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西部
2009-10-20王留平
王留平
“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03年6月,即将毕业并已联系好了工作单位的我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
经过培训,两个月后我和其他几位志愿者来到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坡头镇。我被安排在镇上的一所小学教二年级和四年级的语文。
领队在出发前向我们说得最多的是“艰难”两个字,好让我们有心理准备。我不以为意,但是到了目的地,我才真的明白领队口中“艰难”两个字的含义。尽管我已经有过最坏的想象,但眼前看到的情形仍然让我大吃一惊。
“没有笔直的大路,只有弯曲的山路,迂回曲折。飞扬的尘土笼罩着一排排低矮的土房子。走进学校,看不到平整的操场,看不到整洁的教室,教室里甚至连讲台都没有,我能看到的只是一间间摇摇欲坠的教室,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
这是我在第一篇支教日记中描绘的我对坡头镇的第一印象。
支教的生活是艰难的。摞上四叠砖头,搁上两块床板,就成了我们的床;用两口大锅煮饭,每次做完饭,满身都是黑灰;学校食堂的菜里没有肉,只有土豆和大头菜;供电很紧张,很多时候都只能点煤油灯或蜡烛……
巍峨的大山,阻挡了孩子们看世界的目光,很多学生写的作文让我感觉既好笑又心酸。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很喜欢乔丹,我也想像他一样,在操场上飞快地跑,把球踢进人家的球门。”
人生理想若干,支教之前,我从未想过成为农民工竟然是这些西部小孩的人生理想。支教的第二个学期,我发现班上少了3个孩子,家长也没有过来说明情况。我足足用了两天的时间,穿越陡峭的山谷,才完成了走访任务。我得到的答案是这3个孩子私下离家出走了,他们说要去做农民工,因为这样可以用赚来的钱养家。我无语了,在城市中挥汗如雨讨生活的农民工,却成为孩子心中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一年之后,我就离开了那个已经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离别的时候,孩子们问我是否会回来,我却不知如何回答。上车时,除了留下车费,我把所有的钱与东西都留给了孩子们,而大包里却塞满了孩子们带过来的自家做的辣椒酱和别的东西,那么沉,那么重。
一别多年,我仍时刻关注着那片留下我足迹的土地,当听说在原来破败的教室上已经巍然屹立起了一座希望小学,我激动得一晚上没有睡着。离家的3个孩子,也早就回到课堂,长大后的他们已经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开发,更是全面的开发,在广大的西部地区普及文化知识尤为重要,这样的事情值得我们永远去做,如今有了国家好的西部政策支持,祖国广袤的西部一定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故事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部大开发战略被提上议事日程,而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就是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青年志愿者西部扶贫计划,这项计划的实施是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尤其是在精神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