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本《圣经》主要文体简介
2009-10-21陈亚敏
陈亚敏
摘要:《圣经》是一部经典的宗教著作,同时它又是一部非凡的历史文化经典。本文通过英译本《圣经》的语言实例来分析《圣经》中的五种主要文体。
关键词:《圣经》;文体; 语言
英译本《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著作,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和文学巨著。《圣经》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对西方的思想、艺术、文化、生活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不仅确立了西方基督徒对上帝的信仰,同时对其传播的载体——语言,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前者39卷,后者27卷。《旧约全书》本是犹太教圣经,是希伯莱民族文学遗产的总汇,其原文为希伯莱文。《新约全书》原文是希腊文,于公元一、二世纪时陆续写成,之后不久被译成了拉丁文。《圣经》在全世界译本繁多,它的英译本始于八世纪,但英译《圣经》的权威本是1611年出版的詹姆士国王《钦定圣经》。《简明剑桥英国文学史》曾对《钦定圣经》作过这样的评价:“所有翻译作品中最伟大的一本是英文《圣经》,其实它远不止于此,《圣经》是英语著作中最伟大的一本,是英文经典著作之冠。它是对于英语语言和英国人性格有着最大影响的一个源泉”[1]。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英语也随之而发展,尽管《钦定圣经》及其修订版的地位难以被取代,但是因为时代的需要和语言发展的要求,《圣经》的英译又出现了诸如《新英语圣经》,“今日英语版”《圣经》、“新国际版”《圣经》等版本。英语《圣经》的问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同《圣经》的影响密不可分,而这种影响随着基督教传入世界各国,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各国的语言,并对世界各国的语言文体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拟通过英译《圣经》文体的介绍来分析《圣经》的语言特色。
一、叙述性文体
英译版《钦定圣经》完成于17世纪,它保留了《圣经》希腊文,希伯莱文两大古代语言的精华,使之与英国本族语的风格融合同化。经过言语的锤炼,袪除伊丽莎白时代辞藻华丽的散文文风,这部英译本《圣经》的语言升华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同时《钦定圣经》的翻译受到威廉·延德尔(William Tynade, 卒于1536年)的影响颇大。廷德尔是个个人主义学者,但当时的宗教改革运动使他认识到,基督的教义应该为市井居民和田间耕夫所了解,其解决方法便是使用当时的通俗语言重新译新、旧约[2]P382。因此,廷德尔译文以及在其影响下的《钦定圣经》英译本和之后的诸多《圣经》译本中,简朴、直率的文风尤其表现在叙述性文体中。如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段文字[3]:
Then he got into the boat and his disciples followed him. Without warning, a furious storm came up on the lake, so that the waves swept over the boat. But Jesus was sleeping. The disciples went and woke him, saying, “Lord, save us! Were going to drown!” (Matthew 8:23)
(耶稣上了船,门徒跟着他,海里忽然起了暴风,甚至船被波浪掩盖。耶稣却睡着了。门徒来叫醒了他,说:“主啊,救我们,我们丧命啦!”)。(马太福音8:23)
显然,简洁的词汇,简单的句式是圣经语言的一个重要特色。在这个段落里,语言平易、简洁、准确;重用实义动词,强调故事的运动,意义模糊的形容词和表示抽象意义的华丽辞藻几乎没有,句型也很简单。此外,英译本中不仅多处采用了“then”、 “and”、 “but”这样的简单连接词来连接上下文,并且使用“so that”这样的结果状语连接词来表达句中的语气。这样的语言处理活泼生动,句子前后连贯特别紧密,被连接的一系列事物和行为产生累加的效果,细节也得到了加强。英译本《圣经》中,叙述体的故事一般段落较短,简单的句式多次出现,朗读起来节奏感特别强,轻、重音均匀地分布,类似这样简明、直白类似于讲故事的叙述在《圣经》中比比皆是,大大有利于信徒们依据《圣经》来传诵基督耶稣的神迹。
二、议论性文体
议论性文体在《圣经》中十分常见,这类文体的经文有:新约圣经中的书信、旧约中的先知讲道、耶稣的讲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非常注重人的理性和逻辑推理,旨在说明事物的因果关系。 在这种文体中一些情态动词和连接词是少不了的,例如:ought to (应该), because(因为), because of (因为), so (因此),therefore(所以),等等;新约的作者指出:
Anyone, then, who knows the good he ought to do and doesnt do it sins. (James 4:17)
(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 (雅各书4:17)
《圣经》中贯穿着明显的仁慈,博爱的基督精神,宣扬世人行善的道德准则。在这种意义上应该做的不去做,是达不到神的标准的人。因此,在神眼里就是罪人。这样的阐述读来既生动又深刻。
《罗马书中》也有很好的议论性文体:
The wrath of God is being revealed from heaven against all the godlessness and wickedness of men who suppress the truth by their wickedness, since what may be known about God is plain to them, because God had made it plain to them. For since the certain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Gods invisible qualities-his eternal power and divine nature-have been clearly seen, being understood from what has been made, so that men are without excuse.
