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月热点评说

2009-10-20

经济 2009年8期
关键词:公务车信用卡银行

油价上涨要有明白账

“次级卡危机”将给消费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力拓案”的背后揭开了钢铁行业什么样的“潜规则”?

银行易趟房地产骗贷“浑水”

杭州公务车,改革能否节约真金白银?

(一)

汽油、柴油每吨上调600元,国内油价回到历史高点。一个月内两次上调油价,涨多跌少,成品油定价机制再次引发民众关注。高油价时代真的到来了吗?油价何时能涨个明白——

油价要有明白账

事由6月30日,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再次上调,每吨上涨了600元。这次调价之后,汽柴油的最高零售价分别上涨了8.66%和9.69%。成品油为何一个月之内两次上调?国内的成品油究竟是怎样定价的?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是最终解决办法

·中国的能源战略归根到底要靠价格机制

·与其纵容垄断企业哭鼻子,不如让它们进入市场锻炼

《今日观察》:这一次油价大幅度上调,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而且社会公众有很多的质疑:一是从全国来看,上半年成品油的库存是上升的,所以实际上供给量相对是高于需求量,而且是较大幅度地高于需求量,在供大于求的条件下还上调价格,不好理解;二是在很多大城市里,多家加油站还在大幅度地降价促销;三是油价上调并不是像有的经济学家讲的,说油价上调1个点,对CPI影响只有0.1个百分点。油价实际上影响到很多行业,比如说物流行业,物流行业成本的上升,又会反过来影响到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所以这次油价大幅度上调,对经济复苏的负面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对于此次油价上调,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给出的解释是,这一次油价上调是和国际原油的价格接轨,也符合5月8日通过的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但是有几个事实需要非常明确地指出来:首先,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在全世界是属于最高层面的,比如说在纽约,相当于我国97标号的油折成人民币实际上每升只有5.55元,而我国价格上调至6.78元。如果考虑到收入水平,那中国油价高得非常厉害;第二,定价机制和决策的核心是成本的构成,原油的成本,加上炼油企业的加工成本,再加上运输的成本,再加上国家征收的各种税费,究竟在这个价格结构里边,各占多少的比例,每一次调节到底是调节哪一个环节不清楚;第三,国际上主要国家成品油价格的制定,核心是一个间接调控的价格。这个价格的制定主体是相互竞争的企业。而中国根据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是一个政府定价,或者是一个政府指导价,跟国际市场上通行的定价是完全不一样的。

目前,国内油价存在三大趋势。第一,国际油价一定会非常频繁地波动,政府怎么来调节,使价格相对温和地波动,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第二,中国的油价现在跟国际社会相比,是偏高的,但是高油价的趋势,可能难以改变,从中长期来讲,甚至油价会越来越高;第三,节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战略,但是通过垄断定价,很难做到这一点。真正要做到节能,就要引入价格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只有打破垄断,让中石油、中石化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引入民营企业,放开市场,才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中国的能源战略归根到底要靠价格机制。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能源消耗大国,跟国际接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的时候,我们的价格也没有相应地调低,这是消费者不满意的一个主要的根源。所以,关键还不在于是不是调价,而是定价机制能不能更加市场化,真正反映市场供需。中国需要一个非常全方位的能源战略,要从需求和供给方面进行综合调节,包括法律、法规以及税收的一些手段,但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价格机制。

从短期来看,现在很难马上把两大企业垄断的格局打破,在实行国家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格的条件下,我们需要价格机制更加透明、更加公开、更加可以预期。从长远来看,政府不应该管成品油的终端定价,政府应该通过税收来调节这个价格,比如可以通过降低税率或提高税率来调整。企业如果引入了竞争机制,它会根据这个税率,想办法挖潜力提高效率,否则企业的市场份额就要下降。所以说,最终是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公司,一亏损,就会跟发改委“哭”,哭着要钱来补他们的亏空。与其纵容垄断企业哭鼻子,不如让他们尽早进入市场来锻炼自己。

(二)

银监会明确要求全国的银行不得向18岁以下的学生发放信用卡,这项新政到底能不能遏制信用卡的滥发趋势?它将给中国的消费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严防信用卡“次级卡危机”

事由银监会7月17日下发通知要求规范信用卡业务,明确要求全国的银行不得向18岁以下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同时还在信用卡的发行、年费的收取、持卡人的信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不允许银行有相关考核指标,也不允许在信用卡激活之前扣取任何费用。

·信用卡问题易导致“次级卡危机”

·银行虽可追求利润,但更需负担社会责任

·信用有风险,持卡应谨慎

《今日观察》:银监会的规定总体来讲,一是为了降低风险,二是为了减少纠纷。禁止银行对营销人员实施单一以发卡数量作为考核指标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说,可以把发卡数量作为一个激励机制。不过除此以外还必须要有其他的激励机制。

