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悦读吧

2009-10-19

检察风云 2009年15期
关键词:风云检察法治

流血的乌鲁木齐

一场空前的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在2009年7月5日的新疆乌鲁木齐市。

184人死亡、1680人受伤,这是截至7月14日,事件留给公众的血色记忆。

7月6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组到达乌鲁木齐,在混乱、恐惧、死亡和眼泪中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客观冷静地记述事件发展的同时,我们呼吁:无论是哪个民族的同胞,此刻要最大限度地保持理性与克制,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使脚下的这片土地免于成为破碎的家园——这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逆潮流而动者必定会被历史抛弃。

爱情与肥胖

又到了结婚季,但新人们在宣誓时要多想想“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这句话。新的研究表明,婚后几年,人们变胖的可能性是那些只约会不结婚的人的2.3倍。

该项研究发表在《肥胖》杂志上,通过6949人考察了体重和关系状态之间的关系。不仅结婚的人更容易变胖,而且那些和男女朋友同居的人也一样。和丈夫住在一起5年左右的女性增肥的可能性提高了63%。在一起时间越长,体重持续增加的可能性越大。

原因何在呢?研究者调查了1293对夫妇发现,这是因为人们在一起之后,进餐时间变得更重要了,人们不再像单身的时候有那么多时间去健身。人们在婚前花上好几个月减肥,以便穿得上衬裙和瘦身西装,婚后就不那么在意体重了。

有一个胖的亲密朋友或伴侣,会让人变胖。怎样打破这个循环呢?答案就是,参加减肥项目,这样另一半就算不参加,也会减掉5磅。

婚姻给人带来许多健康方面的好处,比如长寿、戒烟,但也令人变胖。这是一个悖论,但并不能阻止人们结婚的心愿。

最高法院公正对待消防员

2009年6月29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有利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受歧视的白人和西班牙裔消防员的判决。6年前,该市举行了消防员晋升考试,但黑人无一通过考试,于是考试作废了,没有人获得提升。通过考试的消防员们提起了诉讼。

纽黑文市称那次考试是不公平的,但最高法院以5:4的多数意见判决考试是公平而相关的。这一判决在某种程度上让美国晦涩不明的种族法律变得明晰起来。在美国,雇主们时而会碰到“第22条军规”:他们不得对任何雇员有种族歧视,但又不能同等对待所有人,如果该措施对某个族群有“完全不同的影响”。

上述案例引人注目。因为,否决消防队员诉求的下级法院的法官之一正是奥巴马刚刚任命的大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判决显示出现任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的谨慎思路,他并没有彻底放弃“完全不同的影响”这一观念,而是限定了它的适用范围,他认为判决应该基于严格的理由。

最高法院最近对环保主义者不太友善,在本开庭期的5个案子中判他们全输。

周立波:聪明的“丑角”

他每天看14份报纸,读报加上网至少3-4个钟头;他不但敢开涮老百姓,还敢调侃领导人;他从舞台进入号子,又从号子重返舞台,他最爱读的书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他声称如果要找徒弟的话,最有可能去大学的哲学系或者社会学系寻找……你可能有所察觉了,他带来的笑声,与赵本山带来的笑声、小沈阳带来的笑声、郭德纲带来的笑声、姜昆带来的笑声,都不一样。

梁文道曾言:如果舆论环境能宽松一点,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周立波涌现出来,甚至会有更多比“周立波”还“周立波”的人。

上海滩出了一个周立波。据说,有些办公室天天在放他的碟片,有些领导干部也在悄悄模仿他。“哪意思啊侬”、“奈伊做特”,成为切口或暗语。

上海文广演艺中心总裁吴孝明告诉记者,《笑侃三十年》连演31场,场场爆满;《笑侃大上海》45场票,5月20日一天售罄;6月预售12场票,一天售罄,这是舞台艺术边缘化之后,很久没出现的景观了。吴孝明站在后台,底下是乌泱泱1300位观众。当天的黄牛票,380元炒到800元。

名家推荐:世纪出版集团向建国60周年献礼重点图书

《检察风云》一直在高唱共和国的正气歌。它是法治的最强音,是人民保护神的保护神。在300期的文稿中,有两个字是特大号的:一个是“法”,一个是“民”。法大于权,法大于钱;民大于官,民大于亲。——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

十多年来,我一直是《检察风云》的忠实读者。杂志刊出的惊天大案,断案的思路和细节,以及大小案情所折射出的社会世态、时代脉搏,往往引发人们种种感慨。现在《检察风云》又精心筛选,编辑出版了这套五本的集萃,相信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

