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
2009-10-16朱晶晶
朱晶晶
(军事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035)お
摘要: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与管理效益的前提和基础,首先阐述了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F2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5005702お
1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与管理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内控制度有效运行的措施和保障,同时,内控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内控运行机制有其必要性。
从企业本身出发,面对市场经济日趋白热化的竞争,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仅要抓住每个能为企业带来盈利的机会。同时更应该做的就是要加强内部控制,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使企业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资本结构最优状态,即实现利润最大化。
2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竞争加剧降低了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热度。近几年来,企业数量不断攀升,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盈利水平很低。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商业企业忙于应付突发事件、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了内部控制,就是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也普遍存在执行性差、效果差等情况。
(2)风险评估缺位,风险意识薄弱。目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电子商务等。在诸多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是营运风险,但无论何种风险,企业都应该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另外企业管理制度中往往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在进行决策时,往往根据以往经验,而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这使得企业的经济行为具有很大的潜在风险。
(3)内部监督不力。内部控制的执行不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部监督失位引起的,在我们调查中,有近60%的企业认为内部监督缺乏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运行情况不理想的原因,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反映出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监督体系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流于形式,内部审计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整个监督环节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4)会计信息系统使得内部稽核和审计的难度加大。不仅仅是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的其他活动也都需要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种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地采集、录入、分析、传输和应用。据相关部门的调查,重视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仅为国内企业总数的40%。如果要对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审核,则必须考虑以下事项:是否使公司机密内部资料暴露和泄密,伤害公司的竞争能力,使公司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对会计系统进行审核,审核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知识还需要对所要审核会计信息系统比较了解和具备处理复杂电脑数据的能力,为此进行的培训大幅增加了审核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5)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制约。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现象”。首先董事会定位不明,缺乏分工。现阶段我国多数公司的董事会既未能将自己看作是所有者的“守护神”,也没有履行好对经营者的监督职能。这种权责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内部控制如同空中楼阁,形同虚设,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变化迅速,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内部控制的大潮风起云涌。如何解决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制定有中国特色、有行业特色、有各企业特色的内部控制将是一个长久的课题。
3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创新
(1)实现内部控制的国际趋同。
企业内部控制中要有企业风险哲学文化,建立整体风险观和风险组合观,确立风险型内部控制理念。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企业文化是成功执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企业应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立体的适应内外部环境需要的内部控制模式。该模式将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各项活动。一流的企业管理要有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支持。当前要大力推动内部控制系统的应用,帮助企业设立好的内部控制系统。
(2)大力推行内部控制的全面自我评估制度。
进行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当今社会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化,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其内部控制的机制也将受到影响。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不可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内部各种风险因素,而须以环境及其风险的分析入手。企业管理者运用一系列的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程序等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企业所受的风险性质与程度。董事会和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和评价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减少损失。
(3)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上说明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未要求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的详细信息或在年报中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各国的内部控制规范都要求,公司董事至少每年对内控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一次审查,向股东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在年报中发布内部控制声明。可见,我国在内控评价报告方面与国外还存在着差距。因此,我们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企业情况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体系: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企业风险评估整体评价、企业控制活动整体评价、企业信息与沟通整体评价和企业监控整体评价;要明确评价与报告的责任主体、内容与方式,以加强信息的沟通。
(4)在人员配置上,由单一型的审计人员向复合型的审计人员转变。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是一种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以胜任其“智囊”地位、履行其“治理”职能。复合型人才强调的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胜任能力,并没有统一的标准。IIA(1999)颁布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框架(CFIA)强调内审人员应具备认知和行为两大能力。其中,认知能力包括技术技能、分析/设计技能、鉴别技能;行为能力包括个人技能、人际关系技能、组织技能。CFIA针对每一项技能进行详细的解释,包括多项细化条款,最多的一项“综合判断的鉴赏技能”包含了46条解释条款,而最少的一项“技术技能”也包括15条细化内容。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内审人员的任职要求,加上大多数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因此配置的内审人员成分单一,大部分内审人员来自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匮乏、审计技能单一,素质普遍较低,不具备内审人员所要求的专业胜任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审计人员来源的多元化、实行弹性人员编制和使用“客座审计师”来优化审计人员的配置。
(5)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搭建内控运行机制的技术平台。会计信息化可以有效地保障内部控制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行,压缩会计寻租空间,减少监督成本。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会计运行效率,更合理地处理会计信息,建立多元会计报表体系,同时的把技术、管理等资源纳入监控范围,扩大信息容量,使整个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由于计算机具有的特点,制定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系统内各类会计资料的存储。要保管好存储会计数据的介质。所有会计资料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字才能存档;建立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必须建立一个不依附任何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受公司最高层直接领导,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6)加快企业文化建设,为内控制度的运行提供良好的人文内控环境。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性(无形性、相对稳定性),它在内控制度运行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与优化,使企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增强企业成员归属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控运行机制的设立与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须能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思想观念、治理结构、技术手段等各方面的变革,总之,要达到内控制度运行机制完善无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将管理意识、制度意识深深根植于员工的思想观念之中,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行为控制和约束在既定的目标范围之内。通过“自控”实现其目标,反过来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动力。
(7)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体系。
第一层次,是企业内部的自我评估(CSA)。CSA是指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自我评估的方法。第二层次,是由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其评价主体依循委托代理关系,由委托人负责实施,这是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部分。第三层次,是社会中介审计。第四层次,是政府监管部门。这一评价主体,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从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角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经常性监督和定期评价。
参考文献
[1]陈雯卉.内部控制文献综述[J].消费导刊,2008,(5).
[2]徐依依.浅析企业内部控制[J].消费导刊,2008,(1).
[3]杨世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综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4]李青,张岩.SOX法案对我国内部控制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8,(1).
[5]余中福.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
[6]花薇,陈留平.国际内部控制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活力,2008,(2).
[7]钟黎明,钟源.基于企业价值增值的内部审计研究[J].价值工程,2008,(1).
[8]曹世民.试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1).
[9]刘素珍,张杰.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