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家庭收入核算探析
2009-10-21艾广青刘晓梅孙健
艾广青 刘晓梅 孙 健
摘 要: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阶段。农村家庭收入核算问题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的难点。本文通过运用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现状入手,在总结核算家庭收入难点的同时,探寻科学有效的收入核算方案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家庭收入核算
中图分类号:F0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9-0118-06
一、农村低保对象现状及家庭收入核算困境
(一)低保对象健康状况
课题组对浙江、大连和甘肃地区的50户低保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统计人数147人,家庭平均人数2.94人。从统计结果来看,三个地区中低保对象的健康状况很差,劳动能力也很弱。大部分低保家庭中都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致使家庭的生产活动受到影响。
由图1可知,三地区低保对象健康状况中体弱、慢性病、严重疾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12%、17.01%、26.53%,三者合计为49.66%。
如图2所示,三地区低保对象中,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者(33.33%)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27.21%)的比例达到61.54%,说明超过六成的低保对象身体状况不佳,从而使得他们的劳动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存在严重疾病的低保对象都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一些有慢性病的低保对象也会出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现象。剩余的慢性病及体弱的低保对象属于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只有完全健康的低保对象其劳动能力是健全的。
对劳动能力健全的人进一步分析可知,占总数39.46%(58人)的有劳动能力人群当中,31.97%(47人)属于就学人口,2.04%(3人)年龄在60岁以上,剩下的5.44%(8人)才是劳动人口,是真正能为家庭创造主要劳动收入的健康群体。在劳动能力健全的人员中,由于81.03%(47/ 58)的人员处于就学阶段,不能从事劳动,从而导致家庭主要劳动力基本是以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为主,这种尴尬的局面是造成低保对象家庭生活困难的最主要原因。这一结果也符合课题组对于造成低保对象家庭生活困难第一位原因的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因病致贫的家庭达到了76%之高。
(二)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结构状况
由于低保对象家庭大都是因病致贫或因残致贫,所以家庭收入结构比较简单。大多数低保对象家庭收入靠自己的责任田(也称为“口粮田”)糊口,偶尔养殖家禽及靠其他维持生计,部分低保对象会得到相应的“三养费”作为补充收入。但是,由于失去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并不多见,即使有也是属于在农闲时候以打零工为主,除此之外很少有其他收入。虽然各地在收入计算项目里列出很多的家庭收入内容,但事实上现阶段中国农村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结构相对较简单。
(三)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算困境
从实际工作来看,虽然在规定中家庭收入是指计入家庭成员所有货币和实物纯收入的总和,但由于现阶段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结构的简单化,使得货币收入所占的成分很少。很多低保对象家庭种植的粮食作物及养殖的家禽等都是用作自家消费,很少出售,收入核算人员在核算收入时需将实物转化为货币进行收入计量。然而,在转化过程中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种植作物的不同、气候(阳光、雨水、温度、湿度等)的多变、土地质量的好坏等影响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导致作物价格的波动。另外,养殖物的个体差异、工具、交通费用等成本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实际收入核算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以上各种因素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收入核算的准确性,所以说如何将实物收入较为准确地转化为货币收入是调查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同时,低保对象的劳动能力和管理能力普遍较低,即使拥有同样的生产资料,其收入也会因人而异,难以用统一标准来界定不同家庭的收入状况。