巨大利润导致银行热衷于“跑马圈地”。在美国平均每人有5张信用卡,我国平均每人有0.1张信用卡,差不多是10个人才有一张信用卡。应该说,中国的信用卡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所有的银行都发现了未来的商机。很多银行发卡就是充数量,不重质量,先把地圈上。信用卡的基础是信用,银行破坏了这种信用,如果申请人没有还贷能力,按照商业的标准银行就不应该让他享受这样的权利。对申请人的还款能力、资信证明等进行调查是基础。当这个基础被打破了,那还款人对信用也就无所谓了,均衡就打破了。

银行发行信用卡如果信用有问题,将来可能会发生“次级卡危机”,对于国家,对于金融机构,对于个人都会有很大的乱象出现。像美国,银行的信用卡坏账比率由去年10月份的5.5%,增加到现在的8%~9%,让很多美国专家非常警惕。这对于美国现在经济景气低迷是一个坏消息。2003年韩国也发生了信用卡危机,韩国的信用卡是由信用卡的专门机构发行的,结果很多发行信用卡的金融机构倒闭了,这又连带使很多银行也很危险。这是韩国2003~2004年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

银行虽可追求利润,但更需承担社会责任。希望银行业不要把发行信用卡当做单纯的商业行为,而要考虑到国家的利益。花旗银行、汇丰银行都规定申请信用卡的人至少年满18岁,而且如果是学生的话,只能申请学生卡。对于银行来讲,每一份信用卡都要填一份审查报告,很多地方还限制了信用卡的额度。所以,信用卡的风险防范,银行应该负很大的责任。

信用有风险,持卡应谨慎。要提醒持卡人,首先,

要量人为出,要了解你自己能花多少钱,能贷多少钱,能还得起多少钱;第二,要意识到,虽然社会整个信用意识还没有那么强,但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信用、征信体系已经逐渐完善,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未来的征信有影响。

信用卡在我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我们也应该像给企业发放贷款一样,以非常谨慎的态度去发放信用卡,客户也应该谨慎地使用信用卡。

印第安人有一个谚语:

“如果我们走得太快就停一下,好让灵魂跟上来。”特别适合我们今天的信用卡:我国信用卡市场走得太快,但是信用没有跟上,而信用恰恰是信用卡的灵魂。银行一定要注意,面对一个未来可能特别大的市场,现在“跑马圈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圈地一定要圈实实在在的地,而不是去吹泡泡,因为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

(三)

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上海办事处4名员工因为涉嫌窃取中国国家机密被拘捕。中国的机密是怎样被力拓所窃取的?扑朔迷离的细节背后,又揭开了钢铁行业什么样的“潜规则”——

“力拓案”浮现世界商业“潜规则”

事由

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上海办事处4名员工因为涉嫌窃取中国的国家机密被拘捕。力拓集团是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胡士泰是一个毕业于北大的天津人,后来加入了澳大利亚籍,然后被派回到中国成为力拓的上海首席代表。这一次他被捕是因为涉嫌窃取了国家机密。中国加入到铁矿石谈判以后,连续七八年来为此多付出了7000亿元,可见胡士泰和他背后的力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给其可乘之机

·企业需要有一种保护自己商业秘密的意识

·保护商业机密应该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今日观察》:企业竞争需要掌握对手的信息,需要掌握上游的信息,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窃取商业机密,就和获得信息不一样了。从权威机构所发布的信息来看,胡士泰的电脑里有几十家重要企业的产供销信息,有生产设备型号和使用原料的库存,甚至是销售信息。而这些信息和实际情况几乎一模一样的。这些信息是无法推测的,那很可能就是他通过窃取方式获得的。如果按照收入相近法去推算的话,这次泄密如果成功的话,这一家企业给中国钢铁企业造成的直接损失大概在200亿元到300亿元。这还只是第一步,后边还有很多间接影响,因为钢铁行业处于产业最上游,往下有很多其他的领域,它的价格变化将直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价格上涨。

窃密者如何轻易得到机密,还需要官方进一步调查。就现在媒体披露出来的一些信息来看,手段并不新鲜。最具中国特色的是喝酒。据说胡士泰在酒桌上表现得很不错,他经常和钢铁企业的老总一起吃喝,通常可以用一顿饭得到一些消息。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们的确有很多透露消息的漏洞。比如中国负责铁矿石谈判,代表的其实是大型国有企业。对钢铁企业来说,价格压得过低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反正倒手就会卖给民营企业。所以这也暴露了我们内部的一些问题。

