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与本能——试析劳伦斯小说创作思想的二元平衡性

2009-10-21李金奎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平衡性劳伦斯本能

李金奎 刘 勇

摘要:理性与本能是劳伦斯文艺创作的核心和出发点,构建二者的和谐性与平衡性是其创作的目的。本文从劳伦斯所采用的二元结构出发,通过对劳伦斯小说中表现出的本能与理性这两个二元对立体的分析,探究劳伦斯解决社会问题的救世之路。

关键词:劳伦斯;理性;本能;平衡性

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主题性、普遍性与确定性给他们带来科学技术的先进,工业生产的发达,物质文明的昌盛以及社会的相对稳定。但同时它也给西方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其一是物统治了人,如伽达默尔所说的“沉醉于技术的迷梦”“重复强制”“消费强迫”“舆论强迫”“单向行使的事实强迫”[1]P115等等。其二是形而上学的普遍性和确定性把人的本质加以抽象化、绝对化,从而压制了人的具体性,压制了有血有肉有意志有感情欲望的个体性,使人们的精神空虚、个性丧失、生命本能衰竭。

针对西方文明的物质化、工具化,以及忽视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倾向,以D.H. 劳伦斯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文学异军突起,极力反对关于自我的形而上学。他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对人的心理及生命本能本质的认识,旗帜鲜明地指出社会中本能与理性的对立,提出自己的非理性哲学——“血性意识”。认为只有在社会中实现人的本能与理性之间的和谐性与平衡性,才能拯救人类,构建和谐社会。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劳伦斯小说中表现出的本能与理性的分析,探究劳伦斯解决社会问题的救世之路。

一、理性与本能

理性改变了人们的原有的世界观,开启了人们的心智,呼唤人的觉醒,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革命、精神上的启蒙和人的解放。理性的发展对于人们改造自然、洞察宇宙万物之本质,破除宗教蒙昧主义具有巨大的作用。20世纪的西方社会里,人们在科学理性的鼓舞与指引下饱享着物质财富的丰硕成果。人的物化现象被强化,人必须依靠金钱而存在。但人是具有灵魂和精神的动物。理性无法完全解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无法为人们提供人生价值判断的尺度。人不能根据理性去爱、去恨,从而解决精神的、情感的、道德的和信仰的种种矛盾和需求问题,因此理性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非理性意识。

劳伦斯相信人的本能、意志、潜意识、直觉等非理性因素是自然世界的基础和本原。他从人的自然本能出发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认为通过理性得到的知识是一种支离破碎的东西,而非完整的认识,没有生命力和活力。人只能靠感知、直觉以及血液的肉体这些自然因素来理解事物和认识世界。

社会理性的发展忽视了对人性本能的关怀。因此,劳伦斯通过作品呼吁人们既要有理性,也要有对人性本能的关怀,鱼和熊掌二者都要。当理性与本能发展到不平衡,出现一种畸形的时候,那么人文道德失范的问题就产生了。在文明理性的社会中,文明理性要体现以人为本,要有人性本能相伴。本能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的东西,它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文明理性的发展。如果文明理性的发展不利于人的建设,不利于人性的完善,让人们感到机器的压迫,本能的失落,那么这种文明理性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理性和人性本能的发展并不总是平衡的,工业文明所代表的理性和人性本能的发展出现了一种二元对立的现象。在这样一个现实面前,劳伦斯用其作品抗衡文明理性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对现实的一种回应。

劳伦斯认为,在文明理性的社会里,他说性本能是人之个性本质的表现,这种本质是上帝赋予的,是理所当然的。劳伦斯在《性与爱》一文中,把性与火焰联系起来,他认为,性就像火焰。有了火焰,人的生命才真实,否则,就成了行尸走肉。在劳伦斯眼中,性与生命同在,性甚至就是生命最重要的特质。性体验也是健康和幸福的基础,性是美的。他说:“性和美是同一回事,就像火焰和火是一回事一样。如果你憎恨性,你就憎恨美,如果你爱上了有生命的美,你就是在敬重性。”[2]P134 因此,劳伦斯想通过肉体的火焰来反映现代文明理性与人性本能的严重对立,试图通过平衡理性与人性本能之间的关系来摆脱工业化对人性的压抑。

二、构建理性与本能之间的平衡

劳伦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其一是我们的精神,就是有意识的社会的自我,即理性。在理性的支配下,人们总是按照一种外在的标准和并非自己的意志行事,放弃自己,丧失自己,为他人而活着。这正符合海德格尔认为的人生在世的态度之一:“丧己”,即“丧失自己本身”;其二是我们的肉体。这肉体蕴含有非理性的同情心、欲望和激情,即本能,是体现最基本的自然生命力的本真的自我。这也是海德格尔认为的人生在世的另外一种态度:“葆真”,即“获得自己本身”[3]P168。这两种自我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在这两个“自我”中他更推崇第二个本能的“自我”。劳伦斯反对对性本能任何形式的限制、束缚和压抑。他主张让人的性本能得到最充分、最自由、最完整的表现。他在给厄内斯特·柯林斯的信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的血性意识:“我最大的信仰是相信血性和肉体比理智更聪慧。我们的理智可能犯错误,但我们的血性所感觉到的,所相信的和所传达的,永远是正确的。肉体,血性高于理智、道德,这是自己最大的信仰。”[4]268劳伦斯对性本能的钟情就是对人的自我生命价值的追求。他呈现了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人文特征。

