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研究

2009-10-21付尚媛

财经问题研究 2009年9期

周 宏 付尚媛 梁 楠

摘 要: 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但又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的社会工作发挥着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息息相关。然而,我国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建设方面较为滞后,人才供给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教育体制、评价及考核机制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这一现实情况出发,重新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进行了定位,首次提出针对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框架,并指出教育是进行能力培养与强化的最有效途径。此外,为保证能力框架的有效性,本文创造性地设计并构建了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评价体系,并且针对我国今后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建设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人才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76X(2009)09-0103-07

一、引 言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也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写入了总纲之中,作为全党、全国、全社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被誉为“社会工程师”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一个分支,他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有效的社会工作发挥着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在灾难来临之际,更加突显了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作用。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了重大雪灾,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各领域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冲在救援抢险第一线,组织社会救助、医疗卫生、人员安置等方面的工作,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西方经济学家曾做过研究,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7%,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其他社会经济要素的贡献率只有4.0%[1]。从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深刻变化来看,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复杂性、多样性明显增强,解决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专业化社会工作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因而,迫切需要加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思路、提高工作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然而,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真正的专业社会工作直至中华民国时期才开始出现。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在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培养,但那时国家并没有意识到社会工作及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性。直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出现了职工下岗、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这时国家才开始意识到专业社会工作的作用。2000 年,民政部向人事部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2003年初,民政部向各省市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过这一时期的初步探索,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建设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在2003年底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之后,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建设被正式提上日程,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也陆续颁布。2004年6月,我国颁布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正式认定社会工作者为我国的新职业并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标准。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和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2007年12月21日,民政部发布了《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并计划将于2008年6月进行第一次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目前,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数目增加到了200多所,形成了大专、本科、研究生三层次的教育体系。

由此可知,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因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可忽视在能力建设方面尚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中国高等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体制滞后于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是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我国高等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中,理论脱离实际,轻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缺少专业的实习机会,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且,到目前为止,后续教育未成体系,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培训机构。这些都造成了社会工作的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我国社会工作的准入门槛低。周胜、周爱萍对厦门某社会救助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该机构53名现有编制人员中,最高学历水平为本科,而且拥有本科学历的仅有2人;很多人所学专业与社会工作根本不相关[2]。加之厦门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相对应地,其社会工作也应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由此不难推断,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学历普遍偏低,而且相当一部分从业者缺乏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最后,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制度缺乏理论深度及有效的考核方式。目前,由国家规定的统一考试只注重对各领域社会工作的共性进行考核,注重广度而忽略了深度。并且,闭卷考试不能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技能及价值观进行综合评判。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还存在相当艰巨的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若不能明确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框架,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进行的教育就好比无的放矢;就无法科学、全面地考察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也就不能构建科学有效的能力评价体系,进而还会影响职业资格制度的建设等一系列事务的开展。因此,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的缺失是造成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明确定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设计一套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是当务之急。

本文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第二部分明确界定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的相关概念,作为下文论述的基础;第三部分设计了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第四部分构建了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评价体系;第五部分,作为总结,对于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几点看法。

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的含义

毋庸置疑,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主体,在工作中发挥主要的能动作用。但是要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进行研究,必须首先明确社会工作的定义及性质。

由于各国的社会发展过程、经济制度以及文化传统不同,各国学者对于社会工作的定义也各有侧重。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对于社会工作的定义是,社会工作借助人类行为与社会系统等理论帮助人类更好的与环境交流融合。它是基于人权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开展的。[注:参见《社会工作的定义》,资料来源:http://www.npfpc.gov.cn/shgz/bjzl-4.htm。]美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注:参见《美国的社会工作》,资料来源:http://www.socialwork.cn/Html/sgsw/qtsw/2007-6/17/00_37_13_622.htm。]我国学者崔乃夫(1991)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注:转引自《社会工作的定义》,资料来源:http://www. npfpc.gov.cn/shgz/bjzl-4.htm。]这些定义或侧重社会工作的功能,或强调社会工作的内容。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中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多样化,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更应该侧重其专业性,即突显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性。

因此,社会工作应定义为政府或民间组织提供的,由经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社会工作者,遵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的服务活动,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协调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应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则是以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以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人才。

