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强迫 迈向快乐

2009-10-16刘丽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焦虑

刘丽红

〔关键词〕强迫;焦虑;放松疗法;想象厌恶疗法

一般资料

姓名:王××;年龄: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据其母亲讲,王××出生后一直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对他照顾得比较周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身体一向很好。王××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与同学能很好地相处,学习、办事比较认真仔细。

主 诉

来访者由班主任和其妈妈陪同来到心理咨询室。孩子坐下后,眼睛开始向四周环视,当发现墙上挂着的那幅“三头六丑图”时,认真地看了起来,但他左手的拇指和食指一直在一张一合地不停地动。班主任看见心理咨询老师在观察孩子的举动,就说:“我就是为孩子的这种异常的动作才领他来的。”于是她详细地介绍了孩子的情况。

一次上作文课,语文老师布置好题目后,让大家当堂写,并规定交作文时记录完成的时间。老师在教室里边走边看学生的写作情况,当走到王××跟前时愣住了,他伏在桌上,右手拿着笔,在作文本上认真地写着,左手轻轻地放在作文本的下方,奇怪的是,拇指和食指有节奏地在一张一合地弹动着。老师拍一拍他的肩膀,用手指一下他的左手,他抬起头,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左手指的动作也停止了。可当他又埋头写作文时,左手又重新有节奏地弹起来。后来,语文老师到办公室把这现象说了,从此,各科老师都发现了他边听课边伴随着弹手指的动作。

一天放学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问起他关于弹手指的事。他说,在就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教语文的老师有病住院了,学校请了位代课教师,他上课时说几句话之后就带个“啊”字,而且老师边说边弹动着拇指和食指,同学们都笑了。老师大发雷霆,把大家训了一顿,再没有同学敢笑老师了。他觉得很好玩,就在座位上一边弹动着拇指和食指,一边数着老师讲课时说的“啊”字,下课时他算出老师共说出127个“啊”字。从那时起,他就在课堂上出现了下意识的弹动手指的动作,有几位老师曾让他改掉这毛病,他也下了好多次决心,但怎么也克服不掉。

上课时,如果自己有意识地不让手指弹动,就觉得非常难受,总觉得有件事没有做,听不进去课。现在也习惯了,虽然上课时有伴随弹手指的动作,但一点也不影响听课的效果。

接着,王××的妈妈说:“这孩子是去年随我们工作调动从外地转来的。这孩子小时候就很聪明,到这个学校后不到半年就成为全年级有名的好学生,而且还被学校推荐为代表参加全市的小学生作文比赛,拿了一等奖,班里的同学推选他当了学习委员。这孩子平时让我们很省心,就是这个毛病让我们着急,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就出现这个毛病,只要是坐着,左手不拿东西就得弹手指,拇指都磨出了茧子。”说完,抓起王××的左手让咨询师看。

观 察

来访者坐下后,在向老师介绍 “学校请了位代课教师,到下课时他算出老师共说出127个‘啊字”这一过程时,他的拇指和食指的弹动没有了,而且是用右手握住了左手的拇指和食指,两只手放到腿上。但是他后来把右手伸展开,用来盖着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弹动。

来访者在听老师和家长的描述过程中始终感到紧张不自在。

评估与诊断

1.评估与诊断:根据来访者的行为,在自知力完整、社会功能良好的基础上,评估与诊断为神经症中的强迫症,即强迫性仪式动作。

2.诊断依据:强迫症是一组以重复出现的当事者并不愿出现的某些观念、意向和行为作为特征的神经症。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包括强迫仪式动作)。强迫动作的表现多种多样,如儿童的强迫计数、强迫性检查、强迫性洗手、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咳嗽等,强迫性行为是强迫观念转换成行为的具体化。强迫性行为在进行时使动作发出者感到一种满足,但这种动作并不是动作发出者自愿产生,动作发出之后,当事者常懊悔不已,可又无法自我克服。

咨询目标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强迫症是学习的结果,因此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疗法、想象厌恶刺激疗法等进行干预。通过和王××协商,双方共同制定咨询目标:

最终目标:促进王××心理的成长,从而自主自我。

近期目标:降低王××焦虑情绪状态下的强迫性仪式动作频率,使其掌握想象厌恶刺激疗法,最终祛除强迫性仪式动作。

具体目标:

1.第一次咨询,了解王××心理问题的基本情况,咨询师和王××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咨询治疗方案。