《检察风云》是一本颇具可读性的法制类杂志,从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最新前沿的司法科技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其题材包罗万象。收录进丛书的内容是这些年《检察风云》的精华,反映了在社会转型中法律是如何应对各种社会问题,人们又如何以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与此同时,它也是一本“醒世恒言”,提醒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注意“合法”与“违法”的界限。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著名法学家何勤华

我们的纪念

吴元浩

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说来也是巧遇,《检察风云》杂志恰逢公开出版第300期。实际上“300”只是一个统计的符号,它并不能说明什么,但300期记载的内容,反映的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法治发展和进步的历程。我们不妨作些历史的回顾并与现状作一些比较。

如今的民众,对于法律知识知道得往往很多。他们对于家庭、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冲突、矛盾包括由此引发的社会热点问题,只要是关心的,都会从法律层面说得头头是道。这种法治观念的变化,是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最有益的成果。试想一下,我们今天在茶余饭后可以议论的东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是不可想象的。有的可能只是在私下议论,有的是关了门也不敢讲的。随着社会进步、思想解放,舆论环境得到了改善,对言论自由的认识标准也有了新的变化,或至少不再有那种回避与忌讳,甚至对政府某些工作的批评,全社会也表现了一种欢迎的态度。这在60年比较靠前的日子里,或者准确地说,在某些阶段是会导致灾祸临头的。

如今的出版内容,对待司法题材的报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用阶级划分的年代,刑事犯罪分子都是我们的阶级敌人,大众对于被判刑的人,只有一个态度,就是划清界限。对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而言,犯罪就是黑暗的,报道案件就是暴露阴暗面,无任何积极价值可言。遇案件文稿如见蛇蝎,避之唯恐不及。融入法治观念的新闻意识如今发生转变,人们特别是媒体认识到,媒体不应该去热衷于案件的炒作。出版物刊登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案件的客观报道,目的是贴近群众的阅读需求,发挥媒体的信息传播和引导功能,通过读者的具体了解和参与,宣传司法职能,维护公平正义,起到威慑犯罪和对社会一般预防的效果。而仅是这些,对于前辈编辑,也是不能够去做的。

如今科技的发展,使我们曾经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的科学幻想的故事,成为验案时的工具;医学研究的贡献,也帮助人们认识到,犯罪之人也有精神不健全的倾向,有性格的障碍;重温历史,掸去时间的蒙尘,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我们的前人在曲折道路上留下的更真实的印迹;人权意识得到增强,至少对犯罪之人的权利的维护,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对他们生活的关怀,全社会是用心去体验,并在实践中充满情感。

如今的法治进步,对我们的祖辈来说,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中国是具有长期农耕文明的社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依靠农耕社会的宗法规范、道德规范和社会习俗规范来调整的。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社会关系的调整必须用法制来规范,法制规范要远远高于农耕社会的宗法、道德和社会习俗,一些过去可以通过政策、道德和社会习俗规范来调整的行为,现在往往是行不通的。然而正是由于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出发,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来调整各种行为,所以说,人民大众追求法治社会的理想,并不是现在才刚开始的。60年一甲子,这种追求起始于无数的甲子以来,我们的祖先对美好生活和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这也充分显示了长期以来,中国的劳动人民具有追求法治文化的自觉和传统,也正是由于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如今的人民大众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具有时代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充满热情地融入于法治建设的前进步伐。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鲜明地感受到“法治”这位时代巨人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她让我们敬畏与尊重,她让我们充满期待地与之亲近,她必将用有力的臂膀热情地拥抱并伴随着我们,共同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我们要走向一个新的目的地,我们应该记住我们是怎样走过来的。《检察风云》杂志长期以来坚持弘扬廉政文化、传播法治文明的办刊宗旨。特别是在杂志社主管机关党组和历任社长石祝三、漆世贵、俞云波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全体人员的热情工作,使其出版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以上对社会发展与变化的点滴回顾,在杂志的二十几个栏目中,都有很精彩的报道内容。为此,我们借《检察风云》公开出版300期之际,汇集出版《检察风云》集萃第二辑,共有《大案追踪》、《权益纷争》、《科技鉴案》、《往事钩沉》、《风云杂谈》五册,并以此来纪念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本文系《检察风云》杂志社总编辑为集萃丛书撰写的总序)

猜你喜欢

风云检察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风云三号E星初样星
窃听风云(九)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象甲风云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象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