此外,以打工收入为主的货币收入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同样由于地区不同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较难估算。人为因素的影响占主要成分,比如说在外地打工的低保对象,若没有收入证明,核算人员亦没有条件去打工地点证实其口述收入的真实性,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本人自述打工收入的基础上,通过邻里访问及当地村委会进行评议评估来做出决定。另外,农村居民收入具有动态性,尤其是那些灵活就业、打零工的收入不容易把握和核查,使得收入难以确定。
二、农村低保家庭收入核算方案
(一) 家庭收入核算
家庭收入核算是指根据评估标准来估算低保对象(包括新申请低保对象及原有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以此作为定量依据与核算时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比较,从而大致得出低保对象的受益资格。并且,在低保差额补助制度中,得出低保对象最终领取低保金的数额。
核算农村低保家庭收入以户为单位,一般按照申请人提出申请时前12个月家庭成员的纯收入计算,即申请时前12个月按规定计入的家庭成员所有货币和实物纯收入总和,且实物纯收入应转化为货币纯收入统一以人民币作为计量单位。具体计算中以人均家庭纯收入为主,计算公式为:
人均家庭纯收入=家庭纯收入÷家庭人口数
应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可概括为劳动收入和劳动以外收入。具体内容如图4所示。
(二)家庭收入核算方案
根据农村低保对象现状及核算困境可知,现阶段农村低保对象家庭缺乏主劳动力,导致家庭收入结构简单,且实物收入转化为货币收入较难,但考虑到各地区情况的不同以及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灵活就业方式的不断显现,农村困难家庭的收入构成势必呈现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则收入核算的项目也会相应增多,可以将家庭收入核算方案分为简单化家庭收入核算方案与复杂化家庭收入核算方案两种。
简单化的家庭收入核算内容主要包括种植业收入、家禽养殖收入、三养费收入及其他收入。主要是针对现阶段大多数地区农村困难家庭收入结构简单而制定的。因为农村低保标准很低,家庭里只要有一个人有工作,基本上就不能享受低保。复杂化的家庭收入核算将各种可能性收入均考虑其中。现阶段大部分地区较适宜简单化的家庭收入,但不排除存在复杂收入的可能性(如表1、表2所示)。
各地区以简单化家庭收入核算内容及计算方法为主,如若出现简单化收入核算以外的收入可以参照复杂化收入核算办法加以辅助。同时,对于边缘户的家庭收入核算同样可以采取此种办法。
对于表2中相应的指标说明:
1.50%—80%系数区间的解释
采取50%—80%的系数区间,是考虑到众多方面因素。
首先,由表3可以发现,有健全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占到全部调查人数的27.12%,即超过70%的家庭缺乏创造劳动收入的主要劳动力,并且这些主要创造劳动收入的人群全部为初中以下学历,也就是说主要创造劳动收入的人群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另外,在这些人群中有80%(32人)的人属于部分劳动能力丧失,使得这些家庭在种植、养殖管理等方面处于劣势,即使给予低保家庭和正常家庭相同的土地、种子、化肥等原料,由于其劳动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低下,低保对象农作物产出质量势必劣于他人。
其次,在收入核算中,存在类似于表3中所标列出的其他变动因素亦会影响家庭收入核算,虽然各地有平均指标,但处于平均线以下的指标量应相应给予弥补。
考虑到以上几点因素及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建议给出50%—80%的系数区间范围,由各村委会评议小组自行定夺该地区低保家庭收入核算的具体系数,且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灵活变通。
2.关于价格及成本方面
(1)以当地平均市场价格为标准。遇到价格波动比较大的年份,则根据近两年该地区种植作物的平均市场价格进行计算。
(2)对于拥有自留地的农村家庭,由于自留地一般种植物品种繁多,不可能一一计算,建议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大致估算自留地作物收入即可。
(3)在家禽类中由于养鸡的风险比较大(易患鸡瘟等状况),对于家中养殖鸡在5只以下(包括5只)的收入都忽略不计。在调查或计算过程中,养殖动物出现病死状况的要及时将其从收入中扣除。
(4)其他产生成本的,按照实际情况酌情考虑。
3.就业收入中固定收入和非固定收入
(1)固定收入,包括当地自谋职业和打工者收入及外地自谋职业和打工纯收入,还要具体区分为有收入证明和没有收入证明的。非固定收入(打零工者收入),包括当地打零工收入和外地打零工收入。
具体计算公式为:
①外地固定经营收入或打工收入的纯收入=实际收入-所在地区最低生活消费水平
②本地固定经营收入或打工收入的纯收入=实际收入
③外地打零工纯收入=(劳务所在地平均零工日报酬金额-平均日消费水平)×务工天数
④本地打零工纯收入=劳务所在地平均零工日报酬金额×务工天数
在这里需要指出:并不是每个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都与该地最低工资标准挂钩,对于二者之间差距较大者,考虑到公平性原则,建议对于外地创收人员给予一定的基本生活成本扣除。
