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城市形象片的模板化与创新

2009-10-19李元海郭存宽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5期

李元海 郭存宽 耿 毅

摘要:城市形象片作为城市形象的名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对“城市符号”、“表现元素”的照搬和复制,使得城市形象片的创作出现“模板化”的趋势,发展也受到制约,这些都让人不得不警惕。如何创新、求变,如何更好地结合数字技术带来的新的创作空间创造出个性特色的城市形象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形象片;创新模板;创新元素

中图分类号:F5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3-0155-02

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时代。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将突出表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意识到城市形象广告对于城市形象传播中的重要性,不少城市都把拍摄形象片提上了议事日程,并使之成为了影视艺术领域中一种别有文化意蕴和审美品质的艺术形式。

简单地说城市形象片是以树立、宣传城市形象,推广介绍城市为目的的影视片。20世纪60年代广告大师D.奥格威提出了“品牌形象”这一概念,这一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企业形象宣传片成为宣传企业精神与形象的重要手段。伴随“城市品牌竞争力”概念的提出,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各城市把拍摄形象片提上了议事日程,城市宣传片应运而生。

一、元素、手法的照搬与复制

近年来,电视形象片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悄然跃然于电视荧屏。在这些城市形象片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熟悉”的面孔:“穿着唐装的人们,打太极拳,小提琴,气球……”这些“摄影符号”最初的使用是为了展现中国特有的文化特征,而用到现在,俨然已经成为艺术照模板上的一个固定装饰品——失去了独立表达情感、表现城市特色的能力,只是对画面进行可有可无的点缀。

这样的镜头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宣传片中出现,但仍未被创作人员所津津乐道。这种做法在创意构思上是很“省力”的,其他形象片中成功的“元素”直接复制到另一个城市,这种“复制”具体表现在对其他城市形象片中所具有的元素进行照搬、挪用,不考虑是否适宜便添加到自己的城市形象片中去。例如,A城市的形象片受到好评,B城市的形象片时便会“一个都不能少”地添加进去——甲城市的形象片里有气球、小提琴、高楼大厦、城市广场,有立文桥、霓虹灯、精品屋、美食城……则乙城市的形象片里也一定要有。甚至拍摄角度、构图、运动方式、演员服饰都一样。当然这样拍摄单从画面来看可能会比较美,但缺乏真实感。这也如同“婚纱摄影”——手法的模式化、过多的雷同,让“新娘、新郎”看起来与其他“新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对自己的照片感到陌生:“这是我吗?”这样的拍摄忽略了美学原理中的“独特性”与“个性”原则。 “放之四海皆准”的摄影符号只会让观众视觉疲劳,使观众难以区别、记忆城市。城市形象不同,使得可能一些在A城市片子里取得成功的元素,复制到B城市片之后或许就很呆板。

城市形象片的思路应该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即根据“人家说的我不说”这个原则。对拍摄元素进行认真的清理。但凡没什么个性特征的内容,应予以删减。最后沉淀下来的就可能是这个城市最具个性和魅力的东西。要在短短几分钟的形象片中让观众对城市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是不可能的。城市形象片最重要的是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让观众对这个城市产生兴趣。

二、创新法则

许多优秀的宣传片作品之所以显得出色、动人,主要还是他们善于选择适合于主题表达的、从比较中寻找差异,运用比较新颖手法来进行运作。突出“新”“变”、“奇”。

1.创“新”。以发生的视角突出一个“新”。正在发生的事件、正在出现的人物,是城市形象片最贴近时代、最贴近现实、最贴近百姓的“新”的内容。这个“新”内容应该最能体现城市的时代风貌。因此城市形象片的创作不但探索与发现历史与人文的宝藏,而且要探索与发现正在发现的极具时代感、现实感、贴近感人的人物、事物。让一个年轻的、充满朝气的城市出现在人们面前。譬如在手法上借势、虚拟、类比、重复、幽默、夸张、象征等诸多因素的使用。在创意上有时会以一种生活化甚至市侩的故事情节去打动人心。比如:由唐高鹏执导的绥芬河城市宣传片——梦想永远被欢迎。获得2004中国·国际形象片展城市类金奖,2007 promax BDA上获“最佳导演”全球区铜奖,片中放弃传统城市宣传片“假大空”表现手法,以小人物小事件折射城市的变迁,让人亲身体验了一个城市的成长,从贫穷到繁荣。它的迅猛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城市需要找到自己的主张!

创“新”还体现在摄影技术上,科技的发展为创作者带来更多拍摄方式的选择,航拍、模拟飞机拍摄、水下摄影、甚至卫星遥感摄影。这些新技术都为城市形象片的创作带来了手段的新颖和创新。

2.创“奇”。以发现的视角突出一个“奇”字。发现是一种推动力,它能促使我们去寻找不尽的新奇的东西。城市历史的新发现,文化新开掘、城市经济新发展、环境新面貌、新景观等。让观众通过美感的画面,感受到城市的奇闻、奇事、奇景、奇人。

“奇”也可以指拍摄角度。摄影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导演带来极大的创作空间,它改变了创作者的视觉观看方式,改变了创作者对许多事物的看法;创作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去观察并且细细品味视觉带来的审美享受;可以是正常状态下,观众看不到的景象,比如超长焦距镜头和超广角镜头的运用,这种奇异的景象,是常人较少能体验的。

3.创“变”。以发展的视角突出一个“变”。城市的历史与现实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我们要抓住有形的与无形的变化,物质与精神的变化,以人、以事、以物来看变化,以过去、现的变化看城市。这个“变”不应是“说教”和“政绩”的翻版,而是从历史的纵深感、人文的传承来看城市的变化。

大型旅游形象片《美在广西》自2003年8月开始,从与客户接触、采景、建组、拍摄,直到后期制作完成历经8个月,是若干创作人员呕心沥血的结果。制片兼执行导演田文在影片完成后感言:“真正好作品的诞生,是需要创作、管理者崇高的使命感,坚韧的意志,艰苦的劳动,才有可能完成的!诚信与制片人人格等高!真诚永远是艺术作品的灵魂!”而“真诚”是“原创”最直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会军.电影摄影画面创作.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2]毕根辉.影视摄影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

[3]罗伯特·麦基(美).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4]郑洞天,谢小晶.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