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升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

2009-10-19袁琦兰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5期
关键词:理论

摘要: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构成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文章探索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验式教学活动、企业文化熏陶途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关键词:“素质冰山”理论;隐性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3-0196-01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代表一个人表层的特征,可称之为显性职业素养,它可通过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冰山水下部分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责任心是决定人们行为的关键因素,我们称之为隐性素养,往往被用于鉴别绩效优秀和一般的标准。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构成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

一、来自职场的信号

《哈佛商业评论》曾评出了9条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大多并非技能低下,能力不强,往往是对企业忠诚度不够,纪律松弛,缺乏敬业、合作精神。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经济社会中,员工的职业素养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所以,现代企业看中的不只是学生拥有的证书,更看重其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三大方面,即较高的职业素养。特别在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用人单位尤其希望从业者具有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以德为本的诚信精神;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顾全大局的合作精神。可见,市场向求职者发出了明确信号,良好的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道德素养已经成为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

二、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的反思

调查发现,新形势下,受多元社会意识的冲击,高职生群体中存在人生目标迷乱,学习动机功利、责任意识缺失,个人利益至上的消极倾向。具体表现为重个人发展,轻社会责任,更多关心自身前途,淡漠了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意识;重物质追求,轻精神追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功利倾向,对将来能获得直接利益的知识和技能尚能认真对待,对不能获得直接利益的学习任务则敷衍了事;择业过程中,不愿从基层艰苦岗位做起,片面追求收入高、工作条件好,爱岗敬业意识淡漠,缺乏职业操守。

发展高职教育,旨在造就一大批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长期以来,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动脑与动手的综合训练;注重专项能力的培养,忽视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培养。因此,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应当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高职校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把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素养教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引导学生恪尽职守,诚实守信,勤奋开拓、求实创新,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体现个人价值,提升职业素养,迈向人生的更高境界。

三、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途径

(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希望在不间断的探索中,了解职场信息,认清自己的天资、能力和价值观,找准自己的职业锚。作为思想政治教学,应当顺应时代发展,从学生需要和岗位需求出发,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寻找教育切入点。从学生入学开始,就适时抓住时机,渗透职业理想教育和持续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建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让学生明白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清楚企业对人才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的要求。明白过硬的技能固然被企业所看重,但更多的企业更看重人才的职业操守,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业道德素养的修炼和完善,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体验式教学是培养职业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需要锤炼,需要经历深刻的体验、反思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创设职业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身临其境感受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从中感受、体会并进行价值选择。通过教学互动与参与,学生深化了体验,内化了认识,强化了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定课题、定任务,指导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社会调查,感受职场真实场景,获取职场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获得更为深入、直接的职业体验,进而在课堂进行总结、交流、展示,使学生通过刻骨铭心的体验,形成“职业追求”的内驱力,激发职业道德情感,强化职业意识,从而增强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的自觉性。

(三)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高职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回报社会的博爱精神”等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融合,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具体可以通过文化沙龙的形式,邀请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和学生零距离交流,传递企业文化的真谛,弘扬企业精神;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形成浓厚的职业文化氛围,实现高职校人才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通过工学结合、产学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更直接地吸纳优秀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实现学生向“准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陈忠林.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龄[J].教育与职业,2007,(3下) .

[2]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作者简介:袁琦兰(1963- ),女,江苏宜兴人,江苏省常州市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研组长,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基于Popov超稳定理论的PMSM转速辨识
十八大以来党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创新
“3T”理论与“3S”理论的比较研究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
妇女解放——从理论到实践
论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