(2)能够出示有效工资性收入证明的,按所证明的收入计算。不能出示有效收入证明的按以下几种情况分类:①如果经营者所从事的行业有缴税的票据,可以根据收取票据的金额确定其收入。则经营性纯收入计算公式=缴税金额÷税费比例-缴税金额-经营地区的最低生活消费水平。②如果无法提供缴税票据的,通过邻里座谈访问等方式,并同时参考上年度务工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和行业评估标准进行估算。③对于不能出示有效收入证明,又无务工所在地或当地城镇自谋职业评估标准,还不宜比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的,则可比照本村或本乡镇(街道)农村劳动力人均收入计算。
4.关于“三养费”方面
(1)对于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三养费”收入,按照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数额计算。
(2)对于没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有支付赡养、扶(抚)养费的能力的,“三养费”收入按照上面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这个能力一般指:有赡、扶(抚)养义务的,其家庭月人均收入超出本地城市低保的标准一倍以上的。
(3)其中有多个赡养人的,应合并计算;有多个被抚(扶)养人的,抚(扶)养费不超过其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40%—50%计算。
(4)实际接受的赡养费、抚(扶)养费高于上述规定的,按照实际接受的数额计算。
(5)赡养人与被赡养人同一户籍或赡养、抚(扶)养人属低保对象的,不计算其应付的赡养、抚(扶)养费。
(6)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双方关系的家庭成员,其相互之间的赡养、抚(扶)养关系和应尽义务等,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7)公式中给出的30%—50%和20%—25%范围,是综合了不同地区的标准,考虑到各地区的当地的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赡养人的经济能力等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各地方应灵活把握。
三、农村低保家庭收入核算问题及对策
(一) 政府对于低保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问题
国务院在2007年7月11日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通知》中指出,家庭收入是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作为核算指标,具体核算办法由地方政府确定。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部分地区为了简便计算仍采用人均毛收入作为家庭收入的现象。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央政策出台时间比较晚,很多地区在《通知》发布前已经实施农村低保制度,《通知》发布后没能及时理解《通知》精神,及时修改收入核算方法。由于没使用纯收入方法来计算低收入家庭的收入,造成很多低收入家庭不能及时享受低保,从而造成对农村困难群众的救助不及时、不到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另外,由于中央没有具体关于农村低保评估的体系和标准,对地方政府所确定的政策与实施办法是否可行很难判断。国家应首先制定出一定的核算标准,对必要的问题进行规范,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掌控权。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地方相关部门制定低保核算方法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也是农村低保核算问题不断完善的必然趋势。
(二) 国民的低保观念和理念问题
在收入核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申报低保者隐瞒自己家庭收入的情况,或者已经享受低保的家庭在收入水平超过低保线标准的时候不主动申报家庭收入,目的就是为了多领低保金。另外,也存在一些村干部为把自己的亲属纳入低保对象,进行拉选票等现象。还有的地区由于低保的资金少,而低收入者多。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原则,把有限的低保资金平均分配给低收入者。比如本来50元应该给一户低保人家,可是村干部担心有些人攀比闹事,也经受不住每天来找干部要低保的折腾,就把50元低保金分成5份,分别分给5个低收入家庭。这样做虽然每户得到的救助额少,但大家觉得公平分配了,没人闹事了。但是问题在于该救助对象没能得到很好的救助,不该救助的却得到了救助。损害了低保家庭的救助权力,使低保的功能和作用没能得到很好发挥。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民主化进程与国民观念理念相脱节的问题。
在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有许多细致工作需要做。其中,让国民充分认识社会保障制度,认识救助制度和低保制度的作用和功能,提高认识,才能使低保制度真正贯彻和落实。所以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仅仅是对现有低保对象的教育,也要注重对干部和其他群众特别是未成年儿童的教育。
(三)金融资产核算权限问题
在城市与农村低保收入核算中,都会碰到无法核算的收入,即存在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收入和隐形收入。因为到目前为止,公民的存款额只有公安机关才有权利查处,民政部门没有相应的权力。这是中国法律制度中公民财产的隐私权与公平性之间的悖论。在国外,一般都是工资和存款实名制。在法律法规制度下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做到财产的一目了然。在中国,由于法律和制度的缺失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金融资产收入和隐性收入核算在短时期内还有很多困难。只能是通过群众反应等情况采取酌情处理。期待我国尽快出台各种法律,健全收入分配制度,使收入核算能相对准确无误。
