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师资培训效益 奏响校园和谐乐章

2009-10-22吴增产胡强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学科培训

吴增产 胡强芳

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挑战,因为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者,倘若教师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这种转化就难以落实。因此,提高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每所学校共同的紧迫任务。对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店镇中心小学这样一支教龄短、年纪轻、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的教师群体来说,此任务尤显重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领悟到,必须把校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抓手,让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景这一现实土壤中得以成长。笔者认为,只有把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置于鲜活的校本研究之中,才能使理论返回思想的故里。

一、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润物无声的小夜曲

1.凸显鲜明的办学思想。一是着眼一个“优”字,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中运用最优化原则评价各项工作,促进效益的最优生成;二是注重一个“实”字,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把具体工作做实做细,力求落实到每个细节;三是把握一个“活”字,就是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最佳组合形成最好效果;四是强调一个“整”字,把提高办学效益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多维目标整体设计,充分提升整体效果。我们树立的“多元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确定“营造高尚文化校园,建创新型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体现了时代发展的主题,体现了学校科学发展观及和谐校园建的本质要求和核心精髓,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的特点。在这样的校园文化彰显下,教师人人树立起一种积极的心态,教学相长,师生互为促进,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

2.铸师魂练师能。学校在新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不仅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而且对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学生身体伤害事故发生的事情,都在事前予以警示。如学校制订了《教师教育教学事故鉴定与处罚规定》,每周进行“文明班风”等三面流动红旗的评选,正面激励学生,从源头上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文明习惯。每周教职工例会用3~5分钟时间让有关教师介绍经典的教育教学故事或名曲名画作品,开阔教师视野,陶冶职业情操,愉悦健康的心理;每月安排一位青年教师介绍一位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或教育智慧,以老教师的精神鼓励感召青年教师,实现新老合作,形成了和谐的合作氛围。

3.制定、实施“213工程”。在六年中,我们全力打造一支由20名校级学科骨干教师,10名镇级学科骨干教师、3名镇级名师组成的师资梯队建设工程(简称“213”工程)。为保证这一工程的实施,学校制订了学科骨干教师的评定标准、评定办法、管理办法,建立和健全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体系。有了科学的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每位教师心中也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创新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紧跟时代的进行曲

1.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平台。作为浙江省宁波市电教馆课题实验学校,西店镇中心小学率先探索多学科专题网站建设,开发整合网络资源,建立新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信息技术教育特色的内涵,拓展了信息化教育的外延,使信息技术深入课堂、深入学科、深入教育教学、深入管理。学校发挥综合网站互动管理作用,通过设立校长信箱,开通家校e移动平台,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及时进行学生心理辅导,了解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意见。各科室各部门工作实行办公电子化、无纸化管理后,网站上的网盘系统和通知公告栏目,方便了各科室与各片完小文件的传输,使工作更加有序、更为规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还充分利用家校移动平台同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的教育行为。

2.立足农村教师实际,找准自身的出发点。首先,在开学初制定详尽的《西店小学信息化考核方案》,让老师有个工作的衡量坐标;其次,积极开展实用性强的各类培训,如信息技术培训、网站使用培训、网络硬盘使用培训、校训通使用培训等,让所有老师都感觉信息技术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3.优化教师培训形式,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我们根据教师的年龄特点以及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首先,采用分年龄段的教学方式。对于青年教师与计算机基础较扎实的中年教师,适当加大培训的难度和速度,通过这些教师的学习成果再去推动学校里其他教师的学习热情。对于那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则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基础技能的掌握上,从基础开始,然后再循序渐进,逐渐加大培训内容。其次,科学安排培训时间,使每个教师都能静心接受每一次培训。

4.强化教师培训效果,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通过前面的信息技术培训,广大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技巧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实践中也有了较强的运用能力。为了让教师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了让教师把自己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真正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机整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教育教学的目的,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教师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有机整合的实践进行了强化培训。

三、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海纳百川的交响曲

1.创设教师发展条件,激发教师工作的内驱力。校本培训是一项周期长、要求高的全员培训任务,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为了保障这项工作持久深入的开展,我们做到五个倾斜:资金倾斜、师资倾斜、时间倾斜、奖励倾斜、评价倾斜,尽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设必要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条件。

2.开展教学开放月活动,在校内给予教师均等的展示机会。我们每年把4月和10月作为教育教学开放月,实行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方法开放、听课对象开放。同时,我们邀请全班学生家长深入课堂,让他们目睹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新课程春风吹拂下的教育教学新动态,充分感知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听课后学校还安排家、校交流时间。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部分老师在社会上的教学声誉,而且使学校知名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宁海报》、宁海电台、《宁波晚报》相继报道了此做法。

3.开展“九课”讲说听评活动,实现分层培训。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落实教学技能培训工作,每学年我们都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引路课、入门课、汇报课、达标课、优质课、研讨课、专题课、示范课、观摩课”等“九课”讲说听评活动。其中,入门课和达标课是对新进教师和年轻教师开展的;引入课、观摩课、研讨课和专题课是针对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骨干教师的,主要是为了发挥他们的骨干优势;典型引入,优质课和说课是对教研组全体教师而言的;汇报课是外出学习教师向大家汇报学习收获的,以帮助大家开阔眼界。

4.建立考评和激励制度,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成功学校的管理,激发全体教师的内驱力是关键。为此,我们首先建立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专业素质考评的制度。以月工作考评和月工作折线图为参考,以教师自评、互评、领导评三结合的方式,实行全员聘任制的人事制度改革,把不合格教师调离本校。这种人事制度改革,既是激励与竞争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树立了竞争意识、成就意识,从而激发教师自觉积极地参加校本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其次,我们也建立了优质优酬的激励制度,在学期考核中,做到按能享酬、多能多酬。这种激励制度,促使教师以“校本意识、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五种意识为驱动,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中,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努力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投入学习、投身改革,真正实现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四、彰显教育科研强校实力——相得益彰的协奏曲

四年来,学校注重以科研为先导,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题带动,让教科研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我们承担了三个市级课题,其中《小学语文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已经结题,并获得了宁波市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等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专家好评,教师科研成果发表与获奖共达48项,县级以上论文获奖500多篇,县级以上教坛新秀共25人次。其中,杨赛绒老师获得浙江省英语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叶云霄、胡海燕等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分别获得了市一、二等奖。

校本培训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创新与实践的过程是艰辛的,今后的培训任重而道远,还有更多的问题、困惑等着我们去思考,更多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学科培训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超学科”来啦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