2.第二次咨询,指导王××做放松练习,进入想象厌恶刺激疗法的情境。

3.第三次咨询,主要指导家长掌握想象厌恶刺激疗法,帮助王××进入想象的情境。

4.第四次咨询,帮助王××深化在咨询中建立起来的良好行为模式。

5.第五次咨询,总结心理咨询治疗过程,对王××的变化给予肯定。

对待强迫症咨询教师一般选择用来访儿童感到最恐惧的刺激物或情境作为“厌恶刺激”物,并鼓励来访儿童在想象中对恐惧情况不要退缩,要坚持到底,直到不感到恐怖或焦虑为止。然后,经过几次放松疗法与想象厌恶刺激疗法的使用,一般强迫性行为都会得以矫治。

咨询的时间定为周三下午3点,每周一次,一次1小时,以王××的主观感受和行为改变的程度为咨询效果的评价标准。

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做摄入性谈话,把来访者的家长和老师请来,当着他们和来访者的面讲这是学龄儿童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叫强迫性神经症,属于强迫性行为中的仪式动作。大家都不必担心,只要肯接受心理治疗,很快就会消失的。同时进一步对王××说明他的问题的性质及程度,努力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为下一步的咨询打好基础。

第二次咨询:指导王××学会在放松的基础上使用想象厌恶刺激疗法。

咨询师:请你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迅速吐出。有什么感受?

王××:好像身子没劲了。

咨询师: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于身体某一部位,暗示自己“放松”。

王××:和刚才感觉差不多,身子没劲。

咨询师:再用刚才的两种方法做做。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王××:我会了。

咨询师:好。下面让我们尝试另外一种方式。请你根据我的描述进行想象。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让大家在笔记本上造十个句子,教室后面坐着几位前来听课的老师。你正在造句时,几位老师都发现了你的两个手指在弹动,你觉察了,这时你有什么感受?

王××:很不好意思,特别扭。

咨询师:这时校长进来了,也看到了这种情景,冲你笑了,而且还摸一下你的左手。你的感觉怎样?

王××:更不好意思了。

咨询师:好,现在做放松,你的感觉怎样?

王××:好多了。

咨询师:同学们看到校长和听课的老师在看着你,也都从各处看你,你这时的感觉怎样?

王××:太不好意思了。

咨询师:现在立即做放松,看看你的感觉又会怎样?

王××:不紧张了,感觉挺好。

咨询师:好,继续进行。这时老师和校长都注视着你,突然你左手的拇指和食指不弹动了,大家都看着你高兴地笑了,你现在的感觉又怎样?

王××:真是太好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类似这样的想象共反复进行了十多次。并嘱其回家后按照这样的方式反复进行练习。

第三次咨询:要求家长指导王××在家中进行。要求家长说类似话语,如“你正在写作业,左手两个手指不停地弹动。这时你表姐走进屋里,说:‘这么大孩子,弹手指多丢人。你有什么感想?”又如“你看着表姐手指不再弹了,仍认真地写作业。表姐又说:‘我小弟不弹手指了,真是个好孩子。你的感觉怎么样?”要求每周一次,每次进行10~15次的想象。

第四次咨询:指导王××在课堂听课时将手放在课桌上,并用橡皮筋或布把食指与中指套上,限制其来回弯曲。

第五次咨询:王××的这种仪式性动作终于解除。咨询师给予了鼓励。

咨询效果

来访者自我评估:强迫仪式性动作解除,相伴的紧张焦虑也同时解除。

咨询师评估:强迫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冲突,即患有此症的儿童病前就存在着难以调节的内心冲突或潜在焦虑,这就是导致紧张不安的原因。而强迫症状则是紧张不安心理的一种转移和释放。正是由于人意识到这种强迫症的不必要而竭力去抵抗它、控制它,从而形成新的心理冲突与新的紧张焦虑。其最终结果便是以强迫症状的出现而得以暂时缓解,在缓解的同时,又出现了当事者对此的自责和担忧,如此循环,症状便加深和巩固。而放松疗法与想象厌恶刺激疗法对此问题的解决会达到满意的效果。(稿件编号:090515004)

注释:

[1]放松疗法:求助者通过有意识地去感觉主要肌肉群的紧张和放松,从而达到放松的目的。本案例使用的是布洛提出的即时放松方法的前两步。他认为如果感到焦虑,就可以按以下方法去做:第一步,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迅速吐出。这个过程能使肌肉很快地放松;第二步,把放松集中于身体某一部位不断暗示自己“放松、放松”;如果仍然感到焦虑,再重复这两个放松步骤,直至焦虑减轻。

[2]想象厌恶疗法:又称内在敏感性训练。是指由治疗者口头描述某些厌恶情境,唤起来访者想象中的刺激,从而达到矫正其不良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技术。

(作者单位:吉林通化市教育学院,134001,电邮:liulihong1995@

126.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猜你喜欢

焦虑
求助者中心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焦虑的护理分析
别格·托马斯的焦虑性人格探析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