(四)现行收入核算方法的缺陷
各地都制订了低保标准和低保家庭收入核算办法,但是农村低保标准不能完全反映贫困农户的真实全貌。基于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方法虽然揭示了农村贫困的重要层面,但客观上说只是提供了有关贫困的不完整描述。因为农村中有些真正困难的家庭,多是因家庭成员重病、重残、劳动力缺乏和医疗费用支出较大等多种因素复合而成,若仅凭家庭收入核实低保对象,不尽合理。
另外,由于实物收入转为货币收入比较难,加上低保对象劳动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低下,很难精确计算其收入。三养费计算也很难,家庭赡养费问题极为复杂。如何计算赡养费,如何确认是否给付,给付多少?如何处置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生活极为艰难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单一采用家庭收入核算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的情况并不多见,各地普遍采用的是家庭收入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群众评议认可比家庭收入核算使用的更普遍性、更易被接受。其中尤其要注重发挥村评委会小组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货币收入核算还是实物收入转化为货币收入的核算,当地村委会评议小组都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村委会小组成员构成中大多以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人员组成,他们不仅对于村里各户的家庭状况比较了解,并且对于当地农作物的产量、价格等相关收入核算影响因素的把握也较客观直接。其次,即使地域相同,各村的情况也会出现差异现象,由县级或县级以上部门统一制定各变化影响因素的指标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由各地区村委会评议小组来自行把握本村收入核算中相关影响因素的确定问题,比较贴近农村的实际状况,也方便操作。村委会小组所要把握的情况包括:农作物、养殖物价格的确定、农作物产量的确定(这里包括土地质量的好坏对产量的影响)、相应成本的扣除(考虑到劳动能力,家中是否有患病者,工具的使用、交通费用等)以及家中是否有子女上学等影响收入及支出的需要。村委会评议小组综合多种变动因素,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切实可行地衡量被调查者的家庭收入情况。
对于核算中无法估测的地方可以采用邻里走访、信函求证、部门联动、跟踪调查、比较法、民主评议等方法来进行。
四、总 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三个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收入核算问题的调查,发现中国现阶段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状况为:家庭丧失主劳动力、家庭收入结构简单、管理水平低下。在家庭收入核算内容的制定方面,应以农村困难家庭的主要纯收入为主,包括农民种植业纯收入、家禽养殖纯收入和“三养费”收入为主,但同时不能忽略对有其他多元化收入的核查与核算,即通过以简单家庭收入核算法为主、复杂家庭收入核算法为辅的方式,本着“宜粗不宜细、就低不就高”的原则,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方法,因地、因人、因户评定出低保对象。同时希望国家出台相关农村低保制度的配套政策,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核算和确定机制,推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从而维护广大农民群体中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 郭芳.中山市出台低保家庭收入核算办法[N].中国社会报, 2006-03-15.
[2] 岳德亮.浙江低保家庭收入这样算[N].金华日报,2007-05-09.
[3] 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核定办法(试行)》的通知[Z].浙民低 [2007] 93号.
[4] 嘉善县城乡低保工作实务手册[Z].2008.
[5] 绍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Z].绍县政办发[2006] 72号.
[6]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的通知[Z].甘民发[2006] 102号.
[7]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的通知[Z].酒政办发 [2006] 56号.
[8] 敦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敦煌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Z].敦政[2006] 108号.
(责任编辑:孟 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