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格教室里的嵌入式培训

2009-10-21彭敦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7期
关键词:微格嵌入式教室

彭敦运

金色的朝阳还没爬上竹梢,教师培训中心便传来朗朗书声。这书声打破了长久的沉寂,把这片花竹簇拥的校园重新带回书香的世界,更把课堂上那来自全区的几百双教师眼睛牵到了一个胜境——嵌入式案例培训。

什么是“嵌入式案例培训”?没有几个人清楚。我用“谷歌”在网上搜索了近半个小时。然而,无所不包的因特网终于让我失望了。我不得不遗憾地放下鼠标走进嵌入式案例培训现场。去了解刚刚诞生还带有试探性余温的教师培训模式与这据说在武汉市还十分稀罕的“微格教室”。

四个小时后,我终于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里,从专家的点评里了解到一些零碎的信息。

早春第一枝

那还是今年早春,乍暖还寒。以周正为首的新领导班子高高兴兴地把“微格教室”迎进了江夏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这可是咱江南的第一啊。”武汉市教育局的一位领导自豪地告诉大家。我知道,他说的“江南第一”,只是对武汉市这个江城而言。可就是这个“小江南”,也覆盖着这武汉市的好几个区,几百万人口!不能不说是稀罕,难得的稀罕。

江夏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在2009年伊始,就给全区教师送上了第一枝“迎春”。

其实,“微格教室”就是微格教学使用的教室。什么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又称为“录像反馈教学”,它诞生在1963年的斯坦福大学,当年美国人D.Allen和A.Eve就是用它,第一次尝试着借助电教手段来系统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并逐步形成了后来的微格教学培训模式的。W.Allen曾将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的条件下进行学习。G.Brown则认为: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不同风格的教学技术。显然,“微格教室”是利用“微格教学”来训练那些需要训练人的一个高科技场所。

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国教师,更加需要更新理念、需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群需要训练的人。于是,“微格教室”被嫁接上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干。

我看到了嫁接后的“微格教室”——AVA智能录播系统。这是一种可将视频信号、VGA信号、音频信号进行整合录制,生成独立的WMV/ASF标准格式文件的系统,是一种能用于课程录制、视频会议、教育培训、手术直播的高科技系统。

说它“高”,是因为AVA智能录播系统中内嵌的远程导播平台,不仅能很好地解决多信号源的难题,而且管理者使用任意一台计算机的IE浏览器,通过登录网络,都可以对整个录制过程进行监控,还能将多路视频、VGA信号集中展示在一个视窗,让受训者同时接收多种信息并迅速复合。更吸引人的是,启动AVA智能系统后,多个摄像头可根据现场演讲者的位置、行为变化,在VGA信号、特写、全景等多角度,多画面间自然切换。所有操作都无需人工干预。可控光幕,既不影响现场的真实,又可通过银幕和电子白板送给每一个受训者一个真实的现场(如图1所示)。

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就在这样一个高智能高科技的平台上,摒弃了以往的传统培训,启动了自己研制的嵌入式教师培训模式。而首先走上“微格教室”讲台培训同伴的就是田军、胡丽萍、程璐、朱忠文等这样一批武汉市的教学精英,培训的内容就是怎样分解、使用教学三大铁律中的“先学后教”、“先教后学“与“温故知新”。他们借助计算机多媒体与电子白板技术,结合先进的教学技艺,通过精湛的导引、优美的表达、精彩的互动,让听课的学生大开眼界,同时也让受训的教师享受了一顿精神大餐。

嵌入式培训

什么是“嵌入式教师培训”?这是不是又在“贩卖”新的概念?