不仅仅是力拓这件事,很多公司都有类似的情况,实际上涉及到两个主体、三个渠道。“两个主体”一个是希望获取商业机密的人,另一个就是拥有商业机密的人。

“三个渠道”就是三种方法,一种是合法的方法,一种是非法或不正当的方法,还有一种是介于其间,模模糊糊,半合法半不合法的方法。这个操作逻辑就是,想窃取人家机密的人,通常有专门的部门,或者叫政府公共关系部。这些人主要是做关系的,他们不断寻找有重要人脉资源的一些人,第一是找人,第二是投其所好,第三是各个击破。所以,随着这个事件逐渐被侦破,会有更多真相浮出水面。有时在饭桌上,一些所谓资深人士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会讲一些所谓的内部消息。他们在说的时候,只是为了抬高一下自己的地位、身价,但是听的人,就会把这些消息加以搜集、整理,这就涉及到经济安全和经济机密。

事实上,这种事情在国际上一直存在。我们在加快国际化进程时,也逐步开始接受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来到中国,但有很多涉外的大型企业,开始有商业贿赂等行为,然后就有窃取机密的行为。当我们开始融入这个世界的时候,要意识到在这个世界的商业规则里面有正当的游戏规则,也有游戏的“潜规则”。

中国的企业需要有一种保护自己商业秘密的意识。过去中国的企业对自己的商业机密和对“内鬼”的控制意识比较薄弱,往往是出事了再采用一些所谓的行政和法律手段,亡羊补牢已经晚矣。胡士泰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企业应该从胡士泰案得到一种启示,要建立自己内部的保密制度,然后对相应的关键人物有一套控制体系,甚至建立一套人员流动相关的合同管理体系。

法制建设也非常很重要,保护商业机密应该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国家机密法》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希望能够把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数据,列入到国家机密的范围,在法律条文上明文规定下来。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民法体系的法律、法条,也应该有相应的规定。

这件事有两个警示,一个是外国在华企业,在中国投资也好,做生意也好,要遵守中国的法律,一个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抓商业间谍是无可厚非的;另一个就是警示我们所有在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工作的人,一定要时刻注意,维护国家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不能因为金钱、美女,就出卖企业的情报,出卖国家的情报,出卖自己的灵魂。

(四)

一房地产开发公司虚构了257名购房者,骗取银行按揭贷款高达7.5亿元。在层层设防的银行贷款制度下,7.5亿元巨款如何被轻松骗出?面对房地产市场的狂飙猛进,金融机构究竟该如何防范巨大的金融风险——

堪忧楼市飙升的金融风险

事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宣判,北京华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从2000年开始的一年半时间当中,虚构了257名购房者,骗取银行按揭贷款高达7.5亿元,开发商邹庆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审判的10个人当中,除了5位是房地产公司的员工以外,还有2位律师和3位银行工作人员。这样大规模的伪造,居然通过了层层关卡,在目前房价再次飙升之时,此案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银行易趟房地产骗贷“浑水”

·要严防银行贷款集中度过高

·房地产业金融问题解决之道在立法

《今日观察》:虽然这个案子是一个个案,但可以看到这种系统性的风险依然存在。和几年前相比,房地产开发的基本模式没有变:很多开发商为开发一个楼盘注册1000万、800万的少量资金,然后大量的资金都是来自于银行。另外,银行靠房地产贷款来获利的冲动没有大的变化,有些买房者通过买卖房来获取高额利润的冲动也依然没有变化。这三个因素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以前存在的金融系统风险,现在依然存在。

银行和房地产之间出现问题,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他们一开始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房地产商从出生那一天起,就知道去找银行要奶吃。他没有钱,又要

开发楼盘,需要找银行要钱。他把房子卖给买房的人,也要靠银行向这些买房人提供按揭贷款,所以他是靠银行的奶水养大的。但是有的房地产商对这个“奶妈”说话很不客气,有一个房地产商就曾经说,如果房价跌下来,看谁死得早。到最后,银行已经被房地产商套进去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银行有时候也非常愿意去接近房地产商。因为对银行来说,住房按揭贷款这个业务很好,有房子在那里,有地在那里。按他们的话说就是,你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现在谈到房地产市场,关注的都是房价太高或者质量太差,当然,这些都是问题。我们更担忧的是,在房地产市场背后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开发商基本上把银行牢牢地套在里头了,如果开发商还不了贷款,遭殃的是银行;如果买房的人还不起钱,遭殃的还是银行。如果现在经济形势不好了,房价开始下跌了,那银行一定会比开发商死得更难看。因为房价可能会在一夜之间跌落,开发商可能会在一个月内逃掉,但他们留下来的烂账和坏账,金融机构可能要用10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消化。

