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赛事迎来十年良机
2009-10-16王林成
王林成
从尴尬到转机
如果说2009年是中国职业网球赛事发展过程中意义非凡的一页,那么我们也应当将这之前职业网球赛事在中国走过的路视为值得铭记的段历史。
“我觉得过去的十几年里,网球在中国走过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展过程。1998年上海引进喜力公开赛之前,中国的网球市场还很小,大众对于网球的了解比较浅,网球迷的数量也比较少。”身为上海ATPl 000大师赛赛事总监的孙雷从赛事的角度回顾了中国网球的发展,“那时的中国还是一片比较贫瘠的网球土地,而到了2008年,网球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片小森林。球迷人数增加了,专业水平提高了。网球培训和网球器材销售,有的从无到有,有的从有到大。我们团队运作的职业赛事,也从一个相对小的活动范围变成到一个比较大的活动范围。”
眼见中国网球市场的迅速发展,ATP和WTA不约而同地将今年亚洲赛事的中心分别放在了上海和北京。与两个组织经常有接触的孙雷介绍道;“ATP和WTA官员对中国网球、甚至整个亚洲网球的发展态势感到非常欣喜。第一是因为中国球迷、亚洲球迷对于网球赛事表现出的热情是非常高的。第二是中国对于网球项目的投入也让他们很受鼓舞,比如说上海的场馆和北京的场馆,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俗话说,好事多磨。在中国职业网球赛事迎来2009年这样全新的局面之前,五年中网、五年广网、五届上海大师杯都曾经遇到过不少困难。
从2004年第一届开始,中网几乎年年都会遇到大牌退赛的麻烦。因为积分较低、奖金也不高,以往多数大牌球员到北京参赛的唯一原因就是高额出场费。然而被安排在美网之后举行的不利赛程使得球星们经常出尔反尔,即便来到中网也常有“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发生。
中网赛事总监张军慧曾表示:“我们完全可以以牺牲赛事质量为代价,不邀请那么多大牌球员,通过降低赛事成本实现收支平衡,但这种短视的行为显然不可取。”现在的事实证明,中网的坚持收获了回报。
就算是奖金、积分都不菲的上海大师杯也在2005年遭遇过退赛危机,萨芬、休伊特、罗迪克、纳达尔和阿加西5名球员先后宣布退赛,让这一届上海大师杯成为了主办方不折不扣的噩梦。
“我们还曾经为大师杯这样一种形式的比赛而担心,因为我们知道它不可能长久地留在上海,现在的ATPl000大师赛则是一项可以长久拥有的赛事。”聊到从大师杯到大师赛的变化,孙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北京和上海都等来了转机,如今唯有广网的近况稍差,今年紧接美网之后开战的现实使得广网的参赛阵容失色不少。
1998年上海引进喜力公开赛至今。中国的职业网球赛事用11年的时间走过了一段荆棘密布但意义深远的路。中网和上海大师赛成为亚洲赛段的中心,使得我们可以笃定,职业网球赛事在中国的发展迎来了十年一遇的良机。
从政府行为到市场化运作
“在我看来,中国职业网球赛事运作在这些年间最大的变化就是政府行为少了,市场化程度高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的李海老师告诉记者,“2001年上海政府之所以考虑申办大师杯,实际上就是为了将世界的目光聚集到上海,为之后申办世博会做铺垫。”
当然,申办大师杯之路也非一步登天。好在之前几届喜力公开赛的成功举办使得ATP对上海充满信心,最终将2002年大师杯的承办权交给了上海。其实当年举办喜力公开赛时,上海政府就花了大力气,承办比赛的国有企业巴士集团花重金从国外请来专业的国际管理团队,每个人年薪都在15万美元以上。他们带来的成熟的赛事运作方式使得巴士集团少走了很多弯路。
大师杯来到上海之后,每年好几百万的承办费又成为了主办方的一大负担。中国人在这个游戏规则下,按照西方人的价码买进大师杯,只能平价卖出。虽然赞助金额逐年增加,但票房受到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制约,一直不高。而作为国际性赛事主办者收益的主要来源——国际国内电视转播权,承办方只有中国地区的版权,这个版权要运作起来却充满困难。“电视转播权在中国还不可能实现完全市场化的交易,不可能来竞价购买。”2007年时,上海大师杯承办方久事公司总经理姜澜曾做过这样无奈的表述。
资金问题同样出现在中国网球公开赛中。过去五年,中网都在亏损中挣扎。中网赛事总监张军慧透露,每届中网的耗资都在6000万元人民币左右,首届中网因为场馆建设的投入,耗资更是庞大。由于票房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来自赞助商的支援也没有太多的增长。
大量的资金投入也惹来了不少非议。所幸,在过去几年发展的过程中,两项赛事都没有坐以待毙。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先后成立,不断增强着两项赛事市场化运作的力度。根据为上海大师杯、F1上海站、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等大型体育赛事进行评估的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上海大师杯对上海酒店业、长途运输业、民航业、零售业和旅游业产生的直接消费逐年增加,在2008年达到了2.4亿元。
在成为亚洲赛事的中心之后,两项赛事都具备了更好的市场化运作的客观条件。诚然,我们在赛事运作和网球市场的成熟度上还与欧美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起码我们知道,中国的职业网球赛事在一个良好的时机里走上了—条正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