劳伦斯认为过度的理性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与危害,使人们变得麻木不仁、无情无义。他认为人应该如小说中伯金、厄秀拉和康妮那样,既有理性又有人性本能,成为一个完整健康的社会人。但其小说中所谓的“工业之子”们由于过分坚信理性的力量,最终丧失本能而枯萎死亡。在工业社会的影响下他们逐渐“丧己”,退化成资产阶级的附庸与代表。如《白孔雀》中莱斯利是个体格健壮、精力充沛的煤矿主,但却是个肉体与精神严重失衡的人。他那健壮的体格没有真正的“生命力”,因为他的身体已失去了自然的野性,这位矿主已融入机器世界,他的自然属性已被异化;《虹》中的小汤姆·布朗文是劳伦斯笔下的第一个煤矿经理,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作为一个工业化的奴仆,认为人世间的一切,无论是男是女,灵魂或肉体,上帝或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厄秀拉的情人斯科里宾斯基是个机器人。他的内心生活死如僵虫,灵魂进入了坟墓,他的生活纳入了已经建立秩序的事物之中;而《恋爱中的女人》中杰拉尔德体魄健壮,精力充沛,但精神萎缩,感情冷漠,他体现着工业意志与机械性。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机械运动,他是个缺乏情感的空心人。在他眼中工人不仅是用来生产煤的工具,也是他所占有的一项资本。他冰冷的意志不仅反映在贪婪的人性中,更体现在他违背人性的“机械主义”原则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克利夫则更是机械的化身,他代表着金钱、理智、秩序和机器,是一个完全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的资本家,信奉“工业先于个人”的原则,把金钱上的成功当作其人生的最高目标。他既具有英国贵族的虚伪和自私,又具有资本家的冷酷无情。如果说杰拉尔德还具有一种强悍、野蛮的生理冲动,那么双腿瘫痪的克利夫则完全丧失了自然的情感,是一个丧失人性和本能的人。当他坐着机动轮椅在庄园里转来转去时,他完全是个半人半机械的怪物。可以看出从《白孔雀》中的莱斯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克里夫,这些代表着“文明理性的自我”在社会中沉沦,愈来愈被异化,越来越远离自然,退化变成了工业社会的附属品,其人性与本能丧失已尽。这些人拥有社会财富和地位,但同时又被工业文明所异化,他们只有在机械中才活着,生存着,行走着。

然而,人首先是独立的个体,然后才是属于社会的人。人具有“自我维护的本能”,具有“一种把其特有的潜力展现出来的内在倾向”。换言之,“让自己成为自己,发展自己潜在的个性” [5]P24-25是人的天性。像厄秀拉、康妮、梅勒斯这些“自然之子”代表着本真的自我的人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们要保存自己的自然状态,回到本真的自我。厄秀拉用自己内在的自然力量抵抗住了外部世界的压力,没有“丧己”和被异化。她仍坚持探索世界,迎接彩虹。康妮和梅勒斯不甘沉沦、不甘被异化,在“丧己”与“葆真”的斗争中,他们勇敢地反抗工业文明与理性的过度压迫,完成了自我超越。他们的结合从而使机械统治下暗淡无光、郁郁寡欢的人类生活发出艳丽的光彩,使人的本能与理性恢复平衡和谐的关系。

关于理性与本能的关系,我们不妨这样来看,理性就像一个有着固定形状的火山外壳,而绵延,或者说本能则是火山内部不断翻腾变化的熔岩。首先,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了火山外壳,消除了强制,熔岩便会化解;然而,没有了熔岩,火山也就不在存活。其次,两者又是矛盾冲突的。火山外壳虽然压抑并束缚着那不断翻腾变化、汹涌澎湃的熔岩,但同时也经受着熔岩的激荡与冲撞,随时有破裂的危险,所以平衡好二者之间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三、结语

劳伦斯的作品显示出他重视人,关怀人的幸福和生命,有一种人文关怀的维度。在当今社会中,人既要有理性,也要拥有人性本能。理性与本能是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所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要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失之任何一个方面人都可能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正如劳伦斯笔下的人物,由于缺乏本能或理性,要么被异化,要么死去。我们知道人和其他任何动物一样,原本根植于无穷无尽的万物之中而与之合一,这合一的整体就是人生的家园。自从有了自我意识从而能区分主体与客体之后,人一般地就把事物当成外在的客体、对象而加以认识、加以占有和征服,人在这种认识、占有和征服的不断追逐的过程中创造了文明。但文明理性却逐渐将人与自然隔离,使人失去了万物一体的庇护,失去了家园。现代人忙碌于征服物质,可同时又被物质所征服。在喜悦与骄傲之余不免感到惶惶不安,因为他们拥有了一切却失去了“一个安顿自己的寓所”[6]P261——人性本真的自我。我们不要慨叹人生的短暂,人生本来是短暂的、有限的,我们应该在人生的有限中追寻人生的意义和家园。当然,这种追寻既是不脱离功利的,但又是超功利的。这就是“超越自身”,超越有限性,融身于万物一体的整体之中。在物质文明极度发达现代,我们呼唤人们要少一点功利追求,多一点心灵的关爱,这必将有助于开辟一条通往精神家园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汉斯·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Lawrence, D.H., Sexual Love[M], London: Penguin Group, 1986.

[3]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4]Boulton, James, The Letters of D.H. Lawrence[M],Vol. 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5]埃里希·弗罗姆. 寻找自我[M]. 陈学明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8。

[6]张世英. 进入澄明之境——哲学的新方向[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猜你喜欢

平衡性劳伦斯本能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逆本能
吉米问答秀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这个动作坚持二十秒预示寿命长
基于熵值法的山西省煤炭行业生产使用平衡性分析
劳伦斯·许:我是个“造梦师”
詹妮弗·劳伦斯大好时光
突发事件的平衡性报道分析——以地震类报道为例
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