For although they knew God, they neither glorified him as God nor gave thanks to him……
Therefore God gave them over in the sinful desires of their hearts so sexual impurity for the degrading of their bodies with one another. (Romans 1:18)
(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
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 (罗马书1:18)
为了说明道理,议论性文体的使用必不可少。《圣经》中主耶稣要对子民阐明父的存在及对子民的恩惠,只凭故事的讲述显然不够直接。因此,凭借内心中冥冥存在的宗教逻辑理性和道德准则,信徒可以从《圣经》中感受到耶稣的权柄和《圣经》话语的巨大能量。
三、颂扬性文体
在所有评价性的语言中,赞歌是一种典型的积极性的评价,是说话人对被赞颂方态度的一种直接表达方式。在《圣经》里,对主耶稣的赞颂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表达肯定态度和积极评价的语言表达方式。《圣经》新约启示录一节中,多次出现对主耶稣的赞颂。例如:
“Holy, holy, holy
is the Lord God almighty
who was, and is, and is to come.” (Revelation 4:8 )
(“圣哉!圣哉!圣哉!
主,神,是昔在,今在,
以后永在的全能者。”)(启示录4:8 )
又如:同样是在《启示录》中:
“You are worthy, our Lord and God,
to receive glory and honor and power,
for you created all things,
and by your will they were created,
and have their being.” ( Revelation 4:11)
(“我们的主,我们的神,
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
因为你创造了万物,
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启示录4:11)
这两段文字都分别使用了平行,重复的语言结构,读来寓意凝重、宏大,充满气魄,充分展现了信徒心中主耶稣作为真神的伟大和神圣。同时,作者通过英语现在时态的表述,隐晦地将读者纳入到评价中来,使读者意识到赞歌并非作者的主观评价,而是客观描述。在赞美诗中,对于上帝的称颂大部分用第二人称指代。主谓倒装的语序也时有使用,句子结构简单完整。在节奏方面轻重音节交错,语言庄重严肃。
英译《圣经》巩固和发展了英语以平行结构为基础的气韵与节奏。由于《旧约全书》的原文为希伯莱语,而希伯莱诗歌的主导句型是对偶结构,即两个句子并肩而立,第二个句子以相同或相仿的结构重复第一个句子[2]P385。因此,《圣经》中常可见到句法结构上相似的排比颂扬性文体,如:《诗篇》(Psalms 9:1,9:2)
I will praise thee, O LORD, with my whole heart; I will show forth all thy marvelous works.
I will be glad and rejoice in thee: I will sing praise to thy name, O thou most High.