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归根结底能提供什么水平的服务、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服务客体的需求,是由其所具备的能力的高低决定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是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按照既定标准胜任某项社会工作所应具备的素质,这些素质体现了作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特征。基于考核职业能力的着眼点不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要成为胜任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所必须的、潜在的能力,即职业资格;另一类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其扮演的角色和完成其承担的任务时达到既定标准的能力,即执业等级。不论实际操作中侧重哪个方面,或二者兼而有之,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要素都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三方面。职业知识包括一般常识、社会服务领域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组织管理知识等;职业技能通常是通过教育与职业经验相结合所获得的,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价值观更大程度上考虑的是维护社会工作对象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包括遵守职业准则、承担社会责任、保持公平公正等。

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专业社会工作者能否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因此,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是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水平高低决定了社会工作进程的快慢。

三、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

如果不明确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那么,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的培养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从而建立有效的途径提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水平就更无从谈起。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是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胜任能力的细化与明确,实现途径是为培养合格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而开设的各种教育、培训渠道。

(一)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社会条件决定了我们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不能生搬硬套发达国家经验,而只能部分借鉴,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使我们的能力框架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代表性,我们只关注一般意义上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将广义的和特殊领域的社会工作者排除在外;并且仅仅界定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核心能力要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能力框架适用于不同领域、不同管理模式的社会工作者。另外,为便于识别不同能力水平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我们还假设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工作者可以按照能力水平的高低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层次间具有连续性,不同级别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不同要求界定了相应的能力要素。

在设计方法上,我们借鉴了在会计人才评价领域IFAC所倡导的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Competence-Based Approach)。首先从社会工作人员所处环境和所服务的目标来分析其定位,即识别环境;其次确定其履行的基本职能,即明确任务;再次分析为完成该任务的具体要求,即能力要素;最后,各个层次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要素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实现途径。虽然,分析框架被分解成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间断的层次,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角色的分配也是离散的,但是能力要素对于个人来讲是连续的,在满足了低层次的能力要求后,才能为达到上一层次而努力。

(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和方法,我们设计了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具体如图1所示。

下面我们分别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对图1所示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图加以说明。

1. 初级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

初级社会工作人才从事较为简单的社会工作,尚不能单独完成某一项目。因此,在职业知识方面,初级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包括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计算机基础技术等,注重面广而不必深究。相应地,在职业技能上,应具有观察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

(1)观察分析能力

社会工作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解决已经出现或发生的问题,二是预防某些社会问题的发生或者当某些社会问题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加以抑制。解决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反映了社会工作被动的一面,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或者将其抑制在萌芽状态是社会工作主动的一面。无论是解决已经发生的社会问题还是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都需要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邃的分析能力。观察和分析可以使专业社会工作者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可以使专业社会工作者注意到一种倾向掩盖的另一种倾向,做到防患于未然。

(2)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由于现实中的社会工作因工作对象及其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具有广阔的知识背景。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要解决新问题必然要运用新知识、新方法。因此,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在工作中,除了及时总结过去的经验外,还需要不断自学,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学习能力是全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

(3)判断能力

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实施具体行动前要准确判断工作对象所遇到困难的真正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确定工作的方向。引起社会问题的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专业社会工作者要能够分清主次因素,确定工作的重点。此外,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运用敏锐的判断能力辨别工作是否有效,是否应该修正工作方向、改变工作方法,力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速度。

在能力建设目标中,对初级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价值观的要求也不高,他们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个人价值和尊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其中,国家法律法规是任何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尊重个人价值和尊严意味着专业社会工作者不分种族、性别、社会地位、教育程度对每一个服务对象提供同等的援助机会。同时,为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专业社会工作者应培养一种自觉学习的意识,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2. 中级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

中级社会工作人才是实务社会工作领域的主力军,他们要理解并灵活运用各种社会工作方法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态学、公共关系学、医学、护理学等。

在职业技能方面,中级专业社会工作者应具备以下技能:

(1)社会协调能力

社会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但是它不仅仅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双方之间的互动,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组织、人员。各个主体之间是一张普遍联系的大网,而不是零散的线段。要想顺利完成社会工作,帮助工作对象及时解决社会问题,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必须善于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协调各方的利益,这就要求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必须具备社会协调能力。

(2)沟通能力

专业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在自己与工作对象之间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这样才能加深工作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使工作对象完整叙述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使社会工作者充分了解问题。其次,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工作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各方面、各层次的人群打交道,这就要求专业社会工作者善于从各方面收集信息、消除由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而造成的误解或者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途径。因此,沟通能力是保障社会工作顺利进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