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2009-10-16刘延红
[收稿日期] 2009-02-02
[作者简介] 刘延红(1966-),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副教授,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教学方式。
[摘 要]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提出,应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以促进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现状;建议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8.018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09)18-0052-03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 它通过相关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科学化,最终维护各方面的利益。 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也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保障。因此,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以促进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年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其宗旨是确保机构目标的实现和维护机构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公司治理程序进行监督和评价,帮助治理过程实现良性循环。具体而言,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约作用
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能证实公司的财务是否真实合法完整,保证公司财产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同时也可以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地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二)防范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独立于具体操作和管理之外的控制层,直接对最高决策人员负责,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风险审计及计算机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帮助公司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经营目标。
(三)监督促进作用
内部审计属于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监督机制范畴,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均起着监督和促进作用。通过财务审计,可以防止、发现和纠正经济犯罪,杜绝财务差错及编制虚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正性进行监督;通过期中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审查企业各项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减少不正当的决策行为给公司带来利益损害,同时还可以对企业主要领导人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廉正自律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开展业务流程审计,可以对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性、规范执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公司的各项业务的真实、合法,内部控制切实有效,从而确保公司各类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目前我国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强化内部控制、改进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的要求越发强烈,而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的局限性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独立性较弱
西方国家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他部门无权干涉,独立性较强。相比之下,我国公司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层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得内审机构及其人员独立性不强,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做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甚至有的企业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使内审人员很难进入角色,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
(二)内部审计范围小,重点仍侧重财务审计
从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内部审计经历了从传统财务审计到现代管理审计的发展,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已进入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其内部审计类型丰富,主要以管理审计为主,以财务审计和遵循性审计为辅。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尽管一些企业为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拓展了内部审计的领域,在改善经营管理,健全约束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仍处在较低的财务审计层次上,较少涉及业务审计和管理审计。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会计人员,对检查财务收支的合理合法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为熟悉,虽然有些企业涉及经济效益审计,但是在内容、方法和形式等方面与西方管理审计相比仍有一定的缺陷。
(三)审计手段落后
我国现在的大型企业集团,很多都已经实现信息系统的网络化,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是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审计手段。因此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是计算机审计人员,作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联机数据库、微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审计部门至少有一名掌握最新技术的计算机专家。内部审计的计算机专家将协助开发计算机审计软件,培训和帮助其他审计人员使用技术计算机审计软件。而我国目前集团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主要是使用传统的手工测试。
(四)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内部审计是一种集查错防弊、兴利及增加企业价值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因此公司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人员的知识结构就成了内部审计是否有足够胜任能力的基本条件。而目前我国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大多都是财务会计审计专业出身,业务素质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这样势必无法适应财务审计之外的其他审计类型,也不能满足现代审计的需要,难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无法发挥。
(五)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我国的内部审计是以国家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下组建起来的,实际上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内部审计人员都没有正确认识、充分重视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建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以致有一些单位出现随意撤销已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的行为。还有不少单位的领导认为内部审计机构是在国家有关审计制度规定下设立的,把内部审计机构当作是一种异己力量,从而排斥它,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与完善内审工作在公司治理中的几点建议
内部审计的战略地位能否提高,既取决于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又取决于企业内部环境。针对上述存在问题,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接受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二是接受公司经理层的领导;三是接受董事会和经营层的双重领导。对于以上3种模式,效果最好的应该是第三种,即内部审计既能对董事会负责,对经营层进行监控,同时又代表经营层对内部管理进行监控。上述3种模式都基本上保证了审计及被审计对象的相互独立。无论是执行何种审计,关键在于必须具有独立性,因此保持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应超然独立于企业的其他管理部门。一般来说,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大。针对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不同现状,在选择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模式时,一方面要与公司的经营规模、经营特点、管理体制模式、人员素质、经营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另一方面要考虑其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这样才便于在实际中推广和运用。借鉴国外经验,隶属于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比较好的模式。其理由是:内部审计直属董事会,地位较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保证;另外,内部审计所需的各项资源也可以得到保证。但无论选择哪种模式,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保证体系,完善内部审计法规,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目前,应加快立法建设。在《审计法》的指导下,制定企业内部审计的法规。在立法的过程中,做好立法前的调查论证工作,使法规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及较强的操作性,真正做到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要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地位和从属关系,保证内部审计的合法身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审计人员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强内部审计法制思想建设,要让审计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观念首先进入法制式轨道,防止在内部审计监督中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避免执法的随意性。
(三)拓宽审计领域,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发现和纠正差错与舞弊的发生。传统的审计项目必将伴随着时代的辉煌而逐步成为过去,内部审计不能仅停留在以真实性、合法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层面上,要关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真正在“管理+效益”上下功夫。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寻找新的亮点,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发展,如开展管理审计,向管理要效益;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挖掘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总之,应从多层次、多角度构建一个纵横交错的严密的内部审计网络,真正起到审计监督、防范和服务的作用。
(四)充实力量,改善内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
选择素质好的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由于内部审计工作领域宽广 ,要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强、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好,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型的内部审计队伍。参照西方国家经验,应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内部审计队伍,对已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更新与再提高 ,认真推行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
(五)大力改进审计手段,推进审计信息化
当前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内审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审计工作要加强对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手段将由以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施审计的方向转变,使审计手段更先进,审计效率更高。要把软件应用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把办公自动化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力,把培训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把网络建设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力争把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春富.内部审计与内部治理的协调发展[J].审计月刊,2006(1).
[2] 张洁.内部审计与企业治理结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1).
[3] A D Bailey,A A Framling,et al内部审计思想[M].王光远,等,译.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