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伟大时代交错的记录

2009-10-19

中国名牌 2009年10期
关键词:陈建华后记短句

任 田

从后记看起,我一气呵成至《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权延赤所作之序,终于敢说一声:这本书纵是不喜欢政治的人都可以翻翻看看,它并不枯燥,也无时下流行的权谋官场的拥挤。也许同为记者的惺惺相惜,令我更了解作者——一名新华社资深记者为完成此部著作所倾注的跳跃、煎熬、感悟、勤奋、变换与经验,一个认真的记录者,在一个伟大时代交错时,他的真实的由懵懂到经历,再到讶异、欣喜与感佩,每一步转变都娓娓道来。

田炳信的思维跳跃相当猛烈,大量发挥通感,用短句传递密集的信息量,短句之间像伸出一把把小钩子,准确地钩到下一个准备好的句子上,迅速搭钩成一张密织的网。令我感觉他这书不是写给所有人读的,而只想给那些能读懂他的人读,文字张弛自有股傲气,多一句也不肯啰嗦。

落在章节末端的感悟,仿佛一枚田氏印章一

“我问:人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陈建华答:无疾而终。

陈建华说:我问你一个问题,天下之事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我说:不了了之。”

这样的对话仿佛更应该出现在名人自传或画家感悟之类的文体上,因为我认为书法绘画也堪称另一种修行,长期修行的人会比较多参悟生死之间的博弈。作者在密集的文字与信息量之间突然插入感悟,令人有深呼吸之感。

书中提到邓小平观点:“天下大稳,才能得到天下大治,天下大治,才能得到天下太富,”天下大富,才能奢望天下人性的大自由,否则也许改革之初所有的DISCO都听不到悲伤又摇滚的《巴比伦河》,直到今天也未必听到“答应了你不再爱你,我却还没答应我自己”这样文字矛盾却直抒胸臆的表达。

“邓小平一生16次到广东,新中国成立前3次,开放前10次,开放后3次。”这令我看到了这位前辈的勤奋与训练有素,尽量多地占有资料,永远是干这一行成功之要义。“从一普通新闻人的视角……”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足令许多人一筹莫展,因为并没有太多成资料可援手,意味着80%要一手一脚重新去采。

“……值夜班的陈锡添突然发现接收新华社通稿的机器嗒嗒嗒嗒打个没完……”

“华莱士问邓小平:没看到中国的任何场合挂您的照片……”(引用外电采访)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在其回忆录里写道:……整个晚上他没抽烟,也不用痰盂。”(名人传记细节借用)

“第七届全国人大会议……宋平手里收到一张小字条,上面写着:‘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抽烟。”(政治逸闻)

以上引用在同一章节里密集使用,在文字上给人密不透风的可信之感,与后记里的舒朗大气成明显对比。显示占有资料的丰富性,有细节有数字对比参差,有的细节则充满趣味,一扫政治题材著作的晦涩枯燥或直接堕入猎艳奇谭,还人物历史以原有的清乾之气。

最后看到第一章,标题为“插柳不叫春知道”,一开篇写过年,腊月,灶君,北京火车站,有繁忙浓郁的年味。却有一列火车悄然开出——“驶出北京站的这趟列车是一趟没有编排车次的专列,除了中办和铁道部部长,没有人知道开往哪里。”——我们后来知道,这就是那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猜你喜欢

陈建华后记短句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EXISTENCE AND CONCENTRATION BEHAVIOR OF GROUND STATE SOLUTIONS FOR A CLASS OF GENERALIZED QUASILINEAR SCHRDINGER EQUATIONS IN RN∗
巧学记事三大招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后记
聚焦数列热点题型
后记
后记
Stability-driven Structure Evolution: Exploring the Intrinsic Similarity Between Gas-Solid and Gas-Liquid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