不仅是中国,在国际上都有这样的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在全世界各地,找了很多银行危机的案例,最后发现有一个爆发银行危机的先兆,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房价涨幅超过20%,随后在两年的时间之内下跌超过15%,那之后银行就会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危机。

银行的高风险伴生的就是高房价,高房价实际上酝酿着高风险。从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房价高速增长,很多人的财富快速地翻了番,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财富效应。既然买房子可以快速致富,那么,更多的人就参与到投资型的买房过程中。加上开发商用捂盘等手段来不断迎合大家的这种心理,最后把房价越推越高,有一些开发商甚至帮客户作假,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房价总有停止增长的那一天,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样来的。

银行贷款的集中度不能过高,现在有些银行明显出现了房地产按揭贷款和开发贷款在信贷总量中占比过高的问题。从行业上来看,要讲究合理配置,防止在某一个行业,特别是像房地产这种热点行业,出现贷款集中度过高的情况。

房地产业金融问题解决之道在立法。十多年来,我国与房地产有关的专业法律,一年出不了一部。抓立法质量,抓立法速度,是目前房地产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房地产市场产生的诸多问题,有两个办法,一个治标,一个治本。但更重要的是治本。首先要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大量的行政审批环节。一个项目从前到后,动不动要盖上百个章,这么多行政程序滋生了腐败。其次,对于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出让金来发展的模式,也到了该调整的时候,要建立全新的房地产税费体系和全新的房地产开发流程。另外,现有的重要环节的监管也要执行到位,执行得力,这样才不会给奸商可乘之机,同时对于一些不法奸商,也要加大打击力度,杀一儆百。

(五)

七年酝酿,杭州启动公务车改革。改革方案能否节约下真金白银?能否取得实效?如何推进,才能实现公共利益——

将公务车改革进行到底

事由

从5月份开始,杭州市取消了局级以下的公务车,并将其中的大部分向社会公开拍卖。同时,杭州的各级公务员,将按级别获得每月300元到2600元不等的车补。杭州的公务车改革,是有示范意义的大胆尝试呢,还是一种变相的福利补贴?挡在政府公务用车改革道路上的难关,到底应该如何逾越?

·公务车改革和经济发展相关

·改革方案出台前应让民众充分讨论

·公务车浪费大、车补要适当

《今日观察》:公车补贴可能不是理论上最好的办法,不过它的确能解决实际问题:第一,这个改革让制度从隐性变为显性。原来一个局长配一台车、一个司机,买车的费用、养路费、油费等都在政府的预算里,是看不见的。像杭州这个做法,把公务车基本上都卖掉了,对于局级干部,每月补贴2600元,所以至少从原来隐性的开支,变成显性的开支,这是一件好事。第二,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显性的过程中,钱是打到IC卡里的,可以坐公交车,可以雇出租车,还可以从市政府公车中心调车。公务车的使用变化成为补贴的过程,是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的。

其实,一些争议和质疑,都应该在这个方案出来之前进行,应该前置,因为它既然是一个涉及到公共财政的政策,就应该让所有的公民都来参与,包括媒体。因为这个事情的改革者,正是被改革者,他要主动在自己的利益上动刀。当然,我们情愿相信他们有这样的勇气,但这不是一个制度的保证,只有在人大、法律部门、审计部门都参与了充分的讨论和争议以后,才能够有效地遏制改革者和被改革者的利益驱动。

公务用车的制度改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得好的,这次杭州市的行政监督,可以说是做得相当到位了。当然,市人大对于市政府公务用车的预算以及使用方法,在进行法律上监督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其他国家的经验,像日本,基本上部长、副部长有公车,但是公车与司机,仅限于接送他上下班,或者是公务使用。

全国现有公车大约600万辆,每年它的汽油费、保养、保险,高速公路费、停车费,要花掉1580亿元;这些公车司机的费用,每年大概在1800多亿元。两项加起来,全国就要花掉3400亿元左右。车改要考虑车补,但是车补要适当,如果车补一年给补了10万元,这比用车的费用还高。并且各地公务车的补贴标准差别很大,中央将来应该出台一个明确的指导意见。

宏观来讲,公务用车的制度改革,肯定跟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系。越不发达的国家,政府用车越是公务车。经济发展比较低层次的时候,一定是政府来埋单,等到经济慢慢发展了,使得官员也认为,只有在有公务的时候,才有资格来用这个车。杭州在国内算是经济发达地区,杭州进行公务车的改革,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猜你喜欢

公务车信用卡银行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信用卡资深用户
对公务车的节能减排管理路径探析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信用卡诈骗
“存梦银行”破产记
办信用卡透支还债夫妻均获刑10年
银行激进求变
朱天勇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公务车一定要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