身姿。只有远处那些蓝色的大山才站出了男人的壮阔与伟岸,默默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我们尾随着到路口来接我们的弥渡县文联白成瑾主席、画家马立康先生和老朋友李毕一行,来到阔大漂亮的花灯广场边上一家宾馆稍事休整之后,大家开始向县城东北的“天生桥”进发。天生桥是大自然用它的神功伟力在此造成的一座天然石桥,桥长60米,高30余米。令人惊叹的是,柔韧若线的水流硬是在亿万年的时光里,用它非凡的耐力将巨大的顽石凿穿,形成一高7米、跨径17米的桥孔,让那桥身在千年挺立之后仍气贯长虹,白天渡游人,晚上渡明月、清风和白云。景区有东来西去两条路供游人从山箐两旁的山崖自由上下,途中又串联着几座古刹。山脚箐底有一水色青翠宛若玉液琼浆的水潭,十多名男女正在戏水消夏。行至某寺,突遇钟声,我一时以为那钟是专为迎接我们这群香客的到来而撞的。即刻,我又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多少有些亵渎的味道,便赶紧转念,用其它的物事将刚才的念头撵跑。
翌日,我们来到了饮誉中外的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诞生地——密祉乡,并在太极山腰的“小河淌水之源”,拜访了有着一千七百多年树龄的古银桂树。其荫之下,桂花箐头,一眼清泉自山腹之内汩汩流出。那泉如一孩童,一路吮吸着森林的乳汁,在奔跑中不断壮大,并穿过文盛街尾的凤凰石桥,欢快而去,名为亚溪河。文盛街是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另一个重要驿站,古称“马食铺”,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但我依然能从那古朴狭窄的巷道中,以及脚下的任意一块青石板上,聆听到那被它们珍藏在内心里的笑语和人畜混杂的心跳声,并从那里窥见自汉朝就频频点亮黄昏的明月与大红灯笼……在古巷一侧,一个不小心,我的双脚就踏进了伟大的音乐家、《小河淌水》的搜集整理者尹宜公先生的故居。看着墙上悬挂的尹宜公先生及其家人的照片,屋内那些旮旮旯旯便轻轻涌动出一些民歌的旋律,如水滴从井壁渗出,让人心仪和兴奋不已。
出了尹宜公先生的故居,左行不远,便是波光粼粼、杨柳依依的亚溪河。河内有白鹅凫水,岸边的草地上鸟语花香,河畔有一高出河面数尺的珍珠泉,泉水四季不断。据说,经此泉水酿造的密祉酸浆豆腐,风味独特,鲜嫩无比,远近闻名。凤凰桥头还有一个小广场,供乡亲们把“弥渡花灯”常年唱响。我知道,不单单是尹宜公先生,就是那密祉乡里世世代代的男女老少,也都是曾经无数次地来到河边,或独凭桥栏,或相依树下,看水中明月,望天上银河,深情清唱《月亮出来亮汪汪》、《放羊调》、《十大姐》、《绣荷包》等等当地民歌,释放过心声,演绎过无数男欢女爱的浪漫故事的。此时,《小河淌水》那悠扬哀怨的旋律,恰似亚溪河水漫过河床,悠悠从我心间溢出: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阿哥,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哥啊哥啊哥啊,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离开弥渡前,东道主还带我们到几个地方参观了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着的新农村。一路上,青瓦白墙的房舍与村庄四平八稳地坐落在碧绿的田畴之中,有的房屋只留了一条出口,其它三面的基石全都浸泡在稻田里,可见当地人对土地的由衷珍爱。一墒墒阔大茁壮的烟叶片片相对,相互应和;一沟沟整齐粗壮的玉米树,棵棵都自豪地抱着粗大的玉米棒子;成行成片的秧苗,油绿欲滴,长势旺盛;还有大片的豆蓬、西红柿、韭菜等等共同描绘着今日农村的美好与富足。
走进农家,户户都种花养草,各自把庭院打扮得漂漂亮亮、生机勃勃。农闲季节,各村都会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发展庭院经济,有几家人组合在一起用废弃的蛇皮口袋编织绳索的,也有各家各户搞竹编的,那产品一律的美观大方和精致耐用。同行们纷纷掏钱购买了一些竹编的花瓶和果盘,准备带回大雅之堂。
看来,弥渡“天气浑如三月里,风花不断四时春”的温和气候,的确将人民群众的生活养育得殷实而富庶,难怪缺食少穿的先人们会发出“到了弥渡不想媳妇”的慨叹。而且,世代生活在这片丰饶土地上的弥渡人,也都是淳朴、温和、热情、善良和智慧的,譬如他们县委宣传部的谭利强部长和县文联的全体同仁,一直不辞辛苦陪伴了我们几天的行程,每到一处都耐心讲解,唯恐我们少听了一句。其中饱含的不只是对我们的细心关怀,同样重要的是,他们深沉地热爱着脚下这片芬芳的沃土,并急于向世人宣传和推介它,意在加快弥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我认为,生活在弥渡是一种机缘,一种由内及外的福气。
据白主席介绍,在弥渡的5镇3乡中,几乎所有的乡镇都有可供游览的景点,花灯歌舞更是10人中有9人会唱。命里注定我只能是弥渡的匆匆过客,而弥渡只是她温润柔软的胸怀里那32万多子民最为依恋的故乡。因为有了弥渡的山、水、树木、人和田野,以及被这一切从苦与累中孕育出来的丰富物产和能让人感受到疼痛与欢乐的民族歌舞,所有弥渡人便都可以自豪地说一声:我是世上最为幸福的人!
回家已久,弥渡花灯仍在我眼中舞成朝霞,时常挂在永平坝子东面;那悠扬凄婉的民歌像月亮,时时行走在天空上,徜徉在梦境边。它们使我的生活更加丰满,让我的内心更加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