培训中心的王安松副主任说,传统的“继教”,叫好的不多。大量的训后调查结果告诉我们,许多继续教育课就是大学的课堂搬家,打的虽然是新课程理念的牌子,可瓶里装的依然是昔日的陈酿——以“教师为中心”。受训的老师们形容它是内外三脱离——脱离学校、脱离教学、脱离教师实际。

面对着“三脱离”的现实,江夏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以科研为先导,在教育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结合先进的“微格教室”,提出了自己的嵌入培训模式(如图2所示)。

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它将继续教育的目标嵌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嵌入到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嵌入到教师的教学实际。不仅受训者是一线的教师,而且授课者也是一线的教学人;不仅讲授的内容与时下的教学进度同步,传授具体教材内容的处置艺术,包括现场点评也从即时的生成性资源入手,然后逐渐拓展到常态教学,处处切中要害,撼动教师心灵。本次使用的嵌入式模式,不仅关注了教师对教育政策的解读,关注了教材的处理、学生实情的应用、课堂组织艺术的探索,而且还引导大家怎样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发出新课程;不仅关注了全体听课教师,而且关注了对授课人培训能力的提高,关注了教师骨干梯队的构建……显然,这样一种培训,迅速高效、通俗易懂、进门容易、深化不难,给全体受训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刘影莉老师在培训结束后所说:“嵌入式培训解开了我们的心结,让我们学有收获,学了能用,我们带进课堂的不再是‘画出的饼,而是扎实的技艺。”

一个手势的故事

田军校长曾经让我配合他完成一次互动:他让我两手十指交叉、合拢、分开,再合拢,如此反复几次,并记住是哪一只手的食指在上。我很认真地看了一下,发现我那不算有力的右手食指却牢牢地控制着“上层建筑”。然后他又让我颠倒一下左右手指上下的顺序,再分开、合拢……

“好了,您自由操作几次看看。”他对我说。

没有了他的监视,我的手自由了,自由开合的手,在不紧不慢地分开、合拢……

“停,您再看看自己的手指,哪一个在上?”

我惊奇地发现,在不知不觉地分开与合拢中,两只手竟然奇迹般地又选择了第一种开合模式,右手食指依然顽固地爬上了“上层建筑”!

“您看,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他笑了。我却愕然了。愕然了的我,思绪一下子就链接上了教师的培训与应用。为什么在培训中的教师总看不出案例教学的引领性?为什么经过每一年培训后,回到课堂上的教师,依然重复着自己习惯了的教学模式,而将培训中的新理念搁置一边?这也是习惯?

“您想,一个手势都有这么强的习惯力,何况是经过数年积累下来的教学技术与艺术!”

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成语:后生可畏!但感慨之余随之也涌出一个问题,假如我强化了第二次训练,右手食指还能继续占领“上层建筑”?假如我们增强了培训的教学附着力,能不能改变教师旧有教学模式的惯性?

“是的,我们就是基于这种思考,才改革了原来的培训模式,把‘嵌入式引进了我们的培训课堂。”培训中心的王副主任小声且谨慎地告诉我,并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强化的手段有:专题培训、案例教学引领、台上台下互动、专家评点、信息技术支撑、训后检查、应用绩效评估。

我扫视着微格课堂,突然领悟,原来这也是一种强化了的培训!

一晃三个多月过去了,我心里依然惦记着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的嵌入式培训,那些回到学校的教师是否在运用受训时学到的东西?那变更了位置的“右手食指”是否还继续占领着“上层建筑”?带着这一问题,我走进了法泗中学,走进了安山中学,走进了大桥中学……有趣的是,虽然各校不同,教师不同,教学内容不同,但我又看到了“微格教室”里田军、胡丽萍、程璐、朱忠文的影子,那是他们第二、第三乃至第n次的“翻拍”,只是,“翻拍”的过程里又有了创新。我正奇怪时,没想到竟然碰到了到学校检查培训效果的中心负责人。原来,他们将教师的训后应用纳入了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一个强化教师使用的绝妙好点子。我还知道,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在巡回检查时,为下次微格教室里的嵌入式培训下了不少订单:某某学校必须派出教师登上下次的讲台,用最好的东西去培训别校的同伴。我不得不再次竖起大拇指——又一个绝招。

我知道,教师经过数年积累下来的教学习惯自然要强于一个手势的习惯。但是,有了巡回检查、有了定单式讲课、有了跟踪记录、有了“微格教室”里的“竞赛式”展示,右手食指还能顽固地爬上那本来已经离开了的“上层建筑”吗?

猜你喜欢

微格嵌入式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世界上最轻的金属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基于教师专业视域下的高校师范“微格”教学实践探讨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研究
嵌入式组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嵌入式系统概论”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