(我要一心称谢耶和华。我要传扬你一切奇妙的作为。我要因你欢喜快乐。至高者阿,我要歌颂你的名。)
《圣经》的排比句格律平整,韵调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流畅的表达,自然体现了语言的通俗性。
四、启示录文体
除了赞颂性文体,启示录文体也是《圣经》中常见的文体。启示录属于启示文学,这种古老的文体特色是假托一位古代人物而写出奇特奥妙的意象。启示录文体带有对事物的先见和对他人的启迪和指示,通常是先知或圣人的先见之明。但与预言性文体不同的是:启示录文体运用象征、表现以及其它文学手法,来表达对将来的种种预见。它的用语大多是象征性的。数字、颜色、矿物、宝石、野兽、星宿、灯台,全部用来代表人物、事物或真理。旧约中的《但以理书》、《以西结书》和《撒迦利亚书》,同属这类文体,而《新约全书》则只有《启示录》。
《新约全书》的最后一章《启示录》,据说是耶稣的门徒约翰所写,主要是对世界未来的预警,包括对世界末日的预言,是传教的重要依据。这当中就写道:当罗马皇帝多米田(Domitian)迫害教会期间,使徒约翰被放逐到拨摩海岛上,主在那里向他显现,把现在的事和将来必成的事指示给他:《启示录》 (Revelation 1:19)
“Write, therefore, what you have seen, what is now and what will take place later. The mystery of the seven stars that you saw in my right hand and of the seven golden lamp stands is this: the seven stars are the angels of the seven churches, and the seven lamp stands are the seven churches.”
(所以你要把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都写出来,论到你所看见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个金灯台的奥秘:那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
在《圣经》故事中,我们也了解到:之后约翰的确依照耶稣的话去做了。John, who testifies to everything he saw——that is, the word of God and the testimony of Jesus Christ. (约翰便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证明出来。)(启示录1:2)John, to the seven churches in the province of Asia. (约翰写信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启示录1:4)。在这则《圣经》故事中,耶稣通过具体的事物:“七星”和“七个灯台”向约翰彰显后来要发生的事,并对他传以启示令,完全显示了在信徒眼中耶稣作为神而非人的大能。
五、预言性文体
《圣经》的无与伦比之处,还在于其预言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人统计过,《圣经》每四节经文中就有一句是预言性质的,此外还有一千多个独立的预言。《圣经》预言中最受关注的是关于“生死”的语言。《圣经》说,“As he came forth of his mother's womb, naked shall he return to go as he came, and shall take nothing of his labor, which he may carry away in his hand.” (Ecclesiastes 5:15)(人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传道书5:15)。事实上,我们中华民族早就深谙此理,任何人的一切功名利禄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褪色,而且终将归于乌有。不仅东方如此,西方人也十分认同。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虽席卷欧亚大陆,称雄一世。后染疾而终,年仅三十余岁。据说临死时他吩咐部属在他的棺材的两侧挖两个洞,让他的两只手伸出来,以便告诉世人,像他这样的伟人,离世时也是两手空空的。
《圣经》中有明确的关于生命不死,死后有审判的教导, “Just as man is destined to die once, and after that to face judgment. ” (Hebrews 9: 27)(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有审判。)(希伯莱书9: 27)。公元一、二世纪,当世人还在为长生不老,万代永存而寻找奇世珍草,苦炼仙丹时,《新约全书》就已经预言了肉身之死的定术。然而“肉身之死”与“生命不死”在《圣经》中却是两个概念。旧约中有不少见证生命不死的记载,尤其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从死里复活的记录。新约中,耶稣则多次谈到“永存的生命”,“审判之日”,“天上的奖赏”和“地狱的刑罚”,作为非基督徒,我们无从知道死后是否有审判,又如何被审判,但“人人都有一死”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结语
《圣经》的文字简洁洗炼,优美朴实,语义含蓄深邃,回味隽永深长。《圣经》的文体特色鲜明,独树一帜。正如英国哲学家、散文家罗素在评论《圣经》文体时指出:“在风格方面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过英译《钦定圣经》”。本文只简要介绍了《圣经》英译本中最常见的五种文体,希望通过识别《圣经》中不同的文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圣经》。
参考文献:
[1] 王佐良. 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
[2] 侯维瑞. 英语语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3] The Holy Bibl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and Chi-nese Union Version [M